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围绕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进行科学布局,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能力,使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可以更好地契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解决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中部分教育管理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微学习;困境;活动设计;实践方法
引言
现今,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对微学习理念运用,弥补了高职院校在细节性教学工作方面的不足。以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为基础,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实践,可以更好地增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能力,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综合质量。
一、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培养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输出,做好对微学习教育理念的运用,能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对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切实弥补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对高职院校未来阶段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一)增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能力
长期以来,素质教育始终是高职院校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构成。高职院校由于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针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必须从文化输出、思想教育等多个维度稳步推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纳入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有助于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多元化素质教育工作,使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可以充分基于环境熏陶及优秀传统文化中心思想引导,进一步建立完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除此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大量人文智慧,其精神内核与思想内涵,可以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维度,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部分道德品质问题及思想认知问题,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高水平开展具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二)弥补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输出能力的不足
专业技能教育培养,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正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过于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思政教育等高职思想教育工作,相关教育工作开展也无法得到充分重视,从而衍生出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输出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将进一步改变这一现状,从文化教育角度强化高职院校文化输出能力,使高职院校在保证其良好专业教育能力的基础上,能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开展创造积极条件,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双向推进,弥补高职院校在文化教育发展方面的缺失,为高职院校综合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夯实基础。
二、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的优势及与体系化教学的区别
基于高职院校现有教育体系建立体系化教学培养机制,是以知识内容连续输出为基础,实现对可控性知识结构的强化,进而有效实现对职业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2]。微学习基本理念与传统模式下体系化教学机制则有着本质区别。微学习是以碎片化学习为基础,推动知识内容学习循序渐进开展。因此,在学习结构、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方面,微学习基本模式与传统教育机制有着巨大差异。
(一)教育学习结构
传统模式下体系化教育培养,更注重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建立完善教学机制,提高专业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成绩。以该模式为载体的教学机制,主体优势在于能加强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传统文化思想能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得以充分传承。但受限于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条件,大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化建设,虽然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却并不能从根本上强化专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一旦脱离现有教学管理体系,面向专业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便失去实际意义。而微学习的教育学习本质,则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教育平台推动自主化学习培养,通过对碎片化时间的整合,采取阶段式学习方法提高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对传统文化探究产生浓厚兴趣,避免在具有强迫性质的教育监督管理体系下对传统文化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进一步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输出奠定坚实基础[3]。
(二)教育学习方法
微学习教育体系打破了传统嵌入式教育壁垒的限制,高职院校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具有一定自主选择权及学习主导权,能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及兴趣爱好合理选择传统文化学习科目,使专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不受环境因素的约束。此外,由于微学习采取与互联网教学机制开展有效联动的方法,进一步节省了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时间成本,提高了知识内容学习效率,使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能以专业兴趣为基本切入点,更好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环境。正是由于微学习教育机制在学习方式上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培养体系,才给予专业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使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能形成良性发展循环,为高职院校充分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教育学习内容
早期阶段,由于互联网教育发展体系尚未普及,微学习的基本概念仍然停留在教材知识及课外知识两个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体系的逐步完善,微学习的基本理念进一步从弥补课程教学缺失向自主学习培养进行转变。此时,微学习课程内容可以基于互联网信息数据库,从电子图书馆及第三方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汲取,使微学习可以不再依托于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体系,而是能从更多元角度为专业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切实保证微学习的自主性、便捷性及有效性,为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此外,由于移动网络学习平台能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数据库进行对接,微学习不仅能帮助专业学生有效获取其感兴趣内容知识,同时也能在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支持下更好地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进行对接,为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开辟新路径。
三、高职院校全面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面临困境
针对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的全面推进,有助于更好地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良好个人品质及个人素养的新路径。但由于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加之线上课程学习成本相对较高及高职院校微学习教育辅导体系尚未完善,使微学习教育理念难以在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方面发挥积极导向作用,需要在未来阶段学习实践中对部分问题予以解决,从而为微学习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切实保障。
(一)高职院校的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缺乏良好教学资源支持
目前,面向高校教育开发的微学习软件学习平台,大部分是基于有偿服务为高校、高职院校提供帮助,而专业服务机构与企业,并未向普通消费市场开放服务功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现有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之外,开展学习收费项目,并不符合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基本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的推广,必须先要解决学习资源不足问题,否则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育工作的开展,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高职院校应在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育推广之前,做好对相关教育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通过与企业或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为专业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提供帮助,保证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高职院校的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结构
微学习教育学习培养工作的开展,虽然无须依赖于系统化教育体系,但其教育学习推广仍需在合理范围内科学进行。因而,高职院校对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学推广,必须先要建立完备的系统框架,而后基于微学习教育培养需求给予专业学生一定的帮助,确保专业学生能在现有框架内自主开展微学习实践活动。由于部分院校尚未针对微学习教育做好有效管理规范,导致微学习教育成为一种单一的教育培养形式,而非真正意义发挥教育导向作用的学习方式。对此,高职院校应在未来阶段,加强对微学习教育发展的规范,在不影响专业学生传统文化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完善学习培养机制,使高职院校的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育推广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高职院校的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育规划不合理
教育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是提高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微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部分院校在学习活动组织方面,对于微学习教育理念理解不足,导致学习活动的组织出现过度干预、学习管理方式陈旧及学习引导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专业学生微学习质量,使高职院校面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微学习活动难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针对该问题,高职院校应及时完善对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教育体系,将具有时代先进性、前瞻性的教育学习策略纳入活动实践机制,从兴趣引导角度出发提高对专业学生微学习的兴趣,并根据专业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学习策略,有效弥补微学习课程实践教育的不足,为微学习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学习方面发挥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奠定良好基础。
四、基于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的策略及活动设计、实践方法
学习实践是验证理论学习成果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对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也应以理论学习测试为根本依据,基于活动、实践的多元化推动做好科学规划。为更好地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实践的有效性,高职院校需要从微学习知识应用、一体化教育培养机制建立及教学联动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做好活动设计,从满足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微学习需求角度进行实践、活动布置,为后续阶段更好地加强微学习教育推广及提高微学习教育发展模式下传统文化学习质量奠定基础[4]。
(一)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培养微学习实践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培养,不应依托于理论知识输出开展教学工作,应以基础知识内容实践应用提高专业学生微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微学习的实践内容设计需要符合理论学习基本要求,根据专业学生个人喜欢安排实践课程。例如,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及文化精神的学习,需要根据历史人物的特点及故事背景,对历史文化的形成及历史故事蕴含的文化内容作出分析,而后对专业学生喜欢的历史人物、历史背景进行归类,并在学习实践中分出不同学习阵营,采取小组对抗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由高职院校方面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帮助,利用专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能力,对其微学习成果做出评价。后续阶段,职业教育可以按照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点等,科学调整未来阶段的教学策略,使高职院校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既能满足学生微学习教育应用实践需求,同时也可为职业教师教学工作开展提供部分理论性内容的参考。
(二)建立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体系化教育联动机制
教育联动机制的建立,其目的在于为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实践提供理论学习支持,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育推广能力,进而建立完善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育培养机制。高职院校应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支持,基于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为专业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微学习提供教育辅助,最大限度地弥补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使微学习活动教育规划能围绕理论性知识学习,更好进行系统化布局。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联动机制的建立,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断将具有中华文化魅力的知识内容纳入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尽可能弥补专业学生在微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使高职院校的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教学实践项目设计,可以在完善教育推广体系之下有序推进,为未来阶段专业学生更好地参与微学习实践创造有利教育条件。
(三)推动线上学习及线下实践一体化开展
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实践的开展,必须形成良性教育发展循环,保证微学习活动布置能满足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需求。以互联网教育学习为载体,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实践一体化,能更好地增强专业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能力,弥补线下学习知识应用实践的不足。譬如,针对传统文化爱国思想学习方面,可以先开展线上学习知识普及,利用与有关网络教育平台的合作,共同为专业学生中华传统文学微学习提供帮助。在线下教育实践方面,应基于专业学生线上学习的内容合理选择实践策略,尽可能在爱国思想内容理解、思想内涵及文化精神三个方面设计实践环节,同时邀请相关线上学习指导教师参与实践评价,基于线上学习及线下实践培养体系联合开展微学习实践活动,使中华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实践可以在不同维度进行知识渗透,并能灵活改变学习活动实践方向,从而有效根据专业学生不同学习内容的选择,科学组织微学习实践活动。结束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基于微学习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实践,有助于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输出能力,是高职院校推动文化教育多元化开展的根本基础。通过高职院校传统文化微学习活动、实践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微学习的教育理念能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发挥良好的教学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宏建,和丹丹,纪德君,等.微学习视角下高校中华经典资源建设与学习评价实践[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1):17—21.
[2]吴会昌,侯晓华,周巍.园艺技术专业基于传统文化理念的立德树人教育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3):24—26.
[3]吴菲.简析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途径探究[J].教育界,2019(35):105—107.
[4]刘和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职院校VI设计课程的方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184.
作者:樊蓉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