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信管专业教育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管专业“双创”教育现状,提出信管专业与“双创”教育要实现有机融合,探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途径:明确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双创”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建立渗透“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入“双创”型导师;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精神;加强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增强学生“双创”能力;改革现有考核方式,适应“双创”型人才的评价要求。
一、引言
为了深化高等教育创业教育改革,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的文件,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双创”教育从高等学校新的历史使命上升为国家战略。虽然许多高校非常重视“双创”教育,开设了许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与专业教育脱节,忽视了与专业教育的联系。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专业由于发展较晚,且是由图书情报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几个专业合并形成,一直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其课程体系各个学校各不相同,遇到了各方面的评论和质疑,更遑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培养的向导。因此,明确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强化“双创”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对于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就业技能,提升就业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信管专业“双创”教育的现状
1、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该专业是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复合性专业。[1]由于本专业开办的历史较短,各高校对该专业理解的不同,使得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一直没有明确。各所学校按照原有的专业定位,有的注重情报管理,有的注重信息系统,有的注重管理,教师和学生缺乏对该专业的正确认识,感觉迷茫,“双创”教育不能与培养目标有机融合。
2、课程体系不健全
由于“双创”教育和信管专业教育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双创类课程,但是还没有建立较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双创”类课程主要还是选修课,特别是信管专业核心课程本身与“双创”类课程有重叠之处,专业课程和“双创”课程设置分离,缺乏有机融合。[2]
3、“双创”型师资力量薄弱
“双创”教育实践性强,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双创”意识和经验,但因为我国企业实现信息管理起步迟,受重视成都不够,教师缺乏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指导,能够两者兼备的教师较少,这也成为“双创”教育的软肋。
4、考核与评价方式落后
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中,无论哪一个专业还是那一门课程,基本还采用单一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不能满足对学生的“双创”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信管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
1、明确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双创”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信管专业是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基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人才,这与企业的决策咨询管理需求一致,与企业CIO的目标培养一致。参考我国2011信管学科课程体系(CIS2011)和国际信管学科课程体系(IS2010)的培养目标,结合国内外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我们认为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能够满足智能经济、智能管理、智能商务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在明确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我们把“双创”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过程中,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与“双创”教育、科技创新等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科技活动等全方位融于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
2、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建立渗透“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培养“双创”复合型信管专业人才,课程体系设置尤为重要。在学时学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双创”教育课程相融合,如何科学合理地在课程体系中增加“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学”、“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有机融合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双创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与其它专业相比,信管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课程的融合有极大优势。“双创”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经济法》、《新企业创立》、《技术创新管理》、《企业成长管理》、《创造学》、《电子商务》、《就业指导》、商务谈判模拟、创业计划、企业家讲座等课程。和信管专业的管理学、经济学有很大重叠,因此与其它专业相比,可以适当增加IT战略、商务智能、移动平台开发技术等课程,这样可以实现专业知识和“双创”知识的有机结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入“双创”型导师
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保证。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学生。信管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要求教师教学中要能对几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教师既要具备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具备企业实践和创业意识。这样的队伍对所有学校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但是学校可以聘请高级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企业家、管理人才、工程师、创业成功人士、企业CIO等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上课或开展专题讲座,既传授专业知识也传授创业技能知识,使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为教师创造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通过吸收新技术、新成果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直接从企业引入人才作为教师,不要总是从学校引进应届毕业生。
4、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精神
课堂教学是“双创”教育的又一主战场,经验丰富的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能力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能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完美结合,从而实现最终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式、开放式和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使其思维具有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创业岗位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还应主动提高自身知识,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创客、O2O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维引入课程教学,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
5、加强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增强学生“双创”能力
“双创”教育的基础是实践,在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上,实验室是基地,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摇篮。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达到创造新成果、提出新方法、推出新观念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对“双创”人才培养的作用,我们构建了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包括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习实训(含项目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主要是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包括科技立项、专业竞赛和创业竞赛)、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项专业和职业认证。为学生创造出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参加如“挑战杯”等大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改革现有考核方式,适应“双创”型人才的评价要求
积极探索和推行大学生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教学考核体系,改变传统试卷考核形式,不再仅仅注重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能力分”。毕业不再是简单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还应该有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证明,企事业单位将其作为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据,从而反促学校教育考核的改革。
四、结语
培养“双创”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片面地强调“双创”教育,忽视和弱化专业教育,则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双创”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3]明确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才能更好地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实现创新性复合型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莹,戴经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5(4)73-77.
[2]黄林楠,韩增芳.对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4)87-88.
[3]李卫朝.创业教育要有机融入专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5.6.23.
作者:胡继宽 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