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0引言

近年来,由于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导致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能直接进入企业创造价值。以学科竞赛为导引,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于学生个人,对于计算机专业,对于高等学校,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对于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意愿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都具有重要作用。

1国内外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

1.1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国外只有创业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创业课程。1953年,德鲁克在纽约大学开设“创业与革新”课程,标志着以培养学生自我创业能力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在美国兴起。20世纪80年代,创业教育开始突破商学院的范畴而面向所有学科,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引入创业教育。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展望与行动》提出:“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除了百森学院、哈佛商学院等综合性的创业教育外,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实行面向高科技的创业教育[1]。

1.2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我国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中,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率先试点创新创业教育。2008年,教育部通过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2]。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3]。

1.3国内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以学科竞赛和相关活动为中心,结合课程教育的培养模式;②以课程教育为中心,结合学科竞赛和相关活动的培养模式;③以构建孵化创业基地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对于前两类,学科竞赛都是重点。因此,以学科竞赛作为导引,对于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类形式:①指导创办和经营企业;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③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或相关活动。其中,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少数国外学校[4]和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少数国内学校[5]属于第一类。斯坦福大学利用其紧邻硅谷的优势,采用“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温州大学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同时,特别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真实的创业活动,也有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相关活动,同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模式[6-7],来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例如,东北大学专门成立学生创新中心,通过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竞赛检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教育。该模式虽然被广泛使用,但还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因此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进行以学科竞赛为导引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本流程是立足于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学科竞赛为导引,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和创业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培养计算机专业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目标。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1教学改革

2.1.1完善课程体系辽宁大学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类课程的种类与数量,从2013年增设夏季学期,为期4周。我们将相应实践类课程,如课程设计、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设置在夏季学期,从而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其中,有些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如课程设计,学生可自由组合,根据掌握的语言和兴趣设计网站系统;有些课程是面向部分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如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专门为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学生开设的。图2是以我校为例的课程体系示意图。

2.1.2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创新创业实例讲授,提高实验教学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对于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在保证理论课程讲授的前提下,提高实验教学的比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对于选修课程,如实用软件新技术,将授课从教室转移到机房,边讲授边实验。

2.1.3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考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灵活安排学生组成和学习内容,注重结合实际的技术情景,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技术问题,思考和探索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强调项目引导法的应用,教师通过实际项目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切实了解项目的开发流程,真正掌握开发方法。

2.1.4强化教学团队邀请IT公司内具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重点传授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开发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2构建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2.2.1专项培训以ACM程序设计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等竞赛为契机,结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历年比赛获奖团队为蓝本,开设专项培训。这部分是整个教育模式的重点,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建设。

1)学科竞赛“课程化”。如果学生不能真正扎实地掌握知识,就无法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因此,必须将学科竞赛“课程化”,把学科竞赛渗透进日常的课程教学中。除了上述的教学改革外,根据学科竞赛的特点,将其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例如将ACM程序设计竞赛融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课程中,特别是实验课和综合课,通过引入真实题目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强化相关知识;将计算机设计大赛融入数据库应用技术、网络实用技术等课程中,特别是通过实施一个真实项目来引导学生进入模拟实践的情境。学科竞赛“课程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提高了课程质量。

2)学科竞赛“衔接化”。作为一项超越课本范围的特殊考试,学科竞赛具有很高的难度,因此,每个学科竞赛都需要指导教师;但同时它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指导教师很难长期全身心跟进,因此,必须做到学科竞赛“衔接化”,既包括纵向衔接,又包括横向衔接。前者是指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完整队伍,以老带新,特别是ACM程序设计竞赛,很多高校都有oj平台,努力做到老生带新生在平台做题;后者是指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合作,扬长避短,现在很多学科竞赛也都鼓励跨学科合作,例如,计算机设计大赛鼓励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其他专业服务,开展带有其他专业特色的项目。

2.2.2联合培养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在假期或空余时间到合作企业具体项目中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加实践经验;同时,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做兼职教师。

2.2.3参与教师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围绕本专业中的优势研究方向,积极申请纵向研究项目和横向课题,通过竞选机制,让优秀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项目课题中,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2.2.4前沿探索密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鼓励教师将学科前沿的创新思想、研究成果、学术争论或质疑引入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探索追求。

2.3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与校外IT企业合作,构建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和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平台。该教育平台可作为“孵化器”,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服务,积极将合适的创业项目转化。

3结语

近年来,我们以学科竞赛为导引,对计算机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从教学改革、构建训练体系和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三方面着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作者:曲大鹏 宋宝燕 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