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构建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构建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构建思考

[摘要]推进创新创业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构建“立体式、链条式、递升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以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努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

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均提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由此可见,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创业创新的引擎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层次,对我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间较早,创业教育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和完善。在理论层面,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有:创业教育课程论研究、创业教育教学法研究、创业教育项目个案研究、创业教育与社会关系研究等。在实践层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都已比较成熟,注重实行产学联合、技术转移,比较著名的案例有科技创新理念下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以教学为重心的英国剑桥大学创业教育体系。随着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我国才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较晚,但随着国家将创新创业列为重要发展战略,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兴趣与日俱增,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近几年发展迅速。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单一,没有形成课程体系,2014年对武汉市所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现出这一问题。此外,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必修+选修+讲座”,这与2014年对清华大学等北方8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相同。必修课的开设大多是因为教育部要求普通本科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多是邀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人士来学校开展,这两部分内容主要由就业创业中心负责。选修课多是由学校的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老师开设,但这部分老师大多与学校就业创业中心沟通少,选修课的内容与必修课、讲座的内容缺乏关联性。因此,“必修+选修+讲座”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整体上缺乏联系性和系统性。

2.以创业知识传授为主,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各高校主要以培养研究型或应用型人才为主,忽略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全脱节。笔者2015年11月对所在高校专业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58.3%的学生期待本专业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从高到低排列需求科类,依次是艺术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软件类、农林类,均高于平均水平。但笔者所在学校的就业创业必修课有48个学时,其中仅有8个学时为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全是做学生工作的老师。学校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选修课,任课教师是负责学校创新创业管理工作的老师或管理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其他专业的专业教师均没有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在“必修+选修+讲座”的创业教育模式下,创业教育仅局限于传授创业知识,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专业教育难与创业教育相融合,造成创业教育成效不明显。大学生接受过高素质教育和系统专业教育,相较于其他创业群体,大学生有较强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但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难以帮助大学生发挥其专业背景优势。

3.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欠缺,缺乏递升式的创业指导与服务。2014年1月,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召开座谈会,创业团队的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最应该提供,并且能够提供的创业扶持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多数学生认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指导”对自己的创业帮助最大,但均表示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高校不多,武汉市仅有15.5%的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另外,能得到学校提供的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的大学生多为有资格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创业设计大赛的“种子选手”。大部分学校举办创业大赛,选拔种子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随着参赛种子不断晋级,学校会为其提供创业导师团,为其创业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创业苗圃预孵化,甚至资金支持。学校希望通过持续培育使参赛种子从众多的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为校争光。在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其他的创业团队就非常缺乏个性化递升式指导。

二、原因分析

1.对创业教育的特点缺乏深入思考,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资源绝大部分来源于社会,所以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而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绝大部分还是依靠校内资源在开展相关课程,没有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的资源整合创业生态系统,难以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社会的创业潮流趋势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等,难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2.学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顶层设计不合理。无论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还是缺乏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的问题,其根本原因都是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只有学校最高决策层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当成一项战略工程和系统工程,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规划,才能解决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

3.重视大学生创业比赛对学校的宣传效应,对创业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但当前很多高校将大部分的创业教育资源投放在个别创业比赛的种子项目中,包装个别大学生创业项目,希望获得创业设计比赛奖项来宣传学校,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创业教育的初衷。

三、建言对策

1.全员育人,建设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多元化”立体式教育平台。高校要主动迎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形成“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走政府、学校、企业互利合作之路,建设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多元化”立体式教育平台。首先,争取政策扶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政策、资金支持,联合打造大学生创业基地,强化创业培训、实训、孵化,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扩大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联动效应,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政策、师资、资金、信息、人才、项目的汇集地。其次,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学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实现“学校服务企业、企业支持学校,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推动学校和企业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构建“教学、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校企协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方面,与企业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坚持市场化运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办公场所、创业项目、创业培训与辅导、创业咨询、工商税务、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申报、天使投资等。最后,完善学生社区平台,丰富创新创业体验。学校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文化育人的功能一致性,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导向、以创新创业活动为实践内容、以学生社区为物质载体的社区创业教育平台,实现学生社区从单一的生活服务功能到生活服务、文化育人、创新创业多功能的转变。一方面,可对重新规划改造宿舍区,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场地、管理咨询、融资平台、市场对接等;另一方面,培育社区创新创业文化,利用社区宣传栏、新媒体平台,形成“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的创梦社区,让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有形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得以强化。

2.全程育人,构建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创新创业实训、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链条式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学校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主动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立足学校特点和专业特色,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打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整合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构建链条式培养模式。一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学校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热情,让学生明确就业与创业的不同之处,明确创业的必备要素和创业者自身必备的创业素质,懂得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创业项目;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市场动态,选择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创业切入点,结合专业学习和实践开展创新研究或创业活动;三是开设SYB创业培训班,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理清创业思路、完善创业计划书、组建创业团队、开展模拟实训;四是举办创业讲座,定期邀请政府专家、企业精英、创业先锋,分析创业形势、解读市场信息、分享创业经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为大学生创业答疑解惑。其次,在科研项目中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一要配备专项资金鼓励大学生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大力扶持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要组织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及一系列学科竞赛,吸引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三要成立大学生“创新梦工场”,集中力量培育学生科研团队。最后,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一是打造学生创新训练基地,依靠各专业的实验室以及产学研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创新设计和研究开发提供生态环境;二是打造创业体验实践基地,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观摩或体验各类企业“策划—创办—生存—发展”全过程的机会;三是打造创业孵化实践基地,通过政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或创客空间,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3.全方位育人,打造从创业意识到创业实训再到企业落地的递升式教育实践体系。学校要把培养创业素质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鼓励大学生紧密结合所学专业开展高质量的创业活动,强化创业体验、提升创业实操能力。首先,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专业教师应在课堂中多讲授专业前沿动态,介绍自己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提高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项目的积极性;学校要加强创业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组建工作室,参加创业培训班、创业沙龙讲座,理清创业思路,完善创业计划,逐步形成创业团队。其次,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与服务平台,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学校要建设或者与企业合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定期遴选优秀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并做好个性化指导和服务工作。一是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网络、水电以及办公设备等;二是与政府、企业合作,免费或低收费提供政策咨询服务、项目申报服务、融资服务、市场拓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培训服务、法律服务、工商模拟服务等;三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入驻项目进行定期考核,实行优留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最后,重点培育,让初创企业走向成熟。学校可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或与政府、企业等合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创业孵化基地经过优留劣汰后,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学生企业进入创新创业园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园集专业孵化、创业交流、创业培训、创业会客厅以及创业媒体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为创业团队提供作品交易平台、业务外包平台、人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与科研经费平台、天使投资平台以及海外留学创业平台等方式,加强对初创企业在团队建设、资金筹集、市场渠道、品牌拓展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创业学生顺利度过成长期。国家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高校要立足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以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从顶层设计、组织动员、平台建设、资源整合、氛围营造出发,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努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金霞,黄芳.高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12).

[3]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4]张晖怀.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6).

[5]朱云,贺婷.广东高校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6]周建新.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作者:李国章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