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反思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文章在回顾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反思“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信息时代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历程
我国高等教育在数十年间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提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口号来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更是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呼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更是出台众多鼓励政策来帮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各大高校也在积极建设人才培养机制,从健全组织体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服务能力等众多方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开发学生的潜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结合、与时代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对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反过来提高学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校园,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此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高校的双创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更应该努力构建既符合学生成长教育规律又契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1.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认识不足,缺乏总体设计布局。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大局观,没有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依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看作是创办企业,定位于务实层面,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代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导致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不足,无法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认为其知识流于形式,最终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与党和国家提出的缓解就业压力的目标相背离。2.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结合不足,缺乏实际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从此目标出发,需要大学生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创业者,有足够的能力来创业。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仅仅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组织一些讲座,并未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这必将导致大学生只注重理论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努力白费。3.与时代结合不足,没有加入信息时代的思想。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完善的互联网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和思路。在“互联网+”理论的指导下,大学生需要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继续停留在过去的观念中。而现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灵活性,更有甚者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建设中“随大流”,没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引入相关的网络平台,依然沿用旧的模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环境。4.大学生创新创业落实不到位。虽然全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高校、政府、社会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情况,没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缺乏经验和抗风险能力,需要学校的教育、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帮助。但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者,高校、政府、社会各方并未紧密合作,各方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存在着有的政策制定不符合实际,社会、高校落实政策不到位等情况,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来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一种为实现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是构建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现代教育新模式。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应该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融合,与实践结合,与时代融合,切实落实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1.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计划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应有别于传统教育,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管理者应该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更新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计划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计划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是实际操作型的人才,而不是仅有理论缺乏实践的空谈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在低年级阶段,高校要通过高中渠道为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用各学科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高年级阶段学生在拥有创新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之后,应该进行多种实地操作,以此培养在创业过程中需要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训练培养出的人才,足以应对创业过程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对于互联网的应用能力。改变教育理念,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师生的互联网思维教育,注重“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教育中要通过讲座、海报等多种方式提高师生对互联网思维的重视程度。在培养方式上要注意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接收“互联网+”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4.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高校拥有的是海量的教育资源,缺少的是在真正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走出校园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对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反,企业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改革中,政府拥有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能力。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要强化校企联合,各自的优势互补。企业向高校提出人才的需求,高校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新型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政府从高校和企业的目标出发,制定合理的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助力。高校、社会、政府三方联合机制共同助力,确保培养出合格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结语随着高校、社会、政府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生创业也更加地便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现存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保证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赵杨,王雯雯.新媒体时代如何构建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好家长,2017(50):253
[2]和建华.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7):157-158+165
[3]段严.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68.
作者:王琳琳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