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不同特点和处于不同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他国的成功做法也有较大可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可尝试“SIYB+GMP”新模式,这或可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还可重点试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推广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资源应该合理使用,同时创造合适的条件,使其他行业精英人士有进入高校工作的机会,部分地解决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创业教育;SIYBGMP;案例教学;师资
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关注度快速上升,文献资料不断增加,高校实践空前活跃。有研究人员认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其源头可追溯到英美日等国的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尽管彼此之间推动创业教育的动机有所不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有别于英美日等国的,其显著特点是功利性和针对性较强,即主要动因还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但却似乎尚未完全达成共识和全面施行。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挤占教学资源、课程体系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考核标准混乱等问题。本文将尝试分析创业教育的一些问题,并构建课程模块,使创业教育在操作层面上更加具备可行性。
一创业教育政策支撑强大,已有良好基础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从概念形成到实施时间比较短,还有很多问题等待破解。但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承认。政策层面上,2010年,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高校创业教育得到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逐步建立和开发高校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课程,已形成了较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总理在不同场合,包括在政府工作报告在内,不断使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草根创业”、“人人创新”等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会见当地的“创客”,这也释放了中央政府的政策信号,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得到空前强化。在高校教学层面上,部分高校建立了创业中心,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一个专题调查(以251人为样本,以南宁学院、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为调查对象)显示:57.8%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了解创业教育,97.6%本校有创业教育课,52.2%报告本校有专任的创业课教师。上述调查表明创业教育已有一定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和深层开发的时机已经到来。
二创业教育“洋为中用”的可能性
英美日等国创业教育与我国创业教育出发点差异较大,发展阶段也不同。从出发点考察,英美等国创业教育立足于培养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创业教育是则是倒逼机制在发挥作用——就业倒逼创业;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就业的问题需要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是自主就业的重要方式。这种差异使得我国创业教育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如果将创业教育视为解决就业的手段,自然可以获得更大的政府支持力度——政策上明显倾向且投入较高。劣势在于创业教育可能被错误引导,仅仅着眼解决就业,就业之后的问题被搁置一边,忽视了长远意义。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差异,注意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味指责我国创业教育的功利性,照搬英美等国创业教育,自然不会获得大力支持;一味强调我国国情不同,排斥借鉴英美国家创业教育,同样也不会得到持久支持。从发展阶段来看,英美日等国的创业教育相对成熟,有较为完善的推广机制、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引进和修改使用上述国家的创业教育模式是比较具有可行性的。将英美日等国的创业教育模式“洋为中用”,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创业教育模式也是符合逻辑的。
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构想
(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化
创业教育在高校实践方面有两种思路,一是主张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因为专业教育本身就是为不同行业输送人才,创新创业不可能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二是独立开设创业教育,使其专门化或者专业化,不主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但要求以专业为背景。比较来说,后者可能更具操作性。究其原因,并不是前者有谬误,而是由于创业教育专业化的经济性更好;而且独立开设创业教育也不排斥在专业教育中混杂和融汇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应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块,它不是原有的思政课的简单延伸,也不是就业指导课的升级版,而是能同时满足就业应急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需要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以教学内容的不同模块呈现,即模块化。
(二)创业教育“SIYB+GMP”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施形式多样,其体现形式含教学课程开发应用、创业培训中心创立、建立和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及开展国际合作等,但多管齐下不等于效果显著,反倒可能是效果不佳因而调兵遣将,变化方式寻求突破。创业教育的主导形式应该是课堂教学,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块是创业教育成功获得良好效果的开始。“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tartandImproveYourBusinesses,SIYB)是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引进的培训项目,近年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进行了修编推广,在部分高校已经获得小量成功。SIYB以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时间安排紧凑为特点,获得很好评价。通用管理能力(GeneralManagementPractice,GMP)认证考试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更早引进的,通过认证考试普及和宣传管理知识,培养管理人才,涵盖一套较好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以“SIYB+GMP”模式构建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教学模块简单设计为5模块,教学内容分别源于SIYB和GMP,保留其核心内容,根据学时弹性适当修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教学模块的设计一定要以专业教育为背景推动和实施。脱离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业者创业如不建立在专业之上,创业难守业更难,最后创办的企业生命周期短暂,甚至造成亏损负债,这样的企业不如不办。
(三)教学资源分配的经济性
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创业教育尽管重要,但创业也是创“专业”之业,大学教育专业教育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提升质量和水平、发挥作用的催化剂。基于上述认识,创业教育应该珍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过度解读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不计成本推广和实施该教育显然不具有经济意义,甚至可能损害专业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资源的体现可用学分体现,一个专业,一般安排160-180学分/学期,创业教育安排6-8学分为宜。当然这6-8学分获得的办法可选择集中完成或分期完成,时机选择在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上文提及的调查也显示,72.9%的被调查人士认为大学第二学年进行创业教育较好,15.1%认为大学第三学年进行创业教育较好)。这样安排可能能够比较好地解除创业教育挤占学校教育资源的顾虑,将创业教育设计在一个合适的成本水平之内。丹麦大学哥本哈根创业学校国际暑期大学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鉴,即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下旬集中教授创业教育课程,既不占用专业教育时间,且在集中讲授中,一些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得以实施,比如案例分析或情景教学;这些教学方法的组织时间较长,传统教学方法框架之下很难实施。
(四)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
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可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好奇心,短期内就能改善教学效果。但教学方式的变化也带来时间成本问题,即教员准备的时间和教学组织过程比较费时。平衡考虑上述问题,人们还是认为教学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是利大于弊的。上文提及的调查也显示,在对传统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四种教学法的喜好中,37.1%选择案例分析法,37.4%选择情景教学法,还有25.5%选择游戏教学法,无人选择传统讲授法。这个结果反映被调查对象可能对传统讲授法有误解——认为传统教学老套,缺乏形式上的互动。传统讲授法存在的理由并非已经荡然无存,比如其互动的方式可能是一种更为隐蔽的互动——思想互动。这个结果当然也反映师生对有别于传统讲授法的其他教学方法的欢迎,姑且不管其动因如何。因此大学创新教育选择案例分析法为主、其他新颖的教学法为辅可能是合适的。近10年来案例分析法在我国高校商学院、法学院教学中备受推崇,但落实起来感到多少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案例教学法要求班型较小,占用资源较多;二是缺乏适用的具有中国商业背景(或法律背景)的教学案例。不过,只要案例教学法行之有效,其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创业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倘若能创造较好的教学条件,较大程度上使用案例教学法是可行的,而且也能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
四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开发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地开发起步比较迟,近年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放大的条件下显得比较迫切,因此引发了人们对创业教育全方位思考和积极实践,师资问题在此也较为突出。在上述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较高,有43.0%的被调查师生认为教师年龄在36-45岁较为适宜,26.3%认为25-35岁为佳,21.5%认为46-55岁较好,只有9.2%选择56-60岁的教员。88.4%的调查回应者要求教师同时具有高校、企业和创办企业的经验,0.4%的人也认可有高校经验、但不具有企业或创办企业经验的教师,2.8%认为要有企业工作经历,8.4%认为应具备创办企业经验。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建设高效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打通高校教育与其他行业的通道,实现真正意义的行业互通,使其他行业的精英也有进入高校教学的机会。从目前人才流动的方向看,从高校流向其他行业的情况并不少见,但从其他行业进入高校是比较少的。所以,应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促进人才在高校和行业之间双向流动,只有这样,高校创业教育团队建设才有源泉和支撑。当然,这只是建设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一种选择而已。
五结语
终上所述,尽管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着与英美日等国显著不同的特点,但显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着较为强大的推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他国的较为成功的做法也有较大可能。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或许“SIYB+GMP”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新模式。该模式提供SIYB和GMP资源内的五个模块,分别是GYB(产生你的企业的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个人与团队管理、资源使用管理和运营与绩效管理。这将使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化,随着这个模式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将促使高校创业教育向标准化迈出重要步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倡导使用案例教学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在较大范围推广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资源应该合理使用,要解决创业教育挤占专业教育资源问题,同时注意创造行业人才流动机制,为其他行业精英人士创造进入高校工作的机会,从而部分地解决师资背景过于单纯的问题,使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结构合理、力量强大。
参考文献:
[1]宋晓东,贾国柱.比较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82-85.
[2]胡万钦,户可英.美国日本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51-53.
[3]赵良君,孟赵,郑铮.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职业[J].2015(6上):63-65.
[4]张国,刘世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发动机[EB/OL].新浪新闻中心news.sina.com.cn/c/2015-03-06/065931574848.shtml.
[5]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创办你的企业(大学生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6]KarenHolems,CorinneLeech.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编译.个人与团队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KarenHolems,CorinneLeech.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编译.资源与运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沈雁.丹麦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哥本哈根商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61-165.
作者:黄力克 单位:南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