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创业教育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存在整体重视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以及相应机制亟需建立等现实问题,故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系统性,应着力构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以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以及提升创业能力的价值目标,在关注学校、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学生三条主线的基础上依托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创业基地以及科研实践五大载体进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并从激励、评价、保障三方面进行机制构建进而保障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顺利有效实施。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证分析;机制保障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高校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列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以及培养路径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创业教育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校内学习与校外体验相结合的系统教育,在扎实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推进对于突破第一课堂课程局限、提升第一课堂创业教育实效、增强学生实践体验以及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等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在实践中,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并未发挥应有效果,需进一步地加以完善。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现状实证分析
(一)调查方法
为深入了解我国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采用个案调查和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法,一方面针对在校但未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另一方面针对在校已经创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创业开展情况、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了解情况、第二课堂教育机制的创建情况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48份,回收率为89.9%。本次调查历时4个多月,主要调查东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山东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10余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但未创业的大学生和全日制在校已经创业的大学生。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文献阅读、个别访谈、小样本测试的方式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进行频次描述、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综合分析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样本结果分析
1.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关事宜的知晓率较低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不了解,在校大学生中选择十分了解的占17.1%,听说并且比较了解的占23.1%,只是听说但不了解的占59.8%。可见,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教育未引起学生广泛重视。2.第二课堂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教育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调查结果显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主要锻炼学生的素质,其中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居于前三位,分别占88.2%、79.8%、78.4%,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第一课堂教育中所涉及不到的,第二课堂的存在恰好可以弥补其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机制亟需建立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近五分之四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十分重要,并且认为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得到政府和学校资金支持的占70.8%,认为需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创新创业沙龙的占60.9%,认为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的占50.8%。因此,不论是专业指导老师、专项资金,还是定期研讨,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体系,才能保证第二课堂创新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与作用
(一)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
1.提供创业实践平台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科技竞赛、基地实训、创业模拟以及社会实践等载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大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习与接受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创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实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与共赢。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较于第一课堂创业教育而言,其更侧重于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理论学习向主动的实践锻炼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与兴趣导向选择相关的创业活动进行实践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与自主作用,进而实现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增强自信心。3.扩大创业教育覆盖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丰富多元的实现载体可以营造学校整体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弥补第一课堂个体接受的被动性,在学生主动参与中激发创业意识与创业兴趣,将创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创业思维,从而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覆盖面。
(二)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激发创业意识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在于通过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实现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而更侧重于形成以创新创业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储备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敢为人先、勇于坚持的精神。2.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不同于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其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创业这一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第二课堂本身具有时间空间灵活自由、内容形式丰富多元、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等特点和优势,有利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借助赛事、实训等载体和平台,打破学科界限和思维,相互探讨学习与启迪,从而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能力。3.提升实践能力第二课堂的开设为大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抽象的知识传输中逐渐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激活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的经验积累与升华,从而进一步指导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与此同时,通过自我组织、自发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等方式,明确自身诉求与成长方向,进一步形成具有独立性与开拓性的品格,全面提升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4.培育团队精神任何创业实践项目的成功都不可能单独依靠一己之力可以实现,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科技竞赛、实训指导、项目培育等载体促使学生组建团队参与创业竞赛、创业项目或其他活动,有助于他们在公开、平等的氛围内打破学科和思维界限从而深入学习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力量,加强团队意识的同时培育团队精神。
三、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一)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价值目标
1.树立创业意识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起着支配作用,直接影响着创业行为的方向和力度。目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市场竞争意识不足、创业意识缺乏以及创业心理不成熟等现状,大大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第二课堂创业教育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引入社会资源、提供创业服务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能、逐渐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2.培养创业品质实践证明,创业成功与企业家自身的智力因素虽然有很大的关联性,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企业家优秀的创业品质,即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的思维模式、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握创业品质培养这一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突破口,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中,要善于依托创新创业竞赛、社团模拟活动、校外基地实训等平台逐渐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恒心、诚信以责任心,借助科研实践和创新项目培育等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创业品质。3.提升创业能力如何将创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成创业能力,这是高校创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创业能力包括认知实践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以及团队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从第一课堂中走出来,在实践中边学边研边做,在创业尝试的过程中发掘创业机会、突破创业瓶颈、积累创业经验、处理风险挑战以及提升运营能力,实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
在遵循指导原则和实现价值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与学生特点进行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在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则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内容设计需从“三线五体”着手进行。“三线”是指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关注学校、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学生三条主线,“五体”指的是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开展需依托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创业社团、创业基地以及科研实践五大载体。1.创业论坛针对第一课堂创业教育侧重于创业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特点,为了更好的与之相对接,并发挥补充与延伸作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可以通过创业论坛这一载体设计出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引发学生创业思考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如专题讨论、主题沙龙、座谈访问等,夯实第一课堂创业教育理论基础,树立与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2.创业竞赛建设院———校———省“三级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创新创业竞赛与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有机融合的“双向培育模式”,设立综合型、重点专项型、科研创新型以及实践孵化型的“四型比赛体系”,鼓励学生针对自身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以及个人特长参加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竞赛,在竞赛中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培育创业品质,在理论学习与实战竞赛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3.创业社团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践中应充分挖掘与发挥社团的职业属性与优势,使社团成为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如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进行创业演讲与困难答疑、组织模拟创业活动提升实践体验、搭建互动平台帮助会员组建创业团队、加强高校间创业社团交流整合资源等)用以破解会员创业困境、整合会员创业资源以及提升会员创业能力。4.创业基地在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创业活动的同时还应注重建立与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真正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由“理论型”、“科研型”向“实践型”、“职业型”转化。一方面,为有明确创业意向与充分创业准备的同学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依托创新创业项目入驻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孵化,传授其企业管理与风控知识,将创业可能性催化为创业现实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初创项目则依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创业服务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引入政府优势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其提供政策、场地与资金支持,实现硬件保障的同时提供服务、咨询等软件支持,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技能,帮助学生提升初创企业的存活率。5.科研实践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应遵循高校办学的宗旨和职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创新教育,故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关注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项目,加强老师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成立“梦想导师团”,实现科研成果实用转化能力的提升,在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创业能力。
(三)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机制保障
1.激励机制推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合理与有效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所谓创业意愿是指大学生对待创业的动机和需求。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大学生创业由学校推着“要其创业”转变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我要创业”。因此,学校采取系列激励措施,确保学生创业意愿的正确实施。一是建立全程化立体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要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大一系统灌输创业激情、人生激情等理念;大二引导学生发现项目,引导创业创优思维;大三进行赛事训练,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技术支持;大四进行创业支持计划,利用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对真正投入创业的学生给予全程化的帮助引导孵化。(2)采取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教育是整个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将创业愿望、创业意识内化为学生创业素质的过程,这必须在实践中才可以实现。当代大学生有敢想、敢做、敢闯的心理品质,但同时也容易半途而废、自暴自弃。而这正是创业所忌讳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应当有意识地采取措施进行创业精神的激励,帮助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品行。一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平台通过调研企业家个性及其创业史、进行市场调查、学习风险投资知识等活动,对创业有一个从心理、经验、知识上的认识;二是利用创业励志报告会,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校友,讲述创业案例;三是通过举办创业挑战赛等,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挑战精神,加强创业意识。(3)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创业续航力所谓“创业续航力”,是指创业的持久性,能坚持的时间性。在校大学生创业往往一阵风,见到容易就上,遇到困难就躲。这样的行为不利于企业家的培育。作为高校要通过建立全程化的创业激励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续航力。2.评价机制推动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合理与有效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用以保障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常态化运行。(1)创业教育模块化单项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常态化,必须建立与之培养目标、实施内容、优势特点相匹配的模块化的单项评价体系。首先,涵盖校———院———师(生)三级评价维度,针对不同维度创业教育的开展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遵循整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保障三个维度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的协调进行;其次,在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不仅要确立合理的评估标准,还要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在侧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使得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与可操行性;最后,针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空间、时间、方式灵活性的特点,适时适地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活动或内容进行多模块、多维度的评价方式。(2)创业教育综合性绩效考核体系除建立针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本身进行模块化的专项评价体系外,还应该对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院、师、生等不同要素进行综合性绩效考核评价,进而补充单项考核。如,院级考核: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中来,作为衡量学院科研水平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对于突出业绩的学院可以树立典型、示范推广;教师考核:可将创新创业教学业绩、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等列入教师专业职称晋升、教学业绩评价、津贴发放系统等内容中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方面:进一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加大创新创业方面的比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与创业激情。通过顶层设计与具体考量的综合评价方式,实现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积极态势,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3.保障机制(1)师资保障一方面,建立与培养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选择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或实践经验的老师帮助学生寻找创业机会、设计创业计划、提供创业咨询以及指导创业实践;另一方面,重视与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与交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鼓励有潜质的老师参与创业实践,同时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专兼结合,不断扩充师资队伍,提供师资保障。(2)政策保障一是政府要扮演好大学生创业倡导者和扶持者的角色,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措施,在市场准入、执照办理、税收减免、贷款扶持、后续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给予优惠的政策。二是高校要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实施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创业学生给予学分抵扣、学费减免、创业资金等优惠措施。对于创业导师,要建立创业导师储备库,开放创业导师的职称评定,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创业教育。三是作为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全力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舆论导向上、政策扶持上、社会宣传上、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让崇尚创业、梦想创业的风气兴起,在新一代的大学生身上塑造民族创业精神。(3)资金保障实践中,大学生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中企业初创阶段融资体系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业基金来源渠道单一,大多依靠政府或学校政策扶持;第二,创业资金资助类别单一,大多通过创新创业竞赛获得企业资助;第三,创业活动资金来源受限,主要依靠校内支持;第四,创业融资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家庭支持,缺乏与之相匹配的企业信用担保。针对以上问题,第二课堂创业教育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应注重产研结合、校企结合以及校地结合,进一步解决当前困境。a.产研结合建立创新主导型创业教育模式,积极整合与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科研创新以及主持、参与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项目申报、可行性评议、确定立项等程序,对于具有开发潜力的项目给予相应的项目资金扶持,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转化与效益转化,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b.校企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项目,深入挖掘其潜在优势与内在商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拓展校企合作渠道,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产业链条分解或服务项目外包等方式,帮助初创项目解决融资与产需平衡问题,在增强初创企业存活率的同时,实现校企双赢。c.校地结合努力探索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校地结合模式,一方面不断拓展地方实训基地的数量与规模,加大实训基地的资金扶持力度,使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依托实训基地的硬件与资金支持得以初步实施,保障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另一方面,搭建地方、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创新创业平台,将产研创新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引入地方资金支持,形成资源共享与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实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四、结束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出、探索与实践符合中国改革攻坚发展期的客观要求,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亦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与使命,故而必须构建科学完善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常态化发展,增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刘树春.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J].江苏高教,2015(03):119-120+135.
[2]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08):71-73+14.
[3]邓建平.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5):68.
[4]徐国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6):106.
[5]桂敏.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与构建模式的思考[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6]陈文婷.基于实践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与问题探悉[J].高教学刊,2016(07):27-28+30.
[7]李江波.近十年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评述[J].高教学刊,2017(18):29-31.
作者:谢丹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