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品设计城市文化元素的融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品设计城市文化元素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产品设计城市文化元素的融入

摘要:文化作为支撑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基石,引领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精神世界,每个城市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文章研究如何将人们有认同感的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来,这对行之有效地实现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文化与设计、文化产品的内涵和城市文化与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然后以广州地铁座椅设计为案例来分析设计如何与城市文化相融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助于让城市文化元素成为产品设计的重点,从而更好地树立城市文化品牌,传承城市文化魅力。

关键词:文化产品;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元素;广州文化元素;地铁座椅设计

当前我国的文化申遗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永远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设计力量。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一个城市的出现有着它独特的历史起源与文化背景,产品设计作为人们表达内心精神世界的可用性产物,将城市文化元素积极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来能够增加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能够带动文化的传承与设计的传承。文章以广州这座历史名城为例进行地铁公共座椅的设计,提取代表广州特征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转化与运用,以此来充分论证产品设计与城市文化相融合的魅力。

一、城市文化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一)文化与设计区文伟说“文化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设计与文化是不可分的,设计物依赖于文化,而文化是设计的基石与来源。余毅认为文化是设计的基石和内在需求,一件设计作品的雅俗之分、格调的高低取决于是否具有文化底蕴。于溟跃认为设计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角色。李龙生认为设计文化是一种文化类型,是由设计与文化间的交叉与整合形成,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于一炉的器文化就是设计文化,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都将“文化”与“设计”紧紧相连,才会有《考工记》中的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说法。可见设计与文化是不可拆分的,二者相辅相成,而文化产品是设计者将文化元素进行提取转化并运用到了产品中,即设计与文化的产物。

(二)文化产品的内涵“文化”在辞海中解释为广义上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精神产品是人们为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精神劳动、文化创作等活动的产品,精神产物有其特殊性,第一可以以有形的物质形态呈现;第二使用价值不在于它的物质载体,而在于它的精神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发展人类的智力、思想、道德和情感等;第三是精神产品具有共享性和长效性,由此可见精神产品也可引申为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共有的,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自身的传承性。文化产品在一定形式下与精神产品具有相似性。例如故宫的文化产品就做到了让人体会到民族的魅力,无论是小小的书签还是行李箱等实用性强的产品设计都是文化产品的成功典范,成为历史传承的载体,让更多的国人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文化与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故宫等一系列文化产品的出现,也让设计界广泛地关注到文化产品的设计趋势,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也在纷纷探求文化内涵背后的设计意识,以文创产品抛砖引玉,让各个地方的文化散发光芒。文化产品的要素主要包括精神要素、语言和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物质产品。而城市文化中的要素正与文化产品的要素大体相同。

(三)融入城市文化的产品设计城市是人类进化成长的背景图,是文明的象征和历史的记忆,城市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词汇,其含义很宽广,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历史性。其特征与文化产品相近,它是城市居民在历史长期发展中积聚人民大众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财富。城市文化的特征,首先体现为在文化视角下所包含城市中的一切物质精神文化所形成的整体;其次城市文化属于一种意识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不同文化与观念;最后它是由多个内容融合形成的,例如大众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自然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等,它们需要一种表达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传承。而产品设计就是一种表达城市文化的合理方式,产品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是对社会经济、环境、文化伦理道德方面的回应,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通过设计让使用者充分解读到城市的文化信息,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形象和艺术气息,传达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与时尚化的发展趋势。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世纪之交制定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文化发展战略,曾在规划中提出重要的观点: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也就意味着城市被文化所濡化,通过实施文化手段实现一个城市的发展蓝图,利用文化促进城市的发展,可见城市发展在西方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国家与人民翘首以盼文化带来的经济脉动。“城市文化”是一种文化设计的泛指词语,也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城市,也可以为国家,在我看来国家文化与设计的结合是城市文化与设计结合的基础,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可谓是开创了我国文化产品的新领域,各个国家的展馆以其具有文化魅力的建筑展现各自的文化气势,中国馆以中国红的特色展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理念,德国馆以稳重却不乏趣味的种子形象来体现对绿色与希望的期盼,还有许多其他国家都在展示着国家的特色与其国人的期许;展馆中各国均采用了各种设计手段来展示本国的文化,这些设计都是利用文化的载体进行心愿的表达。上海世博会将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何以建立“和谐城市”?就是要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形式上要体现多文化的和谐共存,为城市的经济和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支撑平台。城市的魅力在于自始至终发展的特色,城市的发展只有植根于历史的文脉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才能散发它独特的文化气韵。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民族文化是其根本;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在当今环境下文创产品引领着设计的潮流,文化创意产品以可视性、可用性的方式展现着文化的魅力,而将城市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也是当前设计发展的必然的趋势。每座城市都体现出古老文明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它延续着先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对现代人的期盼,广州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其自然景观、建筑特色、人文历史等都是设计元素提取的内容,在设计广州地铁座椅时将城市文化元素加以提取与转化,便可以设计出具有文化归属感的产品。

二、设计案例——以广州地铁座椅设计为例

本次产品设计旨在为广州地铁六号线的公共座椅进行与城市文化相融合的设计提出方案,进行优化与改善。首先深入了解广州这座城市,然后进行典型文化元素的梳理和筛选,之后再进行文化元素的提取转化,最后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一)广州典型的城市文化元素及其提取与转化1.城市文化元素分类在设计城市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对城市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前的细致分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决定着所设计出的产品能否让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林荣泰将文化产品的属性划分为:外显有形层(Outer“tangible”level),其中包含物质化的有形属性,比如事物的色彩、材质、肌理、纹样,是以视觉的表现来进行设计体现的;中间行为层(Mid“behavioral”level),包含操作性、功能性等,主要表现为(使用)行为设计;内隐无形层(Inner“intangible”level),包含产品的故事性、情感性、文化性、安全性等,主要表现为理念设计。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可将城市文化元素分为三类:第一种是理念文化元素,第二种为行为文化元素,第三种为视觉文化元素。理念文化元素是指诸如宗教信仰、哲学、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因素,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阴阳八卦”等,在设计时首先要聚焦目标城市的观念信仰、宗教哲学等非物质载体,然后梳理总结出其中的典型代表,使其能够反映城市的核心精神,从而为后面的设计奠定设计文化基调。行为文化元素是指目标城市的民俗、制度、种族关系等,在提取元素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由于行为文化元素属于非物质载体,其体现方式一定要与产品使用方式相结合,人们的使用方式就是传递文化象征意义的重要因素,行为文化元素与“人”紧密相连。视觉文化元素是需要融入到物质载体中得以实现的,例如城市中的特色文化载体、地标建筑、文物、传统纹样、历史遗迹等,在设计时可将这类物质载体的形态、色彩、特色材料等进行表现,而视觉文化元素是最巧妙的提取设计元素的方法,是最好的文化特征表现形式,是能够给城市居民带来最具冲击力和认同感的设计表现形式,在设计广州地铁6号线的公共座椅时就充分利用了视觉文化元素提取的方法进行产品设计。2.广州城市文化元素提取与转化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内涵丰富,价值深远,根据实地的考察与资料的查询,总结出几种典型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运用于座椅设计中。广州塔作为有名的地标建筑,以钢筋网格结构呈现,带给人科技感十足的建筑体验,体现着广州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在设计时可提取其纹路与肌理,将之与座椅设计相结合;闻名全国的五羊雕塑,它代表着广州市的形象,以五羊仙子降临广州的美好传说为寓意,体现传统文化下的行为文化元素,羊城也是广州的另一种名称,将五羊雕塑的造型进行元素提取与转化可与产品设计相连接;位于市中心的广州大佛寺,是人们虔心朝拜的圣地,南方吊脚楼的建筑特色是元素提取的重要内容;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为现代城市的名片,独具文化寓意,广州的市花为木棉花,其代表着英雄,象征着火热的爱情,也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生命。木棉花的花瓣与半包围式的座椅样式相吻合,可实现与座椅的完美结合;广州作为沿海城市,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从古至今往来的商船络绎不绝,而帆船是广东重要的文化元素,也是设计的重要元素,帆船也意味着一帆风顺,事事顺意,帆船的造型可作为几何形体元素来提取。根据地铁座椅的造型,再结合所提取的广州城市文化元素,总结出五种视觉文化元素,然后进行元素转化与设计应用。(图1)

(二)广州城市文化元素的应用基于所提取的适用于广州地铁座椅设计的城市文化元素,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犀牛建模软件和Keyshot产品渲染软件进行后期产品展示,以此获得了三个设计方案,分别是以木棉花形态、广州塔形态和浪花形态作为主要视觉元素。方案一是以广州塔的元素进行提取与转化,将广州塔的肌理充分运用到座椅靠背的造型设计中来,以弧形的形态展示与人体接触最舒适的角度,并提取网格线来表达强调科技感,使乘客感受到广州先进的现代化科技,让整个车厢展现出城市的魅力,效果图如图2。方案二是以广州市花木棉花的视觉文化元素进行提取与转化的,设计时以视觉性的角度将座椅分为六个座位,承担分隔作用的花纹为浅凹进的木棉花花苞的形象,具有木棉花的美好寓意,寄托了广州人民的美好祝愿,此外,这种分隔线设计也能让乘客依线而坐,不侵占公共区域,节省空间,效果图如图3。方案三提取了广州作为沿海城市所具有的特点,以浪花的曲线为主要线条元素,将细节设计到座椅中,在座椅的扶手剖面和座椅底部加上浪花的曲线元素,既能利用波浪曲线的优美带来一些趣味性,又不显得座椅浮夸而难以与公共设施相匹配,效果图如图4。三种设计方案以视觉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提取点线面等方面的造型特征进行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得出适用于广州地铁座椅的设计方案。

三、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阐释了文化、设计与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论证城市文化作为文化产品的一部分,是其中重要的设计角色。然后以广州地铁座椅设计为案例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询,总结出能够体现广州城市文化的设计元素,进行元素提取,在设计时总结归纳了理念文化元素、行为文化元素、视觉文化元素这三种城市文化元素,利用其中的视觉文化元素获得三种适用于广州地铁座椅的设计方案,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方案的呈现,最后以设计案例的形式论证了城市文化与产品设计可以相互结合,以此来进行设计不仅使产品具有功能性,而且还能体现出一定人文情怀下的情感化设计,让城市文化的魅力展现在产品设计中,让使用者能够体会到一份文化的归属感。城市作为文化的聚落点,本文期望能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融入城市文化的产品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从而为文化产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余毅.从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视角看文创产品设计[J].艺术教育,2019(09):261-262.

[2]李龙生.设计文化的价值及其文化传播[J].装饰,2005(8):7-8.

[3]高一方.《考工记》——先秦思想对当今设计的启迪与影响[J].大众文艺,2014(15):61.

[4]童兵,陈绚,主编.新闻传播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5]张红梅.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1):107-108.

[6]林永莲.城市公共产品设计中的装置艺术形态研究[J].美术大观,2018(03):120-121.

[7]王采莲,肖飞,胡康,翁春萌.城市文化广场中产品设计的审美特征[J].大众文艺,2010(21):76-77.

[8]邓庆华.浅析工业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冲突及融合[J].河南科技,2014(18):235-236.

[9]任菲.文化城市衍生产品设计研究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4(21):114-115.

[10]谢汇.文化传承下的中国城市礼品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3(02):12-13.

[11]钱峰,杨建生.中国传统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设计联姻[J].设计,2016(07):158-160.

作者:张钒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