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框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框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框架

1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航天企业体制改革,科研生产和质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但是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建设还存在滞后现象,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1)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不能满足当前任务和形势要求当前航天产品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在此形势下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标准还有缺项,例如卫星在轨管理、航天产品批生产、供应链管理等。2)部分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清理或修订不够及时当前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清理、修订不及时的现象,没有形成动态调整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度、标准跟不上形势的需求,航天企业质量建设中不断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标准和规范没有及时制修订;二是许多新的质量理念方法和工程技术没有及时地融入到制度和标准中去。“红头文件”管理混乱,时效性较强的“红头文件”颁布后,相关要求没有及时固化到制度或标准中,或是内容固化到相关制度或标准后,“红头文件”没能及时废止。

2制度、标准和“红头文件”的区别

制度一般指大家应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准则,目的都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GB/T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中对标准的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红头文件”是对各级管理部门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声明、公告、公示等的俗称。经分析,制度、标准和“红头文件”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异。1)产生背景制度是我国通用的一种说法,它来源于古代的法典,制是约束的意思,度是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统治者服务的一种工具,在引入企业管理后,它也有明显的强制性。标准来源于西方,是按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2)可操作性标准运用“5W1H”方法编写,有定量要求,明确的目标值和具体要求,容易操作。而一般规章制度和“红头文件”的内容定性多、定量少,不便于操作。3)文件格式标准有统一的编写格式和编号,应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内容和编排要按统一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条文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充分体现“简化、统一、协调和优化”的标准化原则。规章制度和“红头文件”没有什么固定格式,大多根据制定部门的习惯来确定,可以采用“办法”、“规定”、“细则”等格式。4)审批程序标准有统一的审批程序,在履行严格的审查程序后,由标准化委员会或公认机构统一批准,且在其规定的管理事项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制度和“红头文件”的审批一般由制定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即可生效执行,部分制度需要履行法定程序。5)制修订标准的制修订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所制修订的内容需要协商一致。制度和“红头文件”的制修订主要由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直接对其归口的规章制度进行制修订并履行有关审批后,即可作为新的制度执行或试行,旧的制度即行作废。6)强制性标准一旦,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实施。制度后也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在企业内作为强制性要求执行。“红头文件”相对来说是临时性的,时效性强,在企业内也是强制性要求。7)适用范围标准和制度具有统一性的特点,某一企业制定的标准和制度适用于该企业内各单位或部门,可以对管理事项进行强制性规定,各单位或部门均应遵照执行或引用,能有效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管理混乱。而“红头文件”在编写制定之初,也仅是为满足单位内部或个别部门的工作需要,适用范围有局限性。8)考核事项严格的讲,标准的内容不应包括考核事项,具体考核应在其他文件中体现。制度一般包含相应的检查考核内容,内容相对宽泛和随意。综上所述,制度、标准和“红头文件”是存在交叉、重复的。按照通常理解,“红头文件”是临时的,或为满足企业内个别单位或部门的工作需要QUALITYANDRELIABILITY质量标准专栏而制定的要求,或针对某些特定问题和目标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制度的一种。该种制度需要定期清理并及时固化,对于符合标准要求的制度应及时转化成相关标准。固化或转化成标准后的制度应及时废止,避免造成制度和标准管理的混乱。

3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定位

对照上述制度和标准存在的差异,分析提出航天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和制度的定位。航天企业质量管理标准是为满足航天产品的使用要求,对有关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相关活动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和实践的经验和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航天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使用和其他各阶段质量管理的共同依据。

4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以《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为顶层文件,贯彻军队与国防科技工业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不断把握航天质量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强化航天产品的全系统、全寿命、全方位质量管理,以提高航天产品质量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体系完善、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协调配套、衔接顺畅的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该体系构建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航天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规律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和标准集合,结构合理、系统协调是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应覆盖航天产品质量管理的论证、研制、生产、试验鉴定、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结构关系层次分明,配套协调,合理优化;板块界面清晰,内容明确,要素健全;项目位置合理,相互之间不重复、不交叉、不矛盾。2)将适用的上级标准纳入其中将适用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航天行业标准纳入体系,形成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引入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航天行业标准,主要是质量技术方法类的标准及产品研制过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3)注重标准与制度的衔接配套对于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已明确且可指导工作开展的,不再制定相关标准。对于在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时须明确和细化的程序类、方法类、操作类的内容,可根据需求制定企业标准。4)坚持精简、高效、适用性强的原则必须坚持以航天质量建设的实际需求为牵引,要确保纳入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中的需求项目,在符合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对象明确、范围适度、内涵清晰,技术上符合当前发展趋势,可行性和实效性强。

5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框架

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应以质量法律、法规、规章为牵引,以航天企业制度、标准为依托,形成覆盖产品全系统、全寿命、全方位管理的各个层次的制度、标准的有机整体。1)层次设置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从层次上要涵盖与该企业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法律层面主要是全国人大颁布的质量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规层面主要是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装备质量法规,包括《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等。规章层面主要是企业的质量管理顶层规定,制度层面主要是企业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层面主要是与该企业产品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2)主要内容法律、法规层面主要引用国家和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质量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层面主要是企业的质量管理顶层规定,内容比较明确。下面重点说明制度和标准层面包含的内容。为了与装备质量法规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相协调,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应覆盖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装备质量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内容。其中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装备质量制度主要包括质量奖惩、过程控制与问题改进、合格评定、质量基础4个部分;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务院部委颁布的装备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基础标准和过程质量管理标准。因此,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层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文化、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保证、质量监督5个部分。其中,基础包含计量、检验检测、标准、认证认可;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人员管理、质量信息、质量技术方法、质量组织与职责、质量分析与评价;产品保证包含质量保证、可靠性保证(含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元器件保证、工艺保证、软件保证;质量监督包含质量监督代表、质量事故调查审查、军贸质量监督与验收、质量奖惩。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框架。

6结束语

针对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存在缺项、清理修订不及时等问题,分析了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定位、范围和体系构建原则,研究构建了适应航天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将适用的上级标准纳入其中、注重标准与制度的衔接配套的航天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框架。后续,还应结合各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制度和标准制修订计划,分层、分步骤清理相关制度和标准。针对重点型号、关键产品开展标准宣贯,加强型号应用。各企业可以组织开展质量标准贯彻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执行效果评估分析,总结标准贯彻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为完善和优化相关制度和标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建议。

作者:范艳清 贾纯锋 李梦白 单位: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