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及措施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及措施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及措施探讨

摘要:采矿工程是一项过程繁杂、事项较多的工程,在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较差,危险系数较高,若存在不安全技术因素,则会增加工作人员的作业风险,引发安全事故,不利于维护采矿工程的综合效益。本文简要分析了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对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应对措施及安全管理综合措施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提高采矿工程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因素;应对措施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采矿行业得以发展,从当前的采矿工程作业情况分析,在作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比如:车场轨道与轨道间的间隙较小、巷道高度设计不合理、巷道人行道设计不合理、巷道设的起坡轨计不合理、曲率半径设计不合理。针对这些不安全技术因素,工作人员要分别从两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与维护,一方面要提出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的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此维护作业现场安全;另一方面要结合采矿工程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安全管理制度、紧急预案机制、开采设备维护机制,构建健全的采矿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以此维护采矿工程的作业安全,消除不安全技术因素,促进采矿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1]。

1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

第一,车场轨道与轨道间的间隙参数不合理问题。在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会选择罐笼提升、箕斗提升的方式进行巷道的开拓施工工作,以此实现在矿井中的材料运输与提升,比如:矿石、小型机械设备、材料、零构件及施工人员。一般情况下,在矿井的主井中,施工人员会选择箕斗提升的方式,实现对矿石的提升,在副井中会选择罐笼提升的方式对各种零部件进行提升。此外,在采矿作业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在其中行驶铲运机,将需要运输的物品装入车中,由电机车进行牵引,将其行驶到主井中。但是,在一些车场设计中,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具体的物品运输需求,将双轨道的安全间隙参数设置较小,不符合1.3m的基本标准,这就导致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车场运输压力较大,引起运输车辆变形、运输车辆与车场两壁发生碰撞,从而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第二,采矿现场中的巷道高度设计不合理问题。在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进入巷道施工,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都会选择砌碹支护开拓的方式展开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选考虑好掘进方式,以此设置墙体高度,控制高度在1.2m左右。但是,在实际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采矿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济效益,会在不同程度上缩减墙体高度,比如:将原本的1.2m调整为1.1m。若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影响巷道架线作业效果,无法满足现场的全控制标准,引发施工人员在工程现场的触电情况,不利于采矿工程的顺利推进。此外,在巷道的腰线设计过程中,若没有全面考量采矿工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没有综合考量井下的作业环境,就会导致腰线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促使支架不能够承受在作业过程中的压力,产生明显的形变情况,影响巷道的安全性,不利于顺利推进采矿作业的施工进度,影响采矿工程的作业效率[3]。第三,巷道设计中的人行道设计问题。在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是推动工程进度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巷道设计的过程中,要设计一条专门的“人行道”,以此满足人员的进出需求。结合我国行业标准规定,采矿现场中的巷道人行道的设计需要符合规定的参数标准,比如:高度≥1.9m、宽度≥0.7m,以此保证现场人员能够顺利进出;此外,对需要机车运输的巷道人行道宽度提出要求,需要在0.7m的基础上增加0.1m,而无轨巷道的宽度需要≥1.2m。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降低采矿工程的生产成本,会存在人行道宽度与高度参数无法满足规定要求的情况,导致后期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人行道不能够满足人员及运输设备的进出要求,引发安全事故[4]。第四,有轨运输巷道中的起坡轨设置问题。在有轨运输巷道的设置过程中,设计人员与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查,搜集具体的数据资料,以此进行巷道起坡轨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在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分为两种不同的起坡方式,分别为:单道起坡、双道起坡,这两种不同的起坡方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较多的设备,需要技术人员固定岔道;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单道起坡方式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第五,曲率半径设置问题。在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由于曲率半径不合理引发的安全事故较为常见。采矿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对曲率半径的规格设置具有严格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依照特定的标准设计曲率半径,才能够保证运输车辆正常行驶,维护采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在实际电车运行的过程中,仍然会发生钢丝绳断裂的情况,造成后果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主要是由于曲率半径的参数过大,造成运输车辆拐弯过急,力度较大,长期以往会降低钢丝绳的强度,引发安全事故[5]。

2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的“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工作人员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一解决不安全因素,以此提高采矿工程的作业安全水平。第一,针对“单道起坡问题”,工作人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矿井作业现场情况,尽可能的避免这种安全隐患,采用“双道起坡”的方式。双道起坡不需要建立固定道岔,工程人员可以通过在室内操作完成对运输车辆的控制,以此简化这一作业环节,避免消耗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维护井下采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作业效率[6]。第二,针对“车场轨道间隙问题”,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规定的车辆双轨道间隙标准进行设置,结合具体的现场作业环境情况,合理设置车辆双轨道之间的间隙参数。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要控制间隙参数在1.4m左右,以此为运输车辆提供足够的空间,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采矿工程作业质量。第三,针对“巷道高度问题”,工作人员要从采矿工程的巷道设计环节入手,结合具体的国家标准,根据采矿地区内的各方面的条件与综合影响因素,对巷道的高度进行合理设计,禁止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随意改动高度参数,以此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第四,针对“人行道参数问题”,工作人员要认识到人行道的重要性,要严格依照具体的标准展开设计,分别控制高度与宽度在1.9m与0.7m以上,且在实际设置的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以此保证人行道宽度与高度能够满足作业需求,为采矿工程作业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7]。第五,针对“曲率半径问题”,工作人员要结合工作经验,考虑以往发生过的由于曲率半径不合理导致的安全事故问题,合理设置曲率半径,严格控制巷道内的弯道半径参数;还要根据电机车设备的具体规格、型号,适当调整曲率半径,以此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钢丝绳断裂或者翻车的情况;在弯道位置,还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施工人员被爆破产生的碎石砸伤。

3采矿工程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综合措施

3.1制定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开采施工效率

针对上述的“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除了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因素,还要提出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要求采矿工程作业过程,以此提高开采施工效率,维护采矿工程的综合效益。工作人员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安全管理制度,分别对现场的设备库存管理、安全操作、验收制度进行调整,以此提高现场作业的规范化程度;还要对现场内的施工人员进行管理,对现场开采使用的技术进行管理,明确不同人员的安全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头上,从而维护采矿工程安全[8]。

3.2加强人员安全管理,维护采矿工程施工社会效益

针对上述的“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采矿工程企业要严格遵守地区有关部门提出的规定与标准,遵守法律相关条文,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与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要严格要求技术操作行为与施工环节,保证施工工序符合要求,避免出现任何不合规的行为。此外,要提出安全管理奖惩制度,提高现场人员配合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一旦发现有人员做出违规行为,则给予严厉警告并且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从而提高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

3.3制定紧急预案,优化车场设计

针对上述的“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要全面考量到可能存在或者还未被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考虑到其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紧急预案,以便于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控制事态发展,在最大程度上缩减人员伤亡,减少采矿工程的经济损失,以此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生产水平。此外,要灵活运用现代科技,在现场中安装各种遥感遥测设备,从而及时掌握井下综合情况,将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提高作业安全水平。

3.4制定开采设备维护机制,保证开采工程施工安全性

针对上述的“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要制定健全完善的开采设备维护与保养机制,进一步消除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开采工程的施工安全性。结合上述提到的“钢丝绳断裂”问题可以发现,除了具有针对性的消除不安全因素之外,工作人员还要及时检查作业现场的各个零构件整体性能,观察其是否存在老化、断裂、生锈等情况,及时更换不合格零构件。此外,要定期检查井下的各个环节作业设备整体运行情况,提高井下设备的整体性能,以此维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采矿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9]。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采矿工程的作业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较为恶劣,工作人员的作业危险系数较高,若存在一些不安全技术因素,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引发作业安全事故,既不利于实现采矿工程的经济效益,又会影响采矿工程的综合效益。针对现阶段采矿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现场车场轨道、巷道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消除不安全技术因素,提高技术的安全水平;还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促进采矿工程的良性运行,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嘉磐.关于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J].山西冶金,2020,43(01):128-129+137.

[2]范宝亮.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探析[J].当代化工研究,2020(04):20-21.

[3]姚杰.有色金属采矿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与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9(21):117+119.

[4]阮荣龙.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J].当代化工研究,2019(14):8-9.

[5]程凯.探析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15):151-152.

[6]杨林.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9):86.

[7]张永彬.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措施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18):63-64.

[8]陈活.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6):218-219.

[9]李文新.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53):191-192.

作者:苏海霞 李海霞 徐磊 单位: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