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缺乏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特别是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在学科专业趋同性极大的形势下,出于特色发展的需要,更需强调创业教育的地位,进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组织内良性成长的顶层设计。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高校教育教学是一条线,学生管理是另一条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张皮”。没有顶层设计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教育成本,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加上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不足,导致创业课程本身创新性不够。
(二)创业教育师资管理机制不健全
创业教育师资建设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就是界定组织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简言之,就是明确目标、组织实施和激励完成。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实现这个目标就应对教师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有效管理。
(三)创业教育氛围不够浓厚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国内高校教育者认为创业教育课程低于专业教育课程,是就业指导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具备与专业教育课程同等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并没有突出创业教育的地位,没有把创业教育转化为办学理念,没有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同时,高校也未能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创业教育典型、树立创业教育榜样方面,没有建立起激励创新、以从事创业教育为荣的文化氛围。
二、影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内部因素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相对外部环境,创业教育教师内部因素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一)实践经验缺乏
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多由就业指导部门教师或经济管理学科教师兼任,他们鲜有企业工作经验,也基本没有创业经历。从国外创业教育成功的院校经验来看,“具有实践经验甚至已经创办企业的教师成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师资来源”,[3]他们不仅可以将实践经验与教训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实际创业提供咨询服务,甚至可以帮助创业学生引进资金支持,值得国内高校学习。
(二)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自身能力的制约,创业教育任课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理论讲授,对于灌输式教育方式情有独钟,课程考核也是考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造成创业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僵化。二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重视不足,忽视学生兴趣的挖掘,也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教师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创业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才能,对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教师还是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者,对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负有很大责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由教师去实现。
(三)知识结构不合理
“创业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背景”,[4]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通常来说,人们出于对习惯的依赖,会抗拒放弃熟悉的领域而进入新领域。对新知识领域的探索使教师必须先忽略自身庞大的专业资源,这对于教师来说是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否定,是需要做出严肃抉择的,因而是十分困难的。
三、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与专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内容要求更广泛、学科要求更多元、对教师能力要求更高。这种要求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如何使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营造有利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环境是外在的,对事物的内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分析西方创业教育成功的高校,不难发现,它们非常注重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制度设计和环境设计,使创业教育的发展具备了内生条件。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功能的内涵性延伸,理应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点。
1.完善创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使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计划,围绕专业创新型人才和精英创业型人才制定培养方案,确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师资分配、学习方式、教材选择等,促进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分类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定位、学科门类、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对专业进行科学分类,贯彻创新性、个性化原则,指明创业教育特色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使创业教育与不同学科和专业充分融合、无缝对接,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2.建立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对创业教育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建立创业教育个体性激励与群体性激励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尊重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对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上进行政策倾斜,在他们的、评优评奖、著作出版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可以设立教师创业教育奖励基金,重点表彰那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立典型、树榜样,营造推动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3.规范创业教育管理。推进创业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精细化,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创业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分层设计、分类实施。分层是将所有制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规范,分类是使所有管理制度体现教学、实践、指导、运行、保障等环节,对创业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规范。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内部建设
1.建立“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短期内培养一支知识扎实、业务过硬、能力较强的创业教师队伍是十分困难的。深入挖掘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教育意识的教师队伍,广泛引进社会人才,才具有实际操作性。要有效利用专业教师资源。一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的基础上,依托第一课堂,建设一支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专业任课教师。“创业者能否推动创业活动向前发展,通常取决于他们掌握和能整合到的资源,以及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同理,创业教育能否长足发展,取决于教师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开发。二是培养现有专职教师,增加他们参加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学能力,并可以考虑让专职教师走进创业型企业,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三是将创业型企业负责人纳入师资队伍。闭门造车只能打造空中楼阁,封闭教育培养不了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具有创业经历和创业企业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可以补充自有教师实践性不强的短板,这些人才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总结或反省自己创业的经验或教训,传授实际的管理经验。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当前,高校对于专业教育的方法、手段、形式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创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的研究还不够。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创业教育专项培训,提升其创新素质,以创业教育主题为切入点,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提升。既然创业教育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对教师进行所有相关学科的培养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内外双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单纯进行外部环境的提升,只能为创业教育提供发展条件,单纯依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容易使创业教育迷失方向。因此,只有将外在环境改善和内在师资培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建设水平过硬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目的,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高银玲 田嘉玺 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