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意象思维下瓷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意象思维下瓷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意象思维下瓷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摘要:当前社会高速发展,多元文化不断充斥着大众视野,而忽略了本土文化的视觉传播。文章基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了解龙江文化,提取代表龙江特色及文化的图形符号、形态造型进行综合视觉信息分析,探究基于意象思维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以期为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注入新的活力,用丰富的龙江文化内涵在现代生活环境下多元共生,传承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背后的文化精髓和价值,使龙江文化绽放出昂扬的生命气息。

关键词:意象思维;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近年来,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龙江文化创意产品从最初的传统化、符号化进一步发展,现如今更注重创意感与体验感。瓷画龙江创意产品不仅继承了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精髓,而且传播和扩大了其视觉信息和文化价值,提取代表龙江文化特色的图形,通过意象思维的设计理念,加入情感、时代特色、科技感、趣味性等特征,同时运用传统文化的载体陶瓷工艺展示留存。

1意象与意象思维

意象是自然界生存和固有的客观物象,通过人们大脑思维的创造运动,结合联想和想象,传播重新构成新的视觉表达形式。思维是人类大脑通过视觉感知物象再反映到大脑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自然界客观物象诸多元素相互作用产生共鸣的结果。

1.1意象

意象的释义来源于美学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意蕴和韵味的代表,也是心理学名词。它可以是人们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客观物象的抽象升华,同时也是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创意视觉信息处理的思维活动;它是自然界中客观物象的形态轮廓或构成形式与主观思维情感的共生,是某个主体中的一部分构成元素的情感共生的抽象意义形态,也是人们大脑接触空间中的事物后,根据大脑接受的视觉感知信息、印象和记忆后,通过思维活动联想后得到的产物。不仅可以用来代替某类事物或景物,而且也可以是一些文学作品和美妙的音乐。意象将人们的思维情感渗入客观的物象中,在对其进行有取舍的打散,保留其基本轮廓形态。意象表达与现实客观世界有着潜在的视觉表达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从客观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象进行主观化、情感化的创意改造处理,突破人们以往经验世界中的习惯定律,创意出具有艺术感、创意感的艺术作品。采用的视觉表现手法有夸张、象征、变形、重组等。意象可以说是由“意”通过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利用形式美法则方法创造出可视的新形象,并通过这个新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对“意”的内涵进行象征或移情,而人们则通过客观事物引发联想、想象机制,并最终得到“意”的内涵,即以“意”生象,以象表“意”。这种抽象的形式,是视觉表达客观物象的局部或个体特征个性的展示,是主观情感和客观存在主体的相互交融[1]。

1.2意象思维

意象思维是人类大脑接触客观物象的间接现象表述,不但是理解客观物象的理性思维表达,而且是思考之后复出实践中产生并运行的,也是更深层次的构建在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过程中对物象的全新认识和理解,侧重于物象自身外部轮廓的形态表达、肌理表达所传达给受众的理性意义和感性思维共鸣。意象思维的产生最终表达的是人们心理感受的认知过程,是人们思维记忆与大脑感知力的共生关联,也是通过以往的知觉感知回忆、视觉触觉再到意象的思维过程。意象思维这种既模糊又能产生共鸣的形态不能代表一个客观存在的个体,它指代的是一种物象的独特个性或象征表达,其是物象自然形态通过想象的升华,创造出客观世界意外的一个理想状态,是在人们内心深处又情感外化的表达,更是对某一物象内在本质的、整体轮廓特征的认识与诠释之后的视觉创意产物[2]。意象思维只从视觉和听觉出发,从客观物象的外观通过想象或联想深入思考内在的情感内涵。自然界中每个物象的存在都有其独特存在的意义,人们通过视觉看到物象后大脑接受信号时,思维的跨越不仅仅是瞬间片面的点,而且是一系列的思维模式构成,探索联想和想象内在的视觉表达形式。意象思维来源于人类大脑思维的本质特征和认知的探索精神,运用一系列的感官获取可以转化的视觉信息,打散获取的信息重构可以深层次表达另一种情感思维,经历关键性的意象思维阶段,在人类大脑意识与联想、想象结合,进一步探索和酝酿物象本质性的视觉信息,再将其重新构成表达。最后,将客观物象的视觉本质信息、外轮廓或内在构成形式重新组合成另一种视觉形式。

2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概述

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是分析研究黑龙江省博物馆展馆陈列和馆藏文物的构成元素,提取出可继承的图形、图案、造型等,在历史文物中寻找创新切入点,融合意象思维创意,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思维共生。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指的是在龙江文化产业的背景下,依托于设计者的创意思维,对黑龙江省博物馆文物传统文化进行整合,提取能代表龙江文化的特色元素,通过有效地设计开发实现文化传承的创新文化创意产品。也就是说将传统以龙江文化以创意的形式呈现出来,以陶瓷形式为载体诉说龙江文化故事,从而引发受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龙江文化与创意的巧妙融合是打动人心的重要形式。中国陶瓷器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上不朽的丰碑,有用现代科学解释、研究陶瓷的,也有用考古学观点解释陶瓷的[3]。通过陶瓷这种中国传统的传播媒介展示留存,不仅可以充分了解祖先的创意精髓,而且还可以推动龙江文化的视觉艺术传播。意象起初是在文学诗词中使用的,但也可是作为自然界物象存在的普遍规律,其理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同的物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通过意象的思维模式,反映了这些物象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同时也反映它们之间的物质、能量互换关系和信息交流关系,产生意象的环境是除了表达意象的主体之外所有外部影响的总和[4]。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是在表达龙江文化共生的基础上吸收多种意象思维创意元素达到“变生”,从而增加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品的文化价值,也提高了龙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不仅限于单一的陶瓷产品的功能输出,而是呈现出多元共生、相互联动的局面,为龙江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有很多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文物,这里的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浓重的文化氛围与新的设计思维碰撞,会激发出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向受众展现出不一样的视觉魅力。

3基于意象思维的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义

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代表龙江文化的地域性和意象创意思维,而其中龙江文化是多元化的,受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影响,而意象思维是无限的,可以通过人们情感、思维变化,两者相互结合,就必然有其关联。因此,运用意象思维来解读瓷画龙江创意产品具有合理性。同时,用意象理论来思考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有其必然的优势。有利于分析各式创意产品构思的逻辑思维和龙江文化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意象思维理论研究的是自然界客观物象单位之间的打散重构的创新关系,通过整合性、系统性的视觉分析,可以分门别类的整理出产品的创意来源,找出共通点和不同点。基于意象思维的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有利于增进人们对龙江文化的传承记忆,借鉴好的创意思维模式,吸引人们的关注并引发人们的情感的共鸣和联想,这对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背后文化传承和继承发扬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龙江文化代表的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兼具历史性和审美性,但是面对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文物在大众视野中的存在感很低,因此将历史文物的代表元素与意象思维融合,扩展了龙江文化的视觉传播空间范围,以现代艺术设计和意象思维方式为手段,为龙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龙江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中得到创新性的传播和发展,且赋予了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独特色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品行,为龙江文化在新时代的开发创新注入了新的艺术价值。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是龙江文化自信的表现,而且也是人们精神世界日益充盈的结果。因此,引入意象思维理论来研究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延伸传播对龙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影响。

4基于意象思维的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

传承是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重要的主题,如何实现更好地传承需要从更宽广的思路来与现代生活相接轨,从而与受众的内心产生共鸣。面对21世纪高速、骤变、创新、多样的形式变化发展,基于龙江文化的产品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定是多元化的。它不仅仅是龙江文化的直接输出,更是要求将意象思维与时代、科技、趣味、情感等多方面元素进行融合。

4.1赋予时代内涵

意象思维是艺术与创意之间共生的主题,即可以把不同时代的人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后,展现不同时代文化的视觉美境界。龙江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是龙江文化的精髓,可以深入的挖掘与传承。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的整体构思区别于一般陶瓷造型与表面的技法,附加视觉设计的元素与意象思维方法,创作出全新的陶瓷视觉艺术符号表达,传播龙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意象思维与时代传承紧密相连、互通关联,对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铜坐龙是龙江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充满了金代独特的审美情趣,龙身上的云纹图案和整体造型印证了时代的特征。通过意象思维的多维表达,重构了云纹图案和龙的造型,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思维的碰撞。

4.2科技推动创新

在瓷画龙江创意产品的开发历程中,科学技术的助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以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推动着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的新变革,这为龙江文化的传承方式提供了新的启发点。基于建设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将独具魅力的龙江文化元素的意象思维创意与创新科技结合起来,用创新激活龙江文化、用科技展现龙江文化魅力,带来更多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瓷画龙江创意产品。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展现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从创作灵感的启发到陶瓷形态制作,再到纹样绘画的整体动态感官过程,通过数字博物馆资料库提取出可以再创造的图形符号和造型艺术,快速精准地设计出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使科技赋予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以科学特性和创造力,龙江文化和陶瓷文化的意象思维创意表达蕴含了科技的新成果,引领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龙江文化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两者激烈碰撞,使人眼前一亮,推动着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焕发出新的生机。

4.3趣味性的视觉吸引

趣味性是客观物象及其表现形式具有吸引受众的特质,通过充满趣味性的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能激发人们对龙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趣味性作为造物意蕴的一种视觉感受形式,在瓷画龙江创意产品设计中要给受众带来愉悦、有趣的视觉体验,这与传统文物传播物质文化精神碰撞在一起,反而会衍生出源源不断的传统意趣。当龙江文化以趣味的形式使受众产生喜悦好奇的视觉感受,这对龙江文化的传承就事半功倍了。因此,传统与趣味的相互融合共存是接洽龙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实现趣味化可以从产品的造型、功能和使用体验入手,围绕轻松、幽默、新奇、活泼等趣味特点,使瓷画龙江创意产品更富有人情味。另外,在人们不熟悉且好奇的领域往往更能达到出其不意的视觉表达效果。趣味性是触发人们了解和学习的关键因素,新颖的艺术作品可以让受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打动,触发他们的思维动机。龙江文化中有很多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它们将动物图腾等作为纹饰图案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在黑龙江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以鱼的造型为基础元素,运用意象思维巧妙构思,精简概括鱼的轮廓和造型,主要以鱼的游动形态构成,以罐口为中心发散排列,符合鱼的游动特性。如图1所示,其釉色以蓝色为主,深浅的变化表现出层次感,使受众加以联想与想象,这样的形式表达使龙江文化中的渔猎文化“活起来”,把看似呆板的“文化学习”变为有趣的主动探索,吸引着受众及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另一个意象思维模式来了解龙江文化特色。

4.4运用情感激发共鸣和联想

在人们追求精神生活品质的时代,人们不仅仅需要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注重精神情感层面的附加文化价值。因此,实现龙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扬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文化创意产品要与受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共鸣包含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这直接反映在瓷画龙江创意产品的外观、功能、体验,以及带给受众的整体感受上[5]。虽然这三个层次理解范围不同,但人们最终的情感体验往往受到这三者的共同影响,这就需要对瓷画龙江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精准分析。在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应用中,场景再现、个性创意、再创造表达等方法是实现龙江文化情感连接、提高产品认同度的良好思路。瓷画龙江创意作品“年年有鱼”(图2),创意来源于金源文化的代表“中国圆形铜镜之王”的大双鲤鱼铜镜,文物的鲤鱼图案首尾相接相互追逐构思巧妙。绘画载体运用瓷盘的特点,绘画面积充实,色彩还原度高,留存时间长久。盘面结合文物自身的情景再现表达方法,两条鱼造型简洁明了、画面饱满,水波纹和鱼鳞纹线条流畅,使画面具有无限的延伸感,联想到无限宽广的意境。运用蓝黄对比色,突出色彩情感的协调统一,意象与情感的思维共鸣,使受众可以探索色彩、构成形式等多重感官世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5总结

文章基于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图形符号和造型基础,通过意象思维的创意形式,独特的瓷画龙江创意产品在大众视野中展现,使祖先们留下的文化记忆和龙江文化特色以新的方式重新融入。不仅赋予瓷画龙江创意产品新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丰富了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艺术表达形式。因此,运用意象思维理论,挖掘与传承龙江文化特色,以创新、创意的方式研究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是未来的重点方向,这样才能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们思维形式,并受到大众喜爱的龙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

参考文献

[1]伊延波.意象思维与创意表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

[3]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4]徐威,周康宁.共生思维下的传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趋势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2(02):81-83.

[5]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李宛真 单位:黑龙江省博物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