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1.1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社会缺乏宽容的就业环境
我国创业教育兴起于本世纪初,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因为我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保守、求稳的惰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观。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观念不够普及,创业机制不够健全;二是社会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服务不够到位;三是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创业激情和探索精神;四是学生家长对创业不够理解、不够支持、不够宽容,很多家长希望学生毕业后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与收入,不想让学生承担创业失败带来的风险。
1.2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
创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多学科的综合性,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是简单、单一知识的叠加,而是需要根据具体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的要素、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系统地整合与提炼。同时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学术性,需要系统的学术研究。当前很多高职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但不难发现,这些课程内容相互重叠交叉,层次性与逻辑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厘清和完善。另外,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要实践教学去主导,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创业实践教学为辅;以教师理论教学为重、创业实践教学为轻,以学生专业实践学习为先,创业实践教学为后的教学现状。
1.3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师资的队伍建设包括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教育理论与学术研究等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类老师担任:一是由经管类学科背景的教师承担,这些“学院派”教师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项目讨论、案例分析、创业计划书写作等实践教学能力,很难为学生创设生动仿真的教学氛围;二是由辅导员来承担,这些教师大多年轻,资历较浅,缺乏必要的创业体验和经历,难以把握创业精髓,难以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多年轻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没有经过或者只经过简单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师本身的创业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较浅,社会实践能力、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影响了创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4高职创业实践教学保障不到位,支撑力度不够
创业具有极强的实战性,需要切实有效的实践来支撑,倘若没有实践教学,那创业教育只是形式,无实际的创业教育效果。美国百森学院《新生管理体验》创业课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创业计划,每班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启动注册公司,每个小组在年末都有若干赢利,赢利部分为大一年级学生开办公司的基金。目前我国由于在法律法规、商业环境、金融融资、税收等条件的制约,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处于艰难的困境。从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只是举办创业创新类比赛为主的活动,相对来说,这些活动仅仅浮于表面,形式主义较强,没有真正的实践支撑。
二、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2.1建立创业实践课程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高职院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体系中。围绕创业教育具体目标,基于专业教育的职业能力课程和创业素质课程,可以开设基础模块和提升模块两类创业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一年级基础模块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内容体现:职业设计辅导、创业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市场营销策略、公司申办流程、创业沙盘实战、网上模拟创业、创业座谈、创业论坛、第二课堂教学、创业集市实战、现代企业仿真决策系统等,大二、大三的提升模块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内容体现:创业园(中心)创业实战、创新创业教学工场创业实战、校内外科技创新基地创业实战。
2.2建立创业实训实战教学基地
2.2.1建立创业策划与申办工作室。首先,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可在该工作室进行创业策划的训练,采用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如通过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理念辩论、创业项目策划、创业计划编制等活动。这样有助于创业的学生发现创业机会、选择创业模式、组建创业团队、评估创业项目、筹集创业资金等。其次,在工作室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创办流程的每个具体环节,如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出资与验资、申办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设立银行账户、公司刻制印章等内容。
2.2.2建立创业沙盘实战管理工作室。目前创业模拟沙盘往往运用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在工作室,可以利用创业沙盘帮助学生营造企业经营情景氛围,由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采购经理、营销经理、财务经理、材料主管等角色,组成企业经营团队,重在开展创业企业模拟经营,教学内容可涉及企业经营中各个环节:生产管理、采购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员招聘、仓储管理、ISO认证等实践教学内容。
2.2.3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中心)办公室。大学生创业园(或中心)是学生创业的实战基地,是学生创业的“孵化”重要场所,学生依托大学生创业园,积累创业经验。大学生创业园(或中心)办公室是学校创业的管理机构。办公室负责制定创业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生创业指导培育和相关制度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和协调指导、负责学生创业公司跟踪调查和文档建设,负责“创业品牌”研究建设和宣传、负责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等。最者,办公室建立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个人档案,将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加强对创业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笔者所在的学校就设立了创业中心,并在2009年被绍兴市政府评定为第一批“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入驻项目要坚持“专业结合、团队创业,可孵化”的原则,所谓“专业结合”就是学生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相互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团队创业”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加参与实践人数;“可孵化”可以保障项目顺利移植,提高孵化成功率。
2.2.4建立校企合作创新教学工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工场是学生与企业互通“耦合”的创新载体,其组成结构单元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虚拟项目”和社会真实项目。在校企合作创新教学工场中,学生“虚拟公司”的创业实践可以和学业学分挂钩,创业实训项目的学生可以相应免修课程的资格,真正实现“教学”与“创新创业”与的有机耦合。
2.3利用创业实践教学资源
2.3.1搭建校内创业集市,打造创业体验平台。校内创业集市是学生创业的“试验地”,学生在参加创业集市是体验创业的乐趣。例如举办“跳蚤市场”、“创业文化夜市”、“公寓二手淘宝”等创业集市,学生也可利用校内开设的超市、食品店、书吧、咖啡吧、体育用品店、电脑服务公司、快递投递点等各种商业实体,积极开展载体丰富的创业体验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从创业认知到熟知、构思到执行的创业心理过程,积累创业经验,锻炼创业能力。
2.3.2建立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发挥社团教育功能。通过创新创业社团的各种活动,将专业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团的渗透作用,使之成为创业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如创业沙龙俱乐部、创业校友协会社团、创新工艺美术品制作社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可迸发学生创业火花,激发学生创业灵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学生社团学生还可向校外商业单位拉“赞助”冠名形式推广学校的各类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来培养合作与管理能力,增强创业基础能力。
2.3.3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夯实创业苗圃平台。学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多以参加比赛的形式,增强探索性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为学生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各类创业计划策划赛、简历设计比赛、科技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来锻炼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校级比赛获奖学生组织省级及国家级的相关竞赛,如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等赛事。依托这些创新创业竞赛,打造创业苗圃平台,强化学生创业激情。
2.3.4整合创业实践教学网络信息资源。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创业实践的网络信息教学。如应用Excel等办公软件对创业项目启动资金进行测算、对创业财务计划进行编制,并建立网络模拟创业公司,通过网络平台模拟创业各个环节,体验创业各个过程。其次,教师对网络模拟创业公司开展实践教学,如分析竞争对手、产品定价、配送方案、成本预算、选择仓储地点及支付方式,设计投放广告等实践教学内容。再者,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站。创业网是实现创业教学和创业辅导的重要辅助形式,在创业网上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创业课程电子课件、各类调查问卷、创业典型案例教学录像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结束语
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创业实践教学中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特点,科学谋划,循序推进,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效。
作者:陈江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一、创业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1.1问题的提出
(1)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在我国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矛盾日趋严重。最主要就业压力来自于几个方面:企业的改革与转型导致新增的下岗职工成为社会新增就业人员;每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也成为就业主力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夏锋周艳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25300加剧了社会就业压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及随着科技发展廉价劳动力的替代等问题都增加了就业压力。扩大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执政目标,其中创业已然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出路。相较于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军转人员等群体,大学毕业生将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大学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逐渐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就业列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要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也理应承担扩大就业机会的重任,为社会减压。
(2)如何做好高等教育大众化下教育性质的转变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步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期间已呈现出如数量与质量、学生就业等众多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这将能影响大众化教育发展的步伐。大众化高等教育能贴近社会与个人需要,在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多样性,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顺应了知识经济发展中的要求。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创业教育是该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高校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过程中,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为己任,促进大学由知识教育到创业教育的转变,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1.2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创业教育正处于初创期,创业教育还很稚嫩,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的教育理念高度。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没有主要负责部门,大多依托就业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发动、组织、指导开展以创业实践活动为主的创业教育。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也只是停留在专题讲座、选修课程、短期培训等层面,没有作为一门系统化的课程来讲授。作为创业教育实施对象,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向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有家庭从商背景的学生的创业意向要高于没有家庭从商背景的学生;有实习经历的学生的创业意向要高于无经历的学生的;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创业意向要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化,学生缺乏创业意识,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准备不足。这些都是高校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要加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推行创业教育理念,发挥大学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3创业教育的意义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北京会议上提出来的,会议提出要给学生“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护照。会议强调高校要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创业素质,学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还将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一方面能够缓解当前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大批创业型人才,为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做好了重要人才储备。创业教育的提出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创业教育的提出,深化了教育改革,为教育理论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创业教育的提出,保持了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推动了社会发展。因此,创业教育的研究并实施有着其现实的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2.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需要及动机、创业兴趣、创业品质、创业理想、创业信念、世界观等)和创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等),促进潜在创业者在当代条件下的自我实现及社会的持续发展。其中创业需要及动机是行为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业信念和世界观是创业意识的最高层面。经营管理能力是对内外资源的配置能力,综合性能力是对社会关系运筹的能力。目前,创业教育在研究型、教学型和职业教育型大学中推进,在其创业教育过程中,有其教育的共通性(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也存在教育的个体差异性(个体能力的特殊性)。职业教育型大学的创业教育侧重于对学生的创业知识与单项技术的传授与教育,使学生具备传统性、实用性创业项目选择的能力。依据职业教育型大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实用性、地方服务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对学生进行的针对其专业、职业领域的创业实务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就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过程,同时指出高职院校应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与社区繁荣。
2.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的方式和途径
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根本目标是对学生创业精神即创业价值和创业能力即创业事实为其基本内容,是让学生形成愿意创业的价值认同和实现创业事实接受的过程,拓展自己的个人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过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只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有的甚至把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大赛”等形式的活动,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合于育人体系中,创业教育形式化倾向明显。因此,必须拓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层面,引导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其实施方式和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创业教育的价值建设
创业教育的价值建设通过对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对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统一,对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的统一,使大学生的思想或行为上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精神价值,能为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激发创造力和创业意识,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意识到人的生存发展和成长、成才、成人,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是人的内驱力的激发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创业教育宣传(网络媒介、校园广播、宣传材料印发或张贴、创业教育文件)、创业专题活动(创业演讲、创业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等方式,营造出创业所需要的情感与舆论的氛围,达到拓宽学生眼界、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就业观念、激发出创业愿望与热情。
(2)创业教育的事实建设
2006年教育部的一些专家赴上海、深圳对八家行业中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有关创新人才的调研。企业中的一些管理者认为,21世纪的工程师至少要回答四个问题:第一是“会不会做”,这是技术的要求;第二是“值不值得做”,这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要求;第三是“可不可以做”,这是社会学和法律学上的要求;第四是“应不应该做”,这是伦理学和生态环境上的要求。目前录用的高校毕业生中“懂软件的不懂硬件,懂硬件的不懂软件,懂机的不懂电,懂设计的不懂工艺,懂产品开发的不懂经济和成本价格,懂管理的不懂技术”的状况还较普遍存在,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传统教育体制的过错并不在于对知识的强调,而在于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方式。它的侧重点在于具体知识要素的传授,而不是现代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之中的活的文化精神对现代人的文化启蒙和教化。而这种文化启蒙和教化却是创业者走向创业成功之路的内在深层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贯穿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专业技术能力的创业型人才的教育观。根据专业的分科性和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创业教育的事实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开展。一是普及性创业教育。该层面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实用性人才为主,它把创业意识纳入到各专业的教学体系之中,可在强化本专业各科目的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选择与创业教育有机联系的知识点,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创业教育,另外,可以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形式,用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对所有学生进行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品质”、“创业常识”“、创业实务”等)课程教育。该层面的事实建设体现了所有学科、所有教学对象的创业教育的渗透性。二是专业性创业教育。该层面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专业性人才为主,在普及性的创业教育基础上,有选择地在一些应用性强的专业如经济、管理、工学、农学类等专业中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辅修课程,进行系统性的和选择性的对“创业管理”、“市场经济”“、创业环境”等创业专业知识的课程学习。该层面的事实建设主要针对的学生是毕业后往往在从事一段专业性的工作后,就进入到与市场活动相关联的其它领域之中,他们极有可能在这些领域中获得机会,走到从事管理企业或创办企业的人生之路上。
(3)创业教育的实践建设
创业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通过实践建设不断培养、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创业教育的内容源于实践,又要被实践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在进行价值建设和事实建设的同时,必须相辅相成地推进创业教育的实践建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建设可以针对学生、学校两个建设对象开展相应的建设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一般有四种方式:①现有活动与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有机结合。如班会、各类竞赛、宣传活动、社区服务、勤工俭学、公益劳动等活动都可进行创业教育;②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专门设置有明确主题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参观工厂企业和基地、访问创业成功人士、社会调查、学术讲座、演讲、汇报讨论、专题培训、创业大赛活动等;③根据校内外实训实习安排进行有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单位实习基地等场所的实践活动变单一的技术性实训实习为生产、经营、社会服务等综合性实训实习。④创业项目的运营活动。依托学校相关的组织部门的发动、组织、指导下,建立各类创业经营团队开展模拟性创业项目活动或直接参与实体创业项目运营。
二是创设创业教育环境。黄四枚指出,在创业教育方面,学校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其次要改革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僵硬的教学内容,再次要建设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创业活动的指导,最后要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由此,高职院校可以从“校内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服务指导机构的建立”、“实践平台的建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创业教育环境的创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创业教育起到了保障作用。
①校内创业氛围的营造。其实学校在积极地开展创业教育的价值建设、开展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传播媒介的宣传、创业情感及舆论的导向、实践活动的现实价值的体现等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良好的校内创业氛围。通过加大对创业的宣传、树立创业成功典型、激发创业热情,从而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其中对创业成功典型的经历、经验广泛宣传如举行表彰大会、现身说法等形式,在学生中形成榜样效应,带动更多的学生走上创业之路,不失为一个重要举措。
②创业服务指导机构的建立。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刚刚起步,高职院校势必要加强对创业教育实施模式的研究,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服务指导机构,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从而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显得势在必行。高校可以依托就业部门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它可以是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服务指导机构,可以是学生、教师的教育培训机构,还可以是学生创业经营团队的组织机构。该中心在对在校生、毕业生提供的服务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是有偿的,该中心提供的信息咨询、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科技立项、开辟产销渠道等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支持和机会。另外,为了能建设专门化的师资队伍,该中心应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创业教育学科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该中心通过发动、组织、指导,建立各类创业经营团队开展创业项目的运营活动,引导学生真正走上创业之路。
③实践平台的建立。高职院校要充分把握和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建立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利用这些平台实施他们的创业过程,从而提高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过程的实质。学生通过到创业实践基地(工厂、企业、基地)的参观,能了解到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尽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到该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创业能力。学生可以申请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区或实体门店,可成立学生自主管理经营的实体,在实体中体验创业全过程,达到创业知识和活动的有机结合。学生还可以参与院系的科研项目,学生的创业活动从科研中可获得学校的经费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三、结语
创业教育的提出是对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突破和创新,是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的,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是大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创业教育;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结合区域优势,如何拓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等一系列问题将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作者:夏锋 周艳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实施对策
一、创业教育现状
1.1创业课程设置
(1)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还处在引进、吸收和探索阶段,创业教育甚至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与国际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面临着基础性的战略挑战。教育部对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的要求是:要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2)创业教育本身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都具有不同的创业意向,并拥有着不同的个性特质,有的人安于现状,有的人敢拼敢闯,有的人向往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个人特质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将是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过程。
(3)我校创业教育课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内容,面向对象:二年级学生,课时具体分配见表1和表2:创业教育课程应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与教师的指导性教学为基本特征。要根据人才培养和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发现创业教育课程内部的逻辑性都有待完善,教育目的和学科内容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同时创业课程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
1.2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授课教师是1名专任教师、其他均是兼职教师,包括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管理副主任。这些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还有部分老师因为行政工作关系,专业进修机会少,教学技能相对欠缺。而实际上,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在高校还十分缺乏。目前,高校教师的来源仍以学术、学历为主,具有实际创业经验老师的很少。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应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实践证明这种安排尽管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却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加之外请的企业家或创业者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1.3教育模式
虽然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已经实施,但和真正创业教育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的创业教育模式较为封闭,只是停留在教室内、课堂上,没有真正让学生走出去;创业教育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与市场需求等严重脱节;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创业教育方法、途径单一。创业本身是一个鲜活的过程,因此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能呆板僵化。创业教育过程主要由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等基本教学环节构成。
二、我校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建议
2.1尽早开展创业课程
创业观教育就是要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类型从课程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从课程属性上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而对于高校来说,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也是解决大学生出现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有创业的意愿,但顾虑较多,对创业心存疑虑。为此,学校要尽早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创业观教育。学校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业设计活动,主动地提高学生创业的意识、素质和能力,在活动中教育学生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具备自主创业的能力。②
2.2将创业课程的实施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
需建立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思想政治研究部等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指导机构,进行全面的统筹、协调。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技术性人才。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也呈现出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色彩。校园文化活动的高等性体现在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之区别于社会社会流行的娱乐活动。它不是浮于表面的休闲,而是以其内涵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共鸣。由于大学生创业所具备的创业能力中,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也需要具备积极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方面的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贯彻落实,而校园文化活动无疑是融入它们的最佳平台。
2.3加强实施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
从入学开始,每一个大学生就应该认真思考、规划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近年大学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也不断前移。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减压,更好地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是学校面对的一个现实又迫切的问题。为此,学校对大学生要开展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阶段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着手制订一个方向明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内容翔实、措施具体的职业规划,这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作者:王玮 李培培 李鹏 王会东 王东 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