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论文(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在教育新形势下,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效率,保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教师开始增加了对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高职院校现代化教育目标。文章主要就“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视域;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和研究
1互联网+产生背景
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理念开始在我国被全面倡导,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互联网+具有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优势,其是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载体,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使得我国不断朝向新产业形态方向发展,使得我国朝不同领域和产业方向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人们可以说互联网+具有时代特点,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结晶。站在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新兴事物的产生,必然会对不同传统产业和企业带来影响,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契机,是发展自身的大好机会。所以,对于我国不同产业来说,要增加对互联网+关注度,增加自身发展实力。对于教育领域来说,高职院校是我国主要教育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为了保证高校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实现创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目标,要增加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和互联网+联系性,来对自身进创新和改革,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进程[1]。
2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和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和创新发展的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新色彩与活力,增加了我国综合实力。
2.1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互联网+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结合,具有实际教学价值,其满足当下现代化创新教育要求,可以激发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激情,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增加学生创业的能力。其次,高校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来对不同市场的信息和企业的动态,与不同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解,增加学生对不同知识的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高职院校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创业和创新,可以增加不同就业的职位,为更多的高效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2]。2.2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新色彩与活力互联网+可以和不同传统产业进行关联,可以增加传统产业创新性,改变了传统单一营销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新色彩和活力。站在教育角度来说,把互联网+和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结合,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增加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推动我国互联网+发展进程,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3]。
2.3增加了我国综合实力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增加了商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性,利于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和互联网+结合,必然会增加高校教育的创新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其次,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要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特点来进行教育,增加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来促进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4]。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其一,高职院校对互联网+认识度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度较低[5]。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以为互联网+仅仅是建立一个网站,进行微商销售活动,在网络上进行产品的销售等等,认识度较为局限,仅仅关注创业的经济效益。其二,互联网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我国教育产业来说,其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较短,设备和互联网+创业平台较不完善,没有在高职院校校园内部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导致教学课程较为散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人员,导致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无法顺利进行。其三,互联网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较大。社会大众在对于互联网+人才和创新人才需要,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导致教育目标伴有功利性。在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时,把电子商务企业营业额作为互联网+教育衡量标准,没有把成功案例引入教育课堂,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无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最大目标[6]。
4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有序进行
互联网+对创业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各个高职院校要增加对互联网+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关注度,来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4.1创建互联网+教育体系
互联网+是当下教育发展新方向和新契机,高职院校要把握这一发展其契机,在高校校园内部建立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加其与互联网+的联系性,来保证互联网+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高职院校要自身创业和创新教育课程进行创新,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特点的教育课程体系,增加创业和创新教育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把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度,引导学生去适应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次,高职院校也要对人才培养的方案和目标进行创新和完善,增加人才培养目标和互联网+联系性,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在主要位置,增加教育管理工作和互联网+联系性,增加教育评判和考核与互联网+的联系性,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适应能力[7]。最后,高职院校也要不断完善师资教学团队建设,增加教育团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增加教育团队的凝聚力和综合实力,在高校内部进行选拔和提升,激发高职院校教师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引导高校院校教育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工作,来学习创新和创业教育特点,掌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进行,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8]。
4.2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展开创业活动,必须要增加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增加对互联网+业态和市场发展方向的了解,不断增加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善的互联网+创业平台,增加对互联网+创业平台建设的财务支出,保证创业平台具备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给予学生良好创业条件,对互联网+创业环境进行虚构,为学生的创业教学给予充分的空间,来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增加对互联网+创业支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在互联网+创业时,具备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保证学生具备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互联网+创业知识,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实践活动,其三,高职院校要增加和不同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系性,与大型和先进性电子商务企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增加对互联网+专业的了解。其次,高职院校也可以把电子商务企业优秀工作人员,邀请到课堂上进行讲座教学,把其聘用为兼职教师,来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增加学生对电子商务特点和模式的了解,增加学生对互联网+创业欲望,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5结语
对当下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教学弊端,包括师资较为缺乏,没有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度较差等等,面对这一发展形势,高职院校要想保证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进行,需要创建互联网+教育体系,增加教育管理工作和互联网+联系性,增加教育评判和考核联系性。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完善师资团队建设,保证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周莺,龙玥.“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方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90-91,93.
[2]陈锡腾.基于“互联网+”的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8-61.
[3]陈楚瑞.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探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4):38-44.
[4]姚斌.“互联网+农业”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6(5):5-8.
[5]张佑春,徐涛,王勇,等.“互联网+”视域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82-85.
[6]倪晶晶.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地方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18-121.
[7]张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8-81.
[8]姜春英.“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5(35):31-34.
作者:付宁 张东霞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
第二篇:“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在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下,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下,在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高职学生
一、“互联网+”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技术将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像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互联网+”传统产业可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通过“在线”交互可以形成“活的”数据,从而被随时调用和挖掘,使其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看到的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本身具备全球开放、平等、透明等特性,使信息(数据)的巨大潜力能爆发出来,转化成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在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70万人,比2015年增加21万人。传统的就业岗位已不能满足大量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而高职毕业生相对本科生、研究生,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急需一种新的就业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各省、市、自治区高度重视,建立创新创业扶持机构,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因此,创新创业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扩大就业、实现强国富民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三、“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出了巨大挑战。这种挑战将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制定适应新形势的育人模式与规章制度。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形势所趋。互联网的全球性、开放性、平等性和透明性的特性,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逐步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通过互联网,完成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社会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扩充了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把线下活动作为互联网教学活动的重要拓展和补充,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因此,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做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只有在“互联网+”环境下才可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四、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遇到的问题
1.创业教育滞后,人才培养体系需调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滞后,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调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基本上都流于形式,脱离了人才培养体系。没有把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只是象征性的开一些公共课或选修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为学生设立创新创业的咨询、孵化体系,没有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没有投入资金补助。虽然有些学校建立了高职学生创业园、孵化器,但是,真正运行起来的创新创业团队并不多,使创新创业无法真正落地。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短缺,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师资匮乏已成为开展创新创业的瓶颈。高职院校教师由于没有创业经历,所以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知识掌握较少,即使通过专业的师资培训,也不能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人又很难聘请得到。由于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导致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高职盲目行动容易受挫。高职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缺乏了解,盲目行动容易受挫。许多高职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缺乏了解和认识,创业期间盲目行动导致创业失败。有些学生虽然在互联网上创业,但对网络运营、项目开发并不了解,中途放弃的有很多。高职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之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宣传方式不对、宣传力度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不够以及产品不新颖等,都会导致创业失败。基于此,笔者选择了“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进行课题研究,旨在使学生融入“互联网+”思维,整合学校、政府、社会、企业以及家庭的资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切实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笔者采用访谈调查法、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调研,对区内区外的高职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极不自信,也不敢去尝试创业。在当前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在就业形式的压力下,高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因此,通过笔者的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建立创新创业思维与理念。创新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构思创意、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学会发现问题。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问题”之中,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问题是一切发明与创新的起点;第二,随时构思创意。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另辟蹊径”的创意,它是解决问题的“加速器”;第三,善于解决问题。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创意的出现,直到问题的解决,创新要把研究和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创意得到实施、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实现创新的价值。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理念,不论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实践教学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包办,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机器。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的建立,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意、多实践,让创新创业思维与理念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
2.完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只有创新创业思维与理念还不行,还得有系统的课程体系的支撑,每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适合本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加进去,可以多分配点课时,理论、实践、实习贯穿其中,选修课必修课相结合,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打破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围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进行教学改革,比如通过引进翻转课堂,制作慕课、微课等形式,把课堂延伸到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合和互补。并实现弹性学分制,给予创新创业学生学分上的鼓励和政策上的支持。
3.创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要能实现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应用,并实现对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服务平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服务范围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到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整个生命周期,内容既包括课程服务、项目服务等常规内容,又包括项目融资、项目产业化等创新内容。高职学生通过访问该信息平台,了解“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的内容、形式、途径、相关技术、相关产业等知识、信息以及案例模拟。
4.培养和壮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要想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培养一批既有创新创业精神又懂创新创业技能的高职师资队伍。鼓励高职教师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实践和研究,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从社会各行业聘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相关学者专家等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努力把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息息相关的校内外教师整合起来,组成骨干教师队伍,专门从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指导工作。5.建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利用政府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联合行业、企业、兄弟院校,采取多方融资的形式建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政府、院校与企业三方各自发挥功能和特长,相互融合协作,在“互联网+”环境下,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降低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将高职学生创业的技术技能与美好愿望孵化成鲜活的经济实体。
参考文献
[1]官建文,李黎丹.“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6).
[2]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2).
[3]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5).
作者:杨秀芳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
【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入手,着重分析了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以及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实践基地建设的策略,以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青睐。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积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下,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建设实践基地。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时间较短,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高校积极改进。研究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着深刻意义。
1.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
首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实践相衔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另外,高职院校建设实践基地能够提高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其次,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高职院校建设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后,凸显校企合作资源优势。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践基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科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
2.1建设校内实践基地
首先,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为加强学生的实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积极加快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这是因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依托。并且实验实训室建设能够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特点整合校内资源,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实现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其次,建设科研实验室。科研实验室能够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且,建设科研实验室有利于学生深入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在科研实践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最后,建设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条件好创业平台,充分利用校内的创业资源。并且,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2.2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从事专业岗位,在真实的工作中加强实践锻炼,学习工作内容。并且,建设校外实践基地能够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订单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改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3.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硬件设施不完善。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基地都是在学校办学平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的实训锻炼只需要在学校进行即可。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及学校空间限制,校内实践基地的硬件设施不够健全,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较少,可以利用的空间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其次,缺乏实践教学观念。虽然在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是仍有部分高职院校习惯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尤其是一些文科类的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理念,只注重向学生讲解教材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实践基地功能单一。虽然高职院校校内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训锻炼平台,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采取教师向学生下达指示,学生进行操作的方式,学生并没有自主进行仿真实践,校内实训流于形式;最后,缺乏实践型教师。高职院校教师长期生活在学校环境之中,缺乏对相关行业的深入了解,不了解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对学生的校内实训进行科学指导。
3.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制度性管理与规划。虽然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但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组织结构松散,缺乏严格的教学制度,学生的实践实践和实践内容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并且,校企合作模式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理安排实践课程,优化师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管理较之于之前的高校单独办学困难较大。另外,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制度,教师的实践教学、实践课程管理、实践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次,企业缺乏科学经营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企业只有具备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忽视了人才储备工作,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人才培训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层次不够深入,仅限于资金合作,难以涉及人才培养层面。
4.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策略
4.1完善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首先,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室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快建设与校外实践基地功能相似、结构相仿的实训室和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训锻炼。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并且,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鼓励学生运行先进的专业技术开展实践锻炼,增强实训教学的实效性。另外,高校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实验室,增强实践的相似性,加强学生对实际训练的深入体会;其次,全面改革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坚持差异性原则、人本原则和科学性原则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现有的实践课程,增强实践课程的针对性。另外,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课程的固定模式,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类别进行模块化分类,增强实践课程的灵活性;最后,加快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选拔双师型教师,注重衡量教师的学历层次、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打造富有现代企业文化修养和职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并且,高职院校应积极丰富教师选拔的方式,从社会组织和各企业中寻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完善的理论知识人才担任实践教师,指导本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组织现有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学习专业新知识和新技能,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加强教师的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2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首先,增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性。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和合作关系,保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性。为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加大对校外实践基地的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投入和硬件投入,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并且,高职院校和企业应积极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投入精神文化力量,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指导,保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另外,政府应积极发挥校企合作的引领作用,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对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采取财政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并且,政府应积极制定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对校企合作的权利、权益、程序以及步骤进行法律规定,确保校企合作的合法性;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真正把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把岗位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课程及实训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专家人才,并在合作中招聘校外实践指导兼职教师,从企业中吸收优秀员工,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训;第三,响应国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学徒制试点,真正满足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第四,加强对实践基地的管理。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改进实践教学基地中存在的不足。为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应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管理组织机构,负责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工作,明确管理组织的责任,并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督,提高实践基地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芸,刘宏,毛建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2]翁伟斌.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基地改革与建设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1(06).
[3]王明清.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08).
[4]庞永师,王满四,郭成.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济管理类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来自广州大学的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4).
作者:李兆楠
第四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实践
摘要: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就业,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多元就业、丰富就业结构、体现就业特色的重要路径。在创业创新的制度设计、路径实施和实现模式不断成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适应需求,转变观念,分析和消化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阻力与短板,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成体系的工作机制,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机制
让年轻人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地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带给更多人就业岗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责任,是培养大批专业方面的高技术人才;目标责任,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核心责任,是服务行业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各个方面的进步都需要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才和能够知行合一的高技术人才。随着国际国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新经济:超越假设》,创业、创新、信息以及通信技术和人力资本,是未来市场竞争力增强以及财富增长的驱动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趋势。同样,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现代高职院校办学新领域,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现代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接受传统的理论和技能教育,还应拥有“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即创新创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在高校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时代背景下实施的,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影响下,学校对其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跨专业创业实训体系构建、创客联盟建设等,完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创业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的偏差及误区
不论在社会或学校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通过创新创业,就能够解决就业压力,就能够使更多的人拥有就业岗位。但是,他们却没有注重创新创业的基础培养。因为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进取精神、进步的动力是要从年轻时就要培养。当然,如果是从小时候培养会更好。大多数学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对创新的认知并不全面,他们常常简单地认为创新只是科技发明方面。这除了老师们自身缺乏创造能力外,还有就是没有认真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创新必须源自实践,这不仅要让学生经常去企业工厂生产线或设计室了解创新的技术,还要鼓励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还要多研读相关方面的专业书箱。然而,在很多人看来,创新似乎成为一种习惯,甚至片面地认为可以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有待提高
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已形成社会共识。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创新创业制订了相关标准,出台了创业福利。教育部门也在尽全力落实创业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对年轻人创业的帮助。然而这些具体的方案似乎很少落实于学校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对此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反响。好的政策,也必须要全面落实执行,才能有更快更好更稳的发展。这有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一些高等职业院校所在地区比较落后,无论是在师资方面,还是学校办学模式方面,都比大城市落后。虽然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没有得到学校相应的重视。学校的老师们也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因此这里的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非常低下,他们也没有创业的激情。形不成大片的气氛,学生们对此就没有兴趣。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比较小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已经有小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了一些创业课程,用来提高学生们以后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创业社交能力,也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从前年起,在行政职能部门对创新的重视下,各学校也在争相开设创新创业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校园跟社会往往不是同样性质,所以开展这样的课程,无疑是提前教会学生们了解生存适应之道。学校要尽可能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上去,要加大投资力度,毕竟物质是决定精神文明的基础。想方设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的影响力和荣誉感,以便形成更大的教育环境。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的老师,这对学校来说是个难题。目前高职院校的老师大都对创新创业没有清晰的概念,更对创新创业必备的公司管理经营知识与技能一窍不通,很少或没有进行过这样的专业培训,又缺乏自习精神,而且学校也缺乏关于此方面的专业书籍,资源缺少,虽然有些培训课程,也根本没有核心的主诣,没有能够切实运用到实践上的理论。学生如果连这方面的知识都无法接触,何谈产生兴趣,因而对创新创业缺乏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乏力
实践是验证所有理论的唯一通道。社会是个大培训学校,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比如我们如果要学会开车,仅仅开设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人开车上路,以练习人的开车反应习惯。学校的理论课程,缺乏的就是可以让人实践的基地。这也是所有创新创业教育最困难的一点。需要学校去解决这个问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可只让学生们纸上谈兵,今后走向社会面对现实而手足无措[1]。
三、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有效策略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超前于高职院校现有的育人模式与规章制度。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高职教育者应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未来发展态势,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因材施教,精准发力。
(一)转变教育理念,开展育人模式改革
1.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理论是指导行动的方向盘,就像是方向盘在控制着汽车的行驶方向。高职院校要对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基本完备的创业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在校生教育的必修环节,从理论出发教会学生创业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激发学生的希望和热情,提升创业兴趣,让他们更多地去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经济的运作规律及各方面有关的知识,夯实创业基础。用实践教学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让他们将实践过程当成提升自己进步的阶梯,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自信心,找到自我价值所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的经验,锻炼出适应新形势就业创业应有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2]。2.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升级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应重新构建并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们对其产生情绪上的喜爱,在理性的认识加上情绪的热爱,就会点燃起他们内心的激情。更新教学模式,将机制课程的文化理论进行不断实践,得出最好的理论来作为规则。建立学校的智囊团,这不但要求专业知识人才、师资、或优秀的学生、或从企业邀请来的专业顾问、或最前沿最新的专业知识,经过讨论后制订核心教程。多引进世界信息较为前沿的书籍让学生们阅读并用来讨论,以巩固和积累学生们的心得。比如:要在领导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物理学、心理学等方面要大量引进。同时,也要邀请有关的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对学生们进行心理上的激励,使他们明白在创业中所遇到的困难是正常的,给他们的心理打气。要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以理性科学的方式指导学生,重点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传统理论加现实实践,从而得到更进步的创新,让学生发现他们的创新天赋。3.创客空间营造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创新创业文化气氛来引导更多学生加入创新创业队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应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工程。组织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如定期举行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交流研习营、创客论坛,邀请知名创业校友和社会企业家做客学校,定期举行优秀学生的评估,加大对成功创业和成功案例的励志故事宣传,让学生们从中看到自己也能够创业创新成功的希望;在继续推动原有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基础上,组织发动参与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创业创新大赛,形成多赛事并进局面。
(二)组建多类型师资力量协同育人
1.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最关键的一环。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聘请有真正专业知识的教师,同时对缺乏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培养。为教师提供加入到国内或国际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学习先进的方法与经验,提升创新创业教师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3]。2.通过邀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学者、创业成功的知名校友等担任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讲授课程,内容可涵盖创新创业事迹、经验,与创业相关的企业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和创业模拟实践操作等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3.在“互联网+”时代下,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为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掌握能力培养、团队组建、公司注册、市场分析、资金规划、创业准备等各方面专业知识。
(三)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着重从实践环节着手,学校可整合多方优势资源,构建优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将就业创业结合起来,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益”。1.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尽力去争取上级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以便构建可以使学生们实践的创业创新基地,利用资金支持在学校附近或学校内部建立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先进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可以租赁创业园用来实践,利用科技先进的企业公司,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前沿的知识,这对学生来讲是不可多得的条件。实行合理的奖罚制度,以便让学生们争先创新,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认识到可能或必定会遇到的挫折风险,让他们学会经济运用和创新思考,以及在自身诚信道德和法律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要给他们更多的冒险的精神激励和关怀。2.铸就坚实的创新创业平台,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最基本的资金支持。基金会应本着“引导、扶持、鼓励和培育”原则,可通过接受捐赠资金,资助大学生实施创业项目。资助对象可包括在校生和应往届毕业生。3.学校应适时组建创业学院或提升原有创业学院规模,完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学生提供指导。创业学院应是一个融合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平台,学院应广泛和社会各界联系,与优质企业开展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发课程,企业亲自参与课程教育,从各个人才培养环节严格把关。学生可在企业特别是创业初期的企业实习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和创业能力。在教师、业界导师和行业精英的共同指导下,实现跨学科的创新研究。4.举办创新创业精英班,建立联动协同机制,从教学、课程、创业场地和设备、创业资金等多方面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条件,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等具体政策措施;制定一对一帮扶制度,为毕业生配备指导教师。
(四)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应联合各界资源,成立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集合“产、学、研”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规律,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和方法,协同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充分体现联盟的平台效应和资源优势。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服务于创新创业教育,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4]。
(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序开展
高职院校应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制度,根据现实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对于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创新实践、休学创业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对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以及、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考虑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高等职业院校应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针对高职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就业特色,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创业福利和帮助,让年轻人对创业产生深厚的兴趣,对创新燃烧出浓厚的激情和希望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桂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策略[J].江苏高教,2011(6):146-147.
[2]卢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27-30+39.
[3]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50.
[4]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4):3-4.
作者:胡烨丹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渗透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本文立足于对当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对其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对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做出展望。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展望;
1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开始兴盛起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全方面的关注。国家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重视程度逐渐增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产生的影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目标。高职院校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研究适合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新方式、新对策,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真正的服务于学生。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创业教育新式单一,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创业所需要的掌握的内容和会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同时造成学生听后得到的感受不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分析当前教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需求,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通过积极指引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促进学生创业水平的提高和调动老师教学积极性,促进“人人创新,大众创业”局面的到来。当前,信息时代给学生创新创业带来新的机遇、新的内容。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从事到互联网创业当中去,增加了国家的税收,解决了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做出杰出的贡献。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在促进实体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企业都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例如:苏宁开辟网上商铺“苏宁易购”、国美的“国美商城”、中国石油石化“网上营业厅”等等,这都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提高我们创业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
2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1利用互联网的面向大众性,积极发掘创新创业项目
我们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单单停留在课堂之上,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开发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发明的新点子、新创意。利用互联网的面向大众性,积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来培养创意,从生活中、从网络上了解到目前社会上需求最多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内容,积极开发创业项目。同时要学会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利用信息技术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宣传,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我们的创业产品。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我们在社会上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能够发挥团队作用的优势,促进创业项目能够顺利的完成。并且在我们面临资金和基础设施问题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资助自己创业项目的合伙人,从而将创业项目实现从“单人创业”转变为“全民创业”,保证好的创业项目得到较快实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带给人们的便捷。
2.2增加信息技术的培训,促进学生创业的基础储备
信息技术对于大学生实现创业至关重要,可以让学生创业项目能够顺利的开展进行。然而除了专门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相对陌生。他们只会一些简单的网上购物、聊天、搜索等常用技术,而对专业的信息技术掌握甚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在以后创业过程中把自己创业项目很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去。这就需要我们对创业项目进行全局谋划,积极发掘对创业有利的信息技术。聘请专业的创业人员来对学生创业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到真正创业项目是如何进行开展下去的,学习他们身上的基本素养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可以零距离了解到创业离我们每个人不是很遥远,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同时我们要学习他们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在什么方面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技术。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促进学生创业的基础储备,让学生在未来创业过程中不至于被缺乏知识来阻碍,成功实现学生的创业目标。
2.3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创业热情仅仅靠课堂传授是不够的,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去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创业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新的创业灵感,积极发现创业的项目。让学生组成自己的创业团队,把自己心目中的创业项目整体规划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处身实地的来设计自己的创业项目。通过筛选学生的创业项目,对于比较好的、立意新颖的项目,进行大规模的评审,让学生来评判那种创业项目在他们心中是最好的,评选出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嘉奖。对于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我们学校老师要积极去帮助他们实现,帮助他们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支持,让我们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创业带给自己的喜悦感。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同时增加学生对于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
作者:张永江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途径研究
【摘要】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和途径相对单一,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模式,造成学生创业教育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本文立足于当今时代环境下,研究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和途径的探索,得出发展创新创业的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高职院校;模式;途径
1当前我国创新创业的背景和形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转折时期,改革进入了深水期和关键期,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在达沃斯论坛上,总理就强调:“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于此同时,我国当下经济处于下滑阶段,经济形势相当严峻,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中国在外贸出口上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从出口产品的类型来看,我们仍旧处在世界经济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的最底端,在国际社会中没有自己的地位,不能形成很好的国际知名品牌,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当下我国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逐步影响着人们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互联网技术,逐步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住社会的发展方向,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和途径进行改造,促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家和政府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比较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资金和政策的照顾,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这种大环境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创业呈现良好势态,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事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来,激发了广大青年创业积极性和热情[1]。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广大创业师生和创业团队缺乏科学合理的创业指导,创业团队没有很好将创业项目与自己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造成创业后劲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的发展。同时,一些学生创业积极性不是太高,大多数学生仍旧把公务员、事业单位、外企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同时当下的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就会轻言放弃,这对于创新创业极为不利。最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创业的资金支持,因为在自主创业中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学生自身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没有启动获得资金的渠道来源,只能靠创业者几个人一起拼凑来完成,这种方式增加了创业者的金融风险,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考虑因素太多,而不能放心大胆地去做。
3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促进创业同时面临着各样问题
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有:(1)学生创业课程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听课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创业课程大部分是从理论方面去讲解的,缺乏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没有从内心真正地想从事到创业过程中去。学生单单是完成相应的学分和学校教学任务。同时,创业不能单单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来进行传授,需要让学生从实践当中获得启发,激发创业热情[2];(2)现阶段各地高校正积极筹备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交流合作,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由于专业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和创业经历,很难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同时,专业教师需要学校和国家的政策和方案的支持,一些学校虽然在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进行统筹兼顾,没有为专业创业老师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创业老师还需要兼顾学科建设、职称评价、学生上课等任务,没有足够精力投入到学生创业工作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脚步放慢,创业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当下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创业教育工作者去创新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思维去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问题。
4利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4.1学习互联网成功创业的经验,增加学生创业的知识储备
互联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生活融入到互联网当中,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广阔性去发展电子商务。我们创业教育就需要学习互联网的创业思维,转变创业思维和路线,学习利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创业。我们通过BAT公司的创业过程进行剖析,分析他们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创业。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改变以往单单通过课堂上课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我们还要邀请一些著名的互联网创业校友来给学生创业进行指导,认真学习校友们如何进行互联网创业,让他们站在创业者角度上看,分析目前创业形式和创业思路,学习他们的创业思维,学习他们的经验教训,避免在未来创业道路上出现同样的问题。(2)培养学生互联网的技术,丰富学生利用互联网创业的技术能力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就需要我们学生来学习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他们是通过怎样手段进行的创业。通过学习信息的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轻松的入手,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的技巧,帮助他们自己进行互联网创业,开展自己创业过程。例如:学习电子商务所需要准备的材料和自己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将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宣传和技术提高,帮助自己能够很快在创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3)定期到互联网创业优秀企业去参观实习,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学生创业不能单单停留在课堂之上,需要我们走进生活、走进实践。只有在优秀企业去参观实习,可以让我们学生真正了解到互联网企业如何进行运营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改变以往学生不能亲身实践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学到自己想要掌握的东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对于利用互联网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掌握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如何在自己手中完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为自信,让自己能够逐步走进互联网创业这个圈子当中去。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深深地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充利用它的优势,积极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改进,让我们创业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让更多学生从事到创新创业这个过程当中,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张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J].江苏高教,2016,(3).
[2]张志艳,徐智策,赵宏伟.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4).
作者:张永江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我国已进入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这为高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现状来看,存在缺乏科学规划、专业网络创业知识技能、创业综合资源融合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问题。笔者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宣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高职学院资源整合等来提供对策,并从经验积累、市场调研和利用扶持政策等进一步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大学生;互联网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深化改革阶段,高职毕业生人数呈井喷状态,其与供职数量减少的矛盾愈发突出。而互联网进入众深成熟阶段,其创新创业模式对高职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何在创业中突围,把握互联网创业先机,充分发挥高职大学生专业特长,融入互联网时代,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现状
1.富有创业激情但鲜有科学规划
就业压力的增大、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和社会舆论的宣传鼓励,投身网络创业的高职大学生日益增多,且创业积极性不断增强。但是更多的是渴望一夜暴富,缺乏对所涉及商业市场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规划,没有做好创业艰辛和后期困难的准备,而资金的投入使用存在盲目跟从,一味地认为网络创业门槛低,机会多,成功性大。一旦出现失败经历,个人挫败感直接否定自我。对于高职大学生在互联网创业中的成功者少之又少,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个人能力短缺和缺乏坚持精神。
2.缺乏网络创业知识和技能
互联网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专业的技能水平、全面的管理才能、敏锐的商机识别嗅觉和超强的抗压能力,而人际交往、市场开拓以及团队合作等才能也是不容小觑。但我国高职大学生创业仍处于高校创业教育起步阶段,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的视野思维不够开阔。而高职院校对创业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仍处于形式阶段,缺乏与时俱进的互联网创业课程培训,以及更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技术上缺乏优势,这些都让互联网创业模式易于碰壁遇到更多障碍。
3.创业综合资源融合不足
互联网的网站和APP的制作成本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沟鸿,越高质量APP平台花费财力越多,这种因技术不成熟所带来的高成本将成为高职大学生在创业资金资源方面的最大障碍。而利用他人投资借款,对于款项运用稍有不慎将会出现较大风险。而在创业团队组建、市场资源融合,技术专业支持和市场获取也将处于时刻警惕阶段。尤其面临就业还是创业选择时,更多的人甘愿放弃勇敢一搏的念想,回归打工就业状态。
二、对策
1.增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宣传力度
高职大学生要解脱思想上的沉重枷锁,克服传统观念不断突破自我,迎临挑战。学工部门要加大加强宣传力度范围,借助班级QQ群、微博微信、院校BBS论坛等大众传媒力量,设置创新创业宣传专版专栏,展现当代大学生创业典型,解读政府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摒弃、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动力及其精神传承。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把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时,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开设创新创业网络课程,将高校学科教材与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合二为一,增强学生进行创业综合性知识的传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专业学科与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角度,提升学生科学文化修养;选修课程多元化,进行弹性学制,以学生个人意愿为主,提升自主选择空间,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3.融学院资源促产学研一体化
互联网平台创业需要融合多方资源,高职大学生可以把学院平台作为途径聚集一切有效资源。在高职学院的创业扶持政策中,校园、老师、同学等可作为资源帮助其实现创业目标。聘请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专业的同学来研发APP平台,实现技术与管理人才一体化;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集结社会各界优势资源,创造最大价值。线上吸引志同道合之人参与团队建设,充分解决产品生产、系统整合、技术研发等各项创业资源,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也可以实现团队的新鲜血液不断,更能为学院校企实践加分喝彩。
三、建议
1.初期以积累经验为主
互联网创业的效果,在某程度上来说与花费的成本并非形成正比,尤其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到互联网公司实习不失为积累经验、减少经济成本、少走创业弯路的最佳选择。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互联网管理经验,积累形成较为缜密的思考方式,有利于促成高职大学生创业目标的规划目标,有利于增强高职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信心,有利于促进高职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的几率。
2.以市场调研寻突破口
创业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未来前景、潜在风险、客户需求,以行业细分为目的,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程度地能在互联网创业风险和资金成本上实现降低效果。专注细分市场,深化专业路径,趋向专家化特色,将商界大佬所忽略之处把握,将大大提升个人的成功可能性。
3.借扶持政策作创业保障
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能够让高职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他们依托互联网进行创业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资金、场地、人力等各项资源都能够大大减少其创业成本。高职院校应鼓励大学生建立互联网创业思维,利用网络平台不断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政策扶持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让互联网创业模式处于时代的浪潮顶端。
参考文献:
[1]易凌志.互联网创业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论坛,2009年6月,第11期:124-125.
[2]易凌志.国外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对我国大学生的启示[J].商贸人才,2015年8月,第8期:180-182.
作者:刘玮
第八篇:“三育人”视域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建设发展,“三育人”理念成为发展教育的指导理念,并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改革作用。本文在阐述“三育人”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关于“三育人”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并进一步总结了“三育人”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育人”;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改革研究
一关于“三育人”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概念阐述
(一)关于“三育人”理论的内涵概念阐述
所谓的“三育人”就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通过广大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管理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实现育人目标以一定的方式或者首都单对学生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教育过程。“教书育人”是指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育人”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理念,围绕着育人的目标加强学校管理,组织引导学生和各个部门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服务育人”就是指学校的广大教职工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在学生学习和日常活动生活中提供服务的过程,为学校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内涵概念阐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建设发展,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势在必行。创业教育通过开发和提升高等院校学生关于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掌握关于创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提升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发展培养人才体系中,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活跃我国大众创业的氛围。
二关于“三育人”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分析
(一)“教书育人”中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改革探索
1.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要进一步深化日常教学内容的管理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纳入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专业理论知识,为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方式上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目标上,始终注重发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2.学校要开设多元化的复合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进一步拓展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开设多元化的复合课程,满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实践需要。高职院校开设的复合课程应该包括人文素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自然科学课程、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等复合型的课程。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文科课程与理科课程相互互补、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相互补、提升专业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相互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多元化复合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3.提升教师复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提升教师的复合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发展复合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通过定期开展教师学习培训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教师复合教学能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活动,不断拓宽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为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积累理论经验,提升学生在各项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的创业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师对于复合课程的学分评制度以及相关复合课程的职业资格证书颁发的相关制度,深化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管理育人”中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改革探索
1.不断拓展高职教育专业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通过不断拓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为满足高职院校的学生日常学习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开设复合专业、复合课程以及提升学生的复合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依据个人自愿任意选择专业组合,不仅学习本专业的文化知识,而且通过自由选择其他课程,增强与其他院系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通过加强与其他院校的沟通交流,拓展大学生的人脉交际圈,为日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奠定人脉基础。同时,通过不断拓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2.创设文化教育人的创新创业体系。大力推进文化管理育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创设和完善文化育人的创新创业体系,创新社团化、创新课程化以及创新项目化的“三化”教育体系,不断扶持高职院校社团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创新发展提供沟通交流的基地。同时通过开设创新力的课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开设各项创新创业教育的竞赛活动,设立奖励基金,注重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创新积极性。在创新项目化建设中,鼓励学生创业,建立特色创业项目,通过教师对于学生的专业指导,为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保驾护航。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对于创新创业的管理指导。高职院校通过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各个院系开展的创新创业能力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各个院校专业教师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和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发展问题,通过细节指导、理论引导以及社会经验的建议等等,进一步规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闸门,避免盲目创业带来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同时,通过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
(三)“服务育人”中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改革探索
1.大力发展协调创新创业战略。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要大力发展协调创新教育战略,深化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展,为师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提供良好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产学研体制深化改革,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发展协调创新创业战略。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各个专业对于人才发展需求的不同,大力发展新型的创新创业协调平台,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为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便利。2.深化与创新企业的发展合作沟通。高职院校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要进一步深化与创新企业的发展与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和实习建立渠道,拓宽学生实习实践的途径。[2]例如传播文化专业可以与出版社开展协同创新沟通交流,提升学生在专业印刷出版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为日后的创业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电子通讯专业可以与移动公司或者联通电信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深化本学科和本专业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技能的学习。通过日常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丰富学生的实习生活。大力发展协同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建立高职教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发展基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通过“服务育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断建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发展的平台基地,进一步方便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同时,对于创新创业文化基地批设要保证公平、公正。要求学生先提出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学校开展创业项目的相关评选活动,对于获胜的创业项目,学校应该给予支持。学校的专业教师根据比赛中获胜的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项目评估,然后为项目分配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
三探析“三育人”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三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在“三育人”新视域下,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转变教学管理和理念,深化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带动高职院校学生发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彭朝林.“三育人”视域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4):62-64+136.
[2]张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8-81.
[3]杨继祥.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职学生档案袋评价法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6,(20):87-88.
作者:骆金鸿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