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业教育的途径探讨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理工科学生的就业率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来说,明显偏低。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大力开展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题研究,积极探索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就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课题。我国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理念是在1998年12月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规划》中,至2002年,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开始了推行创业教育的实质性工作。至此,国内许多高校纷纷效仿,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如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活动。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不仅有了创业教育,也有了创业实践,还有了创业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些创业教育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外一些高校相比,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缺乏权威教材体系、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的现实问题。再次,我国有关部门对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没有提高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而仅是简单的作为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出路。在我国高校现有的创业教育体制中,教学模式还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甚至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我国创业教育开展面不广,只局限于少数学生。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带有浓厚的精英化痕迹,而且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也以举办创业大赛居多,包括高校设立的一些“创业俱乐部”、“创业园”以及各种形式的“创业班”都具有极强的选拔性,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成为“看客”。
二、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
(一)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与文科相比,理工科的专业性更强,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使得理工科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强调专业对口,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空间。近些年来,我国理工科专业门类日益健全,专业发展方向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而且多数专业发展的势头也愈加强劲。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技巧和专业技能,甚至有些同学还获得了个人专利或发明,这些成就则构成了他们今后自主创业的专业优势。由于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择业多元化的趋势也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逐渐看好自主创业。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国理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并且从思想上、心理上、知识能力结构上加强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与训练,把大多数理科大学生培养成适应实际应用部门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性人才。而工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理科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工科则偏重于技术应用与实践操作。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将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明确了我国理工科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
(二)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
理工科学生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理工科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他们事业心和进取心、开拓精神的教育。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开设理工科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技能,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观变化的需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思想,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之一。创业教育并不是教育每个大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要使那些有创业愿望和创业环境的大学生,敢于走出第一步。
三、理工科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实施途径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轻视人文社科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学生入学要求严格,然而出校审查却放的较松。而这些现象在我国理工科高校中尤其突出,这就导致了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缺乏,实践能力不强,学有所成者不多,毕业生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因此理工科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力争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改变这一教育模式的缺陷。
(一)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前提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实施的主体,师资队伍的建设则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也应是创业教育实施的主要成员,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对辅导员创业理念的培训,使之真正成为创业教育师资的主体。另外,基于高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创业名师来论坛讲座,担任创业教育兼职教师,传授创业之道。应通过多项措施,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以确保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质量的实效性。
(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落脚点
大学生要创业,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创业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业品质、增强创业能力。理工科高校应该设立大学生创业教学课程大纲,把创业心理、技能、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营销知识和财务知识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一起,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统一的学科体系。创业知识是实现创业的理论基础,我国高校应通过创业课程体系的开设,加强学生创业知识水平,积极培养高水平的创业人才。
(三)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搭建多种实践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创建校园内部的实践基地。例如建立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以及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等。通过这些实践基地,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得想创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分享更多的创业经验。
(四)制定创业教育扶持政策,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保障
大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社会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一是政府应该放宽高校创业教育限制,积极为创业教育的实施开绿灯;二是社会企业应该积极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帮助,吸收高校学生来企业实践,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三是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基金,研究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创业教育投入计划。四是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即关于创业教育的实施方面和大学生创业相关优惠措施及创业平台的搭建。五是学校关于创业教育的扶持措施与政策应该长期化、机制化,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体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通过这些长期有效的政策的扶持,才能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五)扩大创业教育实施范围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经验不充分,制度不够完善,教育理念偏重于精英化教育,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狭窄,培养效果不够显著。因此,创业教育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扩大创业教育的实施面,转变“选拔”制度,实现大众化教育。只有扩大了创业教育的实施范围,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才能造就更多的创业精英,加快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素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高校应该大力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精英。
作者:周石其 周伟
(二)
一、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相对于国外的创业教育,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还不够系统、深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在于创业教育开展得不够全面,受鼓励仅限于少数学生;学校没有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分离,从创业学生的经历来看,社会经验的欠缺和资金的不足给学生自主创业带来的困难较大,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与认识不很一致。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经验的欠缺而只能成为一个创业的“观看者”;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未能有机结合,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学生有激情,而内力不足,想创业的学生多,但选择创业的学生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影响创业教育开展及实践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高校本身的因素。从社会方面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开展创业教育更多的是被动地解决高校扩招产生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创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受教育者进入社会后发挥创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这又取决于社会性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及社会力量,如创业发展优惠政策、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资本供给渠道的畅通等。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从当前的情况看,政府引导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搞创业教育的认识有限,对此全社会还未引起普遍的反映和回应,不足以形成声势、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很多地方机制建立不完善、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利于创业者发展。根据中央电视台对大学生作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在于缺少创业资金,创业基金。由于大学生天然的无经验性,使得他们创业活动的风险远远高于社会上其他的创业主体。从高校自身来看,创业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没有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部分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初衷不是为了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而是有着其他的功利性因素。高校课程设置的共同弊病,制约了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高校课程的共同弊病。以至于出现了从理论到理论,而没有实践的奇怪现象。这种弊病造成我国的教材比较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脱离实际.造成特定教学内容滞后于形势的发展,过时和陈旧的现象严重。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课程设置,也缺少指导学生正确面对逆境、如何摆脱逆境的教育,这必然会使创业教育大打折扣,影响其实际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各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应改变创业教育功利性的理念,从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上重新审视创业教育。逐步弱化创业教育的功利性的目标导向,使创业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创业者创业的动机不仅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且是谋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有效地解决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不足的问题。从社会方面来看,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尽可能简化相关行政审批程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应尽可能地完善创业资金保障措施。可以在设立专项基金的同时,进一步搭建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鼓励风险投资企业增加对学生创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另一方面,加强市场对大学生创业扶持与指导,拓宽大学生创业门路。大学生创业在本质上是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个双向了解的过程。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缺乏对社会尤其是对市场的了解,因此推动双方的接触和了解也是必要的。要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请成功人士指导大学生创业,企业给优秀大学生提供在企业学习的机会。资金问题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大难题。仅靠政府资金扶持,只能解一时之急,大学生创业需要向社会融资,可以建立双向信用平台,充分利用资源,拓宽融资渠道。
三、小结
从学校方面来看,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强调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目标。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保障;积极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独立、坚韧、克制、适应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要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改革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让高校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转变。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学会与他人共事和合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宽裕的环境和更多的创造机会,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理解创业知识和创造的内涵,从而推动大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真正合格的毕业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注重创业实践教学,加大试验、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教育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特别应该提倡学校为学生在校园内建立创业产业园,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得到实践和锻炼。
作者:韩光敏 单位:北海职业学院
(三)
一、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当前全国高职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专业院系为主导;第二种模式是以就业指导部门为主导;第三种模式是以共青团组织为主导。三种模式各有优势。第一种模式有利于组建稳定的专业教师团队,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利用院系与企业合作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创业见习和实践岗位。第二种模式可以把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有较大保障,并且便于出台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措施。第三种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共青团组织体系完善、组织覆盖面广、与学生联系紧密等三个方面。共青团组织与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学生工作部门的职能不同,属于群团组织,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最了解的部门,在实施创业教育时更能贴近广大学生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求,更具有针对性。校团委、院(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三级团组织覆盖了全校学生,有相对稳定的教师团干部队伍,全校近10%的学生担任团干部,超过90%的学生是共青团员,清晰而完善的组织结构为共青团实施创业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笔者调查,普通高校中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成员人数约占在校生比例的30%一40%,并且都在校团委或院(系)团总支的直接指导下开展活动。共青团可以通过这些学生组织向广大学生进行逐层动员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最终实现对全校绝大部分学生的覆盖。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创业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具有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与欧美的一些国家相比,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完善,也还没有完全与我国一些措施相结合,所以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较不完善。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试点的阶段,没有完全地展开,这种试点的作法不能形成更多的经验来完善创业教育的体系,缺乏较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这样的结果就是高职院校的创业体系不完善,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缺乏。高职院校强调师资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很多教师的观念较为保守,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提倡学生自主创业。这些教师缺乏创业的意识和知识,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教师具备深造的经验,但是没有创业的经验,不能胜任学生的创业教育。
3.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等,都和实践操作能力相关,而当代的高职院校却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业教育也没有因人而异。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动手能力是不同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方式却很封闭,最终导致了同一类型的人才过多,而缺乏个性鲜明的专业人才。
三、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改善途径与方法
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一些解决的途径:
1.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念。高职院校要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教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它是一个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观念上改变,高职院校应将这种创业教育的思想融合到学校各个方面的教育中,进行全面而广泛的宣传。
2.充实创业教育的辅导队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教育的人才队伍并不完善,所以,为了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课程的设置及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融人其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优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配置。高职院校中创业教育的传播和开展的主体之一是教师,所以教师队伍的聘用和考核,应该严格,高职院校应向全社会聘用人才,吸收一些有经验的人才,不能局限在学历上,因创业教育重在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要建设由理论专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企业家、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专家、法律专家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培养企业家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提高就业创业教师个体水平。
4.大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课程的编制中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排时间,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了解社会和市场的情况,针对一些创业热点开展市场调查,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同时,增长自己对创业的洞察力,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5.注意高职院校自身对于创业教育环境的建设。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学校具有创业文化氛围,这种学校中创业文化氛围的激发,对于学生来说是整体的和潜移默化的。应收集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如在学校举办专业讲座,邀请一些创业人员来学校讲座,传授创业的感受与经验,寒暑假安排学生深人企业中进行体验;在历届毕业校友中选择成功创业的优秀典型,把他们的艰苦创业过程编辑成书,发给每个学生,用广大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感召青年学子,培养他们的艰苦创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
作者:张震宇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