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近年来,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就业,最终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担负起自身使命,坚决贯彻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切实地研究和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创建和谐、稳定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不竭的动力。

1国内大学生创业率低的原因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熊汉忠主任撰写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对创业的热情有增无减,2011-2014年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都在20%上下,但实际大学生毕业后真正创业的比例还不到2%,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分析如下:

1.1大学生欠缺创新创业素质

俗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创业意愿居高不下,但真正创业者寥寥,说到底还是有创业意愿者欠缺创业素质,真正面临就业去向时,临阵脱逃的表现。创业者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要对从事的领域有自身独到的见解或成果。同时还要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目标明确,意志坚韧,不屈不挠地执行每一项目标,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最终到达胜利彼岸。大学生应珍惜大学时光,树立人生目标,积累专业知识,历练精神品质,真正以创新带动创业,为国家经济贡献力量。

1.2大学缺乏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不足,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几个文件、几个会议、几声口号就能办好的,需要大学的管理者真正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企图通过几个竞赛、几次活动或是几次讲座就能培养出创新意识强、创业成功率高的大学生无异于天方夜谭。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表明,要想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大学课程体系、教师教育理念及授课方式、考评机制和大学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有针对性的改革。

1.3政府和企业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的政策是否有利于创新创业,是否能够保障创业失败者的再次创业或就业,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去向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良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地方经济的作用举足轻重,深圳经济特区和北京中关村就是很好的例子。很多地方政府墨守成规,不敢把资金投入新兴产业,对最新科技和经济的动向毫不关心,导致地方经济死气沉沉,浪费了众多的高校毕业人才和历史大好发展机遇。成功的企业是市场的先行者,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持续的创新力和坚决的执行力,有着第一手的市场资源和经验,但甚少有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一个胸怀远大的企业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软硬件学习环境和创业启动资金。相信有企业助力的大学生,其综合素质必然会有所提升。目前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已相当成熟,了解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国内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显得尤为必要。

2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发达国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趋于完善,且各有特色,自成一套完备的体系。这些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彻底颠覆了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尤以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百森商学院等知名高校最为典型。哈佛大学以推崇创新精神的务实校风闻名于世,其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因材施教,大学教授将各路精英分为数理分析型、善于交际型、政治管理型等不同类型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以实现个性优点放大,其它能力稳固提升的目标。哈佛大学教授教学理念是提供学生思考的方法,注重学生自身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很少会给出最后答案。哈佛大学的课程重在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的20%~50%由课堂表现严格决定,所以学生往往在课外下足了功夫,以便在课堂上能有所表现。学生们为了争得发言机会,会竭尽所能,所以课堂的氛围通常是一场场辩论赛,各种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正是如此严酷的竞争环境铸就了哈佛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毅力和能力。哈佛人也一代代传承着他们的大学校风和办学理念,他们中创新创业人才辈出,广受世界各国的追捧和传颂。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都是以理工科闻名世界的一流大学,他们推崇“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他们建立起大学与企业联系的长效机制,推出“科技工业园”的校企发展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注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动企业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获得企业的大力资助,为学校软硬件的配备,科学研究的进行,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他们坚持科学研究的开放性,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追求一流的教学科研成果,通过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方式培养学生,注重知识和技术的转化,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深厚、创新创业意识极强,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百森商学院是美国著名的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的高等学府,其推出的“创新创业课程”为世界各优秀大学效仿。百森商学院注重创业师资力量的建设,拥有近50名专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同时配有足够多的创新创业助教。这些师资都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或是新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拥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的亲身经历,能够带给学生更真实的市场营销案例,培养学生更深刻的市场洞悉能力,应变危机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百森商学院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科四年的教育,第一年必修创新创业体验课程,第二年必修加速创业相关课程,第三年必修企业融资、创业计划、风险和增值资本相关课程,第四年必修公司创业、创业实战案例研究、创业者营销和战略与结构相关课程。这套颠覆性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将创业所需的知识融入大学教学的始末,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创业商机的鉴别、融资与风险、企业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全部技能,并伴有创业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贷款启动一家公司,运营公司的过程中必须返回贷款本金和利息。对于那些致力于创办公司的学生,该项目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实用性,能够将所学的全部知识应用到创业实践中,甚至创业项目可能为成为学生的第一个创业公司。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和成果揭示:要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必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特定人格和爱好;进行课程体制改革,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创新热情;为有创业计划的学生安排专业的创业课程,让这些学生掌握一定的市场规则和企业运营方法,增强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增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使得高校与企业互利共赢。

3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包含了以上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大部分内容,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的实施情况较为滞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高校仍占主导地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只有少量的高校开办了创新创业课程,且普遍地对创新创业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开展的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功利性太强,大赛成果产品转化率不高。针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三点策略:

3.1转变高校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为其创新创业提供基础保障

我国初等教育是典型的灌输式教育,培养了大批应试型“人才”。初等教育强化学生机械的做题应试,压抑了青年的创新精神,一直广受诟病。现行的高校教育仍然是以教师授课为主,提倡大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没有了初等教育教师压迫式的跟踪教育和永无止境的题海战术的轰炸,致使多数大学生平时学习热情不高,只在最终考核前抱一抱佛脚,没有知识积累,故社会企业普遍反映现代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差也不足为奇。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大学生,要他们创新创业无异于痴人说梦。应该学习国外开放式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基础保障。经过高考选拔的高校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完全有条件采取所示的开放型授课方式。高校教师应争当高校课程改革的排头兵,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进行基础理论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图书教材和视频教程,指定学习范围和内容,并安排适当的课外辅导,帮助学生自我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吸收。课堂环节应针对指定学习内容进行考核,以督促学生课外学习,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新技术研讨,让学生把握学科时代动向,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课程的成绩评定应包含课堂的平时考核成绩和最终考核成绩。最终考核可以以理论考核、论文考核或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制作的产品考核方式进行。高校教师需秉持高度的责任心,坚持贯彻该开放式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多数大学生都能学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为今后创新创业提供基础保障。

3.2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为其创新创业提供精神保障

目前大多高校的课程体系较为单一,只专注于某一专业的理论学习,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高校综合性课程体系建设方案。高校课程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展,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高校课程也需顺应时展,去除现在应用率低的旧课程,增加社会使用率高的新课程,使得大学生以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高校应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努力地寻找各专业方向的契合点,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有应用前景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超前的科技洞察力,为创新创业增加更多可能性。高校管理者要重视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聘请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课程建设中要融入社会实践元素,使大学生培养与社会企业用人标准接轨,鼓励大学生到社会企业实习和完成课程设计,鼓励大学生考取相关行业从业资格证和专业水平认证书,鼓励大学生参与各学科竞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需要与大学毕业条件严格挂钩,杜绝草率应付。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意在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大学生新的创业契机,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自信心,为创新创业提供精神保障。

3.3积极构建“高校-政府-企业”沟通的桥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一个良性持续的创新的环境需要“高校-政府-企业”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三者的动态关系。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体,理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争取更多的资源。高校管理者应积极与政府沟通,谋求更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利的政策,如: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优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资助或贷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者予以政策保障,消除意愿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根本驱动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持续的智力支撑。高校作为智力最密集的场所,集中了大批优秀专家和极具想象力、创造力的青年学生,有着国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高校应积极的与企业寻求合作,将科研成果进行产品转化,获得丰厚的企业回馈。高校智力驱动下高速发展的企业会吸收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受到政府更多的亲睐,同时贡献给政府可观的税收,用于政府更进一步的教育投资。如此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强大的资金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作者:卢瑞雪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