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精准供给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的反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应该采取有效改革措施。本文从“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出发,反思现存问题,并就此从观念、教师、教育机制、支持机制和实践平台五个方面提出应对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精准供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反思;应对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与能力的人才也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其不仅表现了高校教育改革的质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依据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反思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问题,改革教学观念,融合教学资源,聘用及培养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供给结构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
1.1教学模式较为僵化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与专业教育联系也不紧密。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不具备自己的特点,致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创业难的重要原因。当前,虽然有一些高校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资源、学校办学特点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教育模式僵化、无特色、不变通等问题。
1.2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产学错位的问题,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较为重视短期效果,并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第一,在教学理念方面,高校较为重视创业行为,忽略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在设置课程方面,虽然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中,但大多为公共必修课,没有设置与创业相关的课程,还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活动等问题;第三,高校在处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时,均以专业课为主,创业教育为辅,缺少有效将专业课与创业教育衔接起来的课程;第四,教学方式方面,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采用说教的教学方式,很少使用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第五,高校使用的创新创业教材,内容相差无几,缺少具有本地特色的教材;第六,高校建设的实训基地,大多不具备产学研一体化的特点,致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3教学资源不能共享
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当前,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高校资源整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建立全面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校内资源整合不足,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部门不配合、不协调的情况。第二,没有建立校际资源共享平台,我国很多地区并没有形成省域、区域校际创新创业联盟,也没有共享师资、实训基地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第三,没有建立高校、企业与社会深入合作的体系,与其他创业教育、服务组织的合作较少,没有建立区域化合作创业服务平台。第四,政府部门、风险投资公司等建立的资金合作平台较为落后,缺少实习实践、项目资金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第五,没有建立完善的创意对接平台。高校并没有加强与创客空间、创客工厂等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的沟通,致使一些创业大赛的项目由于缺少资金的支持,仅停留在计划阶段,并不能实施。
1.4师资队伍专业性较差
为了满足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高校需加强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建设。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少专职教师。一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内容,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师资队伍,没有设立专门的教研室,高校更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创新创业教师大多是由就业、学工体系的教师兼职,甚至可能由喜爱创业教育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没有创业经验,课堂教学也大多依据教材内容进行,不仅缺少相应的实践案例,还缺少实践能力。第二,缺少专业教师。受到办学特点与专业的影响,一部分高校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师资队伍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一些地方师范院校更是如此。第三,缺少校外有经验的教师。受到专业结构等的影响,高校很难聘请到校外有工作经验与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师。第四,教师待遇较差。由于高校还没有解决教师归属、教师待遇等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2“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2.1改变高校“双创”的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双创”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不是依靠短时间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高校领导与教师应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自由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念,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发展的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型人格,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建立创新型校园文化。校园的文化氛围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因而,为了将“双创”观念深入学生心中,高校应该建立开放、创新的校园文化。高校应该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机制,并且将此机制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使高校师生可以重视“双创”教育;高校可以开展各种“双创”项目比赛来提高高校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容忍大学生“双创”项目的失败,了解并承认创业充满了未知风险并非无往不利的事实,提高师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高校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高校应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双创”教师制定实践机会。比如:高校可以让教师参与企业单位的工作。高校在考核教师的时候,应该鼓励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教师的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其次,高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商业素质培训与商业交流。“双创”实践只有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才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因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实用性、功利性的特点。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商业实践,参与商业培训等,提高教师的商业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与成功人士的交流,借鉴这些人的经验,提高教师的商业素养。
2.3高校要完善大学生“双创”支持机制
首先,要建立政府、高校、社会深入合作的“双创”体系。为了提高“双创”教育的质量,政府、高校、社会应该深入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机制,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的发展。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双创”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专门的部门,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整合资源、政策指导的作用,为“双创”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高校可以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引入大量的社会力量,从而促进“双创”教育的发展。其次,要扩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的来源。资金对于创新创业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政府部门设有帮助学生创业的资金,各个高校也设有辅助学生创业的资金,但是并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因而,高校应该组织社会力量引入大量的资金,解决师生“双创”实践的资金问题;高校还可以建立“双创”指导服务中心,提高学生创业队伍与企业沟通的水平,利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优点获得社会资金的支持。
2.4建立健全“双创”教育机制
第一,高校应该加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教学机制中的比例。高校在进行“双创”教育的时候应该改变教学观念,设置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性课程,并且高校应该激励教师创新教学课程与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将教授方式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依据实际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校中的各个社团,宣传“双创”教育,将其深入到大学生的日程生活与学习当中,高校还可以利用举办辩论会、比赛等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第二,高校应该建立“双创”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在教学工作中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高校在建立“双创”教学效果评价制度的时候应该尽量摒弃表面化的制度,充分展现“双创”教育实践的特点,不断地优化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监督制度,并且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表现的监督与管理,采用阶段性的实践报告及成果展现学生的实践效果。高校应该增加实践课程在学分中的比例,优化“双创”教学效果评价制度从而提升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5建立健全“双创”实践平台
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掌握相关的实践能力,因而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应该建立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从而使大学生可以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活动中。首先,高校应该构建三级联动的创新创业平台。由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园区帮助大学生转化自己的成果,建立一个递进的创业系统。其次,高校可以采用创办相关比赛、建立创新创业论坛等的活动,提升大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再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公司,模拟公司的创业活动来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设置一些符合他们个性的岗位,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体会创新创业的乐趣。最后,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研究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应积极的参与企业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3结语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这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给“精准供给”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有利于优化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对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2]钱娜.职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28).
[3]朱丽献.过程管理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失当及纠正[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
[4]王福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长江丛刊,2017(10).
[5]刘斯文.精准化培养:破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难[J].中国高校科技,2016(9).
作者:焦美莲 单位: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