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创业教学的三种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创业教学的三种目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析创业教学的三种目标

一、创业教育三重境界概述

1.认为掌握了创业知识就可以创业,就忽略了创业的复杂性及其对创业者除了知识、技能之外精神品质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从更广义的层面上讲,创业是一种创新的转化形式”,创业型人才是指“在工作或事业中具有开创性思维与企业家精神、善于创新、创造并具备管理技能的人”。[1]因此,创业者除了具备关于创业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应具备创业的精神品质,如机会意识、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等。关于创业精神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用电视剧《亮剑》中所提倡的“亮剑精神”作个比方。一支部队,如果没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就犹如剧中的伪军,再精良的装备也无法保证战斗的胜利;如果只知道杀戮,没有任何伦理道德约束,虽有战斗力,却和魔鬼组织没有两样。这样的组织所做的工作不是开创事业,而是文明的破坏与毁灭。只有坚持正义的原则,拥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又拥有必要装备的军队才是正义之师,才能战无不胜。同样,一个没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是无法创业的,而一个只有冒险精神却没有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的创业者,和赌徒不会有什么区别,对市场的作用将是破坏性的。三聚氰胺事件,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真正成功的创业者,靠的不仅仅是创业的知识,更是创业的精神。因此,创业精神既是开拓事业的精神力量,又是约束个体按照市场伦理和规律进行创业的必要保障,否则我们培养的可能是唯利是图、没有任何市场规则意识的投机者。因此,创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应该是培养创业的精神,精神境界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境界。

2.体现“成人”价值的人格境界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促进个体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创业教育也应该指向个体人格的完善。从终极价值追求的层面来看,“创业,是一种探索性的行为,是人本质力量的展示与主体性的实现,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其核心的价值观,是创业教育的义理所在”。

二、创业教育三重境界的实现途径

依此对创业教育的三种理解,我们也可以按照目的侧重点的不同将创业教育的途径分为三种类型:知识传授的途径、精神塑造的途径、人格陶冶的途径。

1.知识传授的途径

主要是指创业课程开设。通过创业课程的教学,帮助受教育者学习掌握关于创业的基本知识,如有关市场的基本知识,对经济形势的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创业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这是创业最基本的注意事项,是创业者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识。

2.精神塑造的途径

精神是内化于个体素质中的,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体验,因此创业精神的培育不是仅仅通过知识的传授就能完成的。就像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要通过精神来激励、感染精神。就创业精神的培育而言,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心得中往往蕴含着他们身上特有的创业精神,他们的讲座,与他们的交流可以更好地激起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创业实践更能让受教育者切身感受到创业过程的每个细节,既是塑造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帮助个体重新理解和加工创业知识,磨练创业意志。

3.人格陶冶的途径

如果仅仅将创业教育视为可见的教育活动,我们将会忽略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从创业教育要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来看,我们也可以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即校园文化、隐性课程来进行创业教育。不同类型的院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创业精神培养、完善人格的达成也应该充分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这就需要在整个教育环境中营造一种氛围,使创业精神体现在育人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到学生的品质当中去。如加拿大学者斯蒂芬•利考克曾对牛津大学导师向学生“喷烟”的生动描述,说的就是一种“熏陶”教育。创业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的校园内营造一种创新、创业的文化,将创业的精神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这种“熏陶”,创业精神也就内化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而成为个体品质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人格也在创业精神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

三、对我国当前创业教育目标和途径的思考

1.创业教育的目标:由知识传授走向人格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活动,其动机与目的多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如对某高校的调查显示,在观念层面有80%的大学生将创业活动理解为“实质性的经营活动”和“一般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课程的开设也多以创业知识传授为主,其实际目的在于培养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创业者;高校的创业指导中心主要的工作重心在于对创业项目的评价和创业团队的培养上,其受惠面非常小。“这种将创业教育庸俗化的理解,使得创业活动驻留在创造财富和利润的功利性层面,没有上升到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与价值论的高度”。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教育活动,其价值应远远大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其意义也不能仅仅限于培养少数可以开创事业的企业家。创业教育应该在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培养个体的开创性思维与创业精神。因此,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变革对工作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不断完善。

2.创业教育的途径:由可见的教授到无形的熏陶

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其途径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网络,既包括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技能的训练,也应该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学生完善人格的养成。

第一,通过系统创业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市场、管理、法律等知识。不论是创业活动还是在工作岗位的某种创新活动,都要基于一定的知识基础来实现的,成功的创业活动是以创业者丰富而系统的知识为基础的。就整个创业过程的复杂性而言,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首先,商业活动的相关知识,如商品需求的市场分析与研判,交换与流通的知识等。其次,管理的知识,如企业员工的人事管理,企业动作的资金财务管理、生产物资管理等。再次,关于市场运行的法律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的开设可以使这些知识的获得更为便捷与有效,提高创业知识学习的效率,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创业者掌握创立企业、合法经营的基本知识。

第二,通过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内创业者”。创业精神不仅仅是“开创事业”的创业者所需要的,也是普通岗位上的“内创业者”所需要的。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企业家,但可以努力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具有创业精神的工作者。因此,创业教育不能完全脱离专业教育另搞一套,必须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的精神教育价值,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中培养创业精神。事实上,任何知识都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任何学科知识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到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又有着无数的体现创新精神、坚韧品质的故事,这些都是培养创业精神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亚里士多德之于哲学、牛顿之于物理学、诺贝尔之于化学……这些在学科发展史上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都是创新者、创业者和创造者,他们的理念、人生观和开辟新研究领域的故事具有永恒的启发性和激励性。在各科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利用、主动开发这些资源,渗透性地介入课堂内外,使学生“泡”在其中,“化”入其内,“修炼”出作为一个创业者应有的“心灵”。

第三,在“熏陶”中引导学生追求“完善”的人格。任何有意义的活动背后都应该有终极的价值追求,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该追求人格的完善。创业教育应该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创业的哲理,提高对人生和自我的认知能力,养成具有探索真理的勇气和独立的人格与精神,使学生在人生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完善。综上所述,可以将三重境界的逻辑关系概括为:知识境界是创业教育最为基本的存在形式,传授创业知识、训练创业技能是创业教育活动的最为基本的形式,也是创业教育进行的基础,“工具价值”是创业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创业精神为创业活动提供动力和保障,精神境界是创业教育存在的核心境界,养成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核心;通过创业教育增强学生认知人生的能力,使学生在人生的发展中不断地自我完善,“成人”价值的人格境界是创业教育的终极追求。

作者:韩利红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