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面向老年人智能产品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面向老年人智能产品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面向老年人智能产品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人所占比例迅速增大,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然而在科技不断发展、智能化产品不断涌现的今天,老年智能终端产业有关产品类别、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标准还未建立健全,多数老年人使用的是与年轻人无差异的智能产品,这给老人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困难。基于以上问题,文章分析研究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并提出了面向老年人智能产品的设计原则,以期为此类产品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老年人;智能产品;设计原则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5亿。预计2050年,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将到达峰值,约占人口总数的34.9%[1]。可以说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一项基本国情,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必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如何面对老龄化问题和产品智能化趋势的双重挑战、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如何进行适老化设计,值得设计师深思。

一、老年人生活现状分析

(一)老年人生理特征步入老年,人体内的各器官逐渐老化,机体各项功能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衰退,主要表现为感官、记忆与行动能力的衰退。1.感官能力衰退,主要为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衰退。视觉衰退会使老年人在读取信息时产生障碍,常常看不清甚至看不到;听觉衰退导致老年用户可感知的音量范围变小,对智能产品提示音的敏锐度降低;触觉衰退会造成老年用户与智能产品的交互存在困难,有时无法准确感知自己是否成功按下按键。2.记忆能力衰退。神经系统的变化导致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易患阿尔茨海默症,大部分记忆只停留在记忆力衰退以前的阶段,对于新接触的事物只能短时记忆,难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即当下记住的东西往往很快就会忘记。3.行动能力衰退。老年人的骨质中无机盐含量逐渐降低,骨密度也随之下降;关节退化,运动灵活性下降。身体的协调性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导致老年人无法完成动作幅度大、持久性强和力量要求高的操作,肢体动作不协调也导致老年人易受到伤害或发生意外。

(二)老年人心理特征步入老年,生活方式由工作状态变为休闲状态、与人的交际也相对变少、身体各方面机能也逐渐减弱、疾病增多,诸多因素的叠加导致老年人心理状态发生变化。1.产生消极情绪。进入老年以后,听觉与视觉的敏锐度逐渐减弱,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均明显衰退,注意力易受到干扰与分散。这些都会使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随之心理产生变化,可能出现挫败感或无助感,甚至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2]。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的衰退,导致老年人在使用智能产品时容易产生畏难排斥心理,感觉操作过程复杂,功能区分困难。2.产生孤独感。我国家庭模式已从“四世同堂”转化为“两世同堂”或“小夫妻”型家庭模式。由于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上存在差异,儿女婚后往往离开长辈单独居住,子女不在身边导致的亲情缺失使得父母步入老年后易产生孤独感。有许多老年人退休后,没能养成一定的兴趣爱好,生活只是吃饭、睡觉或看电视,身心无所依托。3.产生怀旧心理。年轻人常接触新鲜事物,生活充实,相对不易产生怀旧心理。而老年人老来无聊,时间富足,生活节奏慢,对往事有了更多的回味,就产生了怀旧心理。怀旧心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体通过回忆过去的喜欢人或事物而产生积极、有成就感的正面情绪;一种回忆过去未完成的事或未得到的事物,时常有遗憾感、缺失感[3]。

(三)老年人消费需求在当今社会中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人口数量日渐增大,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其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日常起居、外出旅游、医疗卫生、身体保健、娱乐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需求。此外,注重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养老要求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老年人需要得到他人尊重、情感交流以及精神慰藉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级[4],一是指对归属感和满足感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对儿孙满堂、合家欢乐以及日常社交活动的期待;二是指受到尊重的需求,希望能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独立自主的生活,不给儿女增添负担,从而得到社会及亲人的尊重与认可;三是指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老年人希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表现为对练字、作画、运动、读书等爱好或社会服务、学术研究等事业的追求。

二、智能产品分析

(一)老年智能化产品分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老龄协会提出了智能化养老的概念,倡导社会各界积极进行老年智能产品的设计实践。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将现有的老年智能化产品划分为以下几类:1.居家生活类智能家居产品通过内嵌网络通信模块、安装各种传感器使得产品能通过物联网实现远程监控、访问或控制,并提供符合住户需求的服务[5]。例如,网络技术及传感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行动不便老年人,可以通过遥控甚至语音识别完成对照明、电视、微波炉、空调、门窗、窗帘等家居设备的开关与控制。智能穿戴和智能远程监测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对患有疾病的老人进行远程监测和安全监护,避免空巢老人意外事故的发生。智能设备的使用,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特别是对于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2.娱乐通讯类从情感需求出发,一些能够让老人与儿女可以随时保持联系、足不出户即可进行一些娱乐项目或外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智能设备,对孤独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心理慰藉。常见的有老年人智能手机、智能音乐播放器、陪护机器人、笔记本电脑等,这些设备的应用,让老年人不再感到寂寞、孤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亲情近在咫尺。3.特殊医护类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一般老年人更喜欢在家中养老,而子女多数不能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了家庭的主要问题。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与技术的发展,为居家养老的智能化提供了可能,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如智能血压计、心率监测仪、智能尿检仪、智能护理床等设备,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远程传感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让老年人可以通过网络接受专业的医护和子女的监督,可以预防或避免意外的发生。

(二)现存问题1.操作复杂随着智能化设备附加功能的不断增多,产品界面越来越复杂、模块越来越多。多功能的融合虽然能辅助老年人完成更多事务,但复杂的操作与步骤却成为老年人需要面对的难题。老年人的学习能力与记忆力均有所减退,想要快速记住各部分的功能,并熟练运用非常困难。智能产品复杂的逻辑、层层递进的选择以及上下级菜单之间的切换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老年人的使用造成了很大阻碍。2.产品定位模糊当前老年产品的设计整体呈现出市场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相较于面向中青年的产品采取的细分用户的策略,老年产品多数只是笼统地针对老年市场,采用模糊的界定方式,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对老年人群进行细分并深入挖掘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甚至直接将老年人与残疾人混为一谈,运用残疾人用品的设计思路进行老年产品的开发,而事实上两类用户的行为方式、消费需求等均存在较大区别。3.产品停留在基本属性目前,专用型老年产品的设计大多集中在“防”“护”的基本功能上,医护、检测类产品居多,缺乏对老年人多元化情感需求的关注。一些老年人生活辅助产品,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老年人的生活,但从本质上并非将老年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是以缓解中青年的养老压力为设计的出发点。只是用产品代替人,机械地帮助中青年看护老人,却满足不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三、老年智能产品设计原则

(一)安全性老年人动作协调能力与灵活性减退,甚至疾病缠身,导致其反应迟缓、运动能力严重受限,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若发生安全故障,很可能因为老年人反应不够迅速,而对自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或伤害。据全国老年人事故调查显示,常常存在一些因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事故,由此可见,我国老年市场的产品安全和质量保障还没有到位。因此,还需要加强对老年人安全的关注,在设计时应着重强调安全性。例如,可以通过降低用户能力调用,即降低操作行为的困难度、复杂度和能力负荷的方式,避免老年用户产生弯腰、负重等行为,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二)易用性在进行老年智能产品设计时,操作上应力求简单,做到看得明白,用着方便,以减轻老年人畏难情绪和心理负担。首先,需要适当强化视觉刺激,一些重要的提示信息和关键的功能部件可以采用与机身互补的颜色来对比突出,字体适当加粗,字号适当放大;其次,老年人听力下降,设计中可以用视觉反馈代替听觉反馈或把音量适当放大;此外,老年用户触觉感受不灵敏,按压起伏较小的按键时,常常难以判断是否操作成功,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按键的突起程度并在操作成功后进行反馈。最后,在设计时还要尽量减少操作的复杂程度,操作过程尽量具有引导性、规律性,以降低学习成本和记忆负担,从而提升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的效率。

(三)情感性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文化背景和心理特征,重视产品与老年用户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老年人的审美偏好与情感需求出发定义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要素,力求产品在视觉和触觉上均能为老人带来亲近感;顺畅无障碍的操作体验是老年人对产品建立信任并产生依赖的重要条件,因此老年智能产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产品的操作逻辑与老年人长久以来形成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以降低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距离感和排斥感;此外,老年人常常存在怀旧心理,怀念曾经喜爱的事物或希望补偿曾经因条件限制未能完成的事情,在设计时可以对每个时代老年人专有的记忆元素进行整合提炼,融入产品的设计中作为情感附加价值的体现,这样能够增强产品与老年人记忆的互动,调动老年用户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四、结语

通过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状态以及其需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以迎合老年人生活上要求独立的心理、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优化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使得智能产品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相信通过设计者的努力,老年人智能化产品的普及程度会越来越高,未来将可以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安全、舒适、方便的智能化生活。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05):29-36.

[2]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02):73-78.

[3]薛婧,黄希庭.怀旧心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04):608-616.

[4]胡爱敏.高速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的着力点——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观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12):92-97.

[5]刘俊.无线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J].现代建筑电气,2013(4):18-23.

作者:路竞宇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