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对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大力支持,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目前已取得显著成绩。为更好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本文从目标受众、开发模式、IP授权等方面作出研究,促使文创产品体系更加完善的同时,文化创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在以自主设计的基础上,聚焦产品研发打造,对藏品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双增长”。

关键词: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近几年国家对文创行业的政策扶持,大力支持博物馆发展文创产业。同时随着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为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航海博物馆适应文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推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探索多元化的文创设计开发模式,更好地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综合实力。

一、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基本概述

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国家文物局指定的92家国家文创试点之一,近几年以航海为特色、传播航海文化为宗旨,紧扣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利用馆藏资源进行文化产品创意开发,深挖文物及展品的航海文化内涵,紧贴馆藏特色、陈列展览特色和市场需求,自主设计开发集实用性、趣味性、艺术性,具有多消费层次的文创产品,深入持久地传播航海博物馆文化,弘扬中国航海文化。[1]衍生出“郑和系列”“海图系列”“海怪系列”“朝宗于海系列”“航海时代”“最青花系列”等系列文创产品。截至2019年底,文创产品累计达450余种,自主开发占比90%。其中,海图系列文件袋、郑和系列笔架、航海时代黄铜定时器套装、朝宗于海帆布袋、船承系列福船船模产品以及最青花系列书签、海怪系列、乘风破浪团扇礼盒等文创产品,制作工艺优良、优质实用,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

二、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及不足

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虽然已取得显著成绩,同时能建立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模式及现代营销管理体系,但目前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仍存在一些人员配置、资金配比、元素挖掘方面问题。

(一)体制机制瓶颈作为全国文创试点单位也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目前博物馆文创开发主要依赖于自有资金投入,且受限于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办法,文创收入无法形成盈利循环,资金管理上的限制导致文创工作自我发展能力、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在文创产品研发、日常营销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

(二)产品开发瓶颈在文创产品开发上对自身馆藏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对于航海元素提取不够系统,没有充分体现作为专业性航海博物馆的特色;博物馆馆藏资源授权机制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创意奖项申报意识不强、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反哺博物馆文创发展;打造经典、标志性文创产品不足,文创产品线上销售收入占比不高;文创产品开发借助社会力量不足。[2]

(三)人才培养瓶颈团队建设是文创工作中重要一环,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可以为文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文创设计共3人,团队人数配置不到目前国内主流博物馆的十分之一。在设计人员不足并缺乏有针对性地培养、培训体系的影响下,造成了文创设计工作投入力量不足、团队意识较弱的问题。相关岗位专业业务培训严重不足、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不利于业务水平和工作专业性的提升。

三、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方向

(一)明确文创产品定位博物馆文创产品要能找到能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点,激发观众认同感,满足观众情感需求才能激发观众购买文创产品的欲望。1.聚焦不同年龄段受众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受众的不同需求,推出适合他们的文创产品。例如博物馆主要群体在于亲子家庭,针对这类消费主体可以进行绘本的开发,以寓教于乐、科普航海知识为目标,将有趣好玩的绘画与通俗易懂的文字相结合,开发出独特的航海类艺术绘本,激发孩子们对航海文化知识的兴趣。2.聚焦节日推出限定根据传统节日推出主题文创礼盒,提高消费者对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期待值。例如根据古代传统“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庆,结合馆藏元素推出节日系列限定产品。如2021年“牛转钱坤”新年礼盒,提取馆藏“吴牛喘月故事纹铜镜”中元素,将“牛”“海浪”等纹样重新组合再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承载传统春节的美好祝愿,寓意财运连连,一往无前。

(二)自主设计开发方向1.馆藏系列产品注重文创产品开发对自身馆藏文化资源的挖掘,深入针对特色馆藏元素的提取与转化,打造创意性、独特性的航海文创产品。例如“海图系列”,在十二万幅海图中选取较为精美完整的海图提取元素衍生产品,让这些尘封的海图重新融入大众生活,更好地让消费者感受航海美学。2.故事系列产品注重提取中外著名航海历史故事及其中人物,基于历史原型创造人物IP或故事元素提取整合,通过系列化、生活化的产品设计,让航海文化、航海故事更加吸引消费者。例如“郑和系列”,在现有系列基础上设计出以“郑和下西洋”为故事原型的桌游、亲子游戏等创意产品。3.船舶系列产品注重对船舶知识的提取与元素转化,继续开发以古代中国四大船模为主系列的“船承系列”。同时加大对拼装船模的研发力度,推出最具特色代表性的船模类文创产品。这一类的产品是众多综合性博物馆所不及的部分,也将是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国内众多博物馆“出圈”的重要方向。[3]

(三)合作设计开发方向1.艺术家及知名企业联名合理借助外部设计力量,更有效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的长远发展。与知名艺术家或设计企业联名,通过双方不同受众的引流,形成文化的碰撞同时也是对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与宣传。例如kindle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设计款,立顿与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才子文化茶,故宫宫廷文化跨界的嘉士伯主题啤酒,这些成功联名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独一无二的新鲜感,更多的是赋予了文创设计领域新的灵感。2.高校合作开发借助高校力量,进行馆、学、企合作,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人才资源优势,将产学研的渠道打通,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环节的畅通和一体化。不仅给博物馆提供“新鲜血液”,更是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对博物馆文化元素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学生的创意赋能也许能碰撞出与博物馆文创设计师不同的花火。

(四)授权设计开发方向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IP授权。创意活化传统文化IP,互联网的大潮是推动文化这艘大船继续前进的大浪。例如天猫与各家博物馆展开合作,形成平台、商家、博物馆三者紧密联系又持续发展的生态圈。博物馆文化IP与商业市场的融合,拓展多样的文创产品形式,持续有序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定制跨界新品,让品牌和文创IP真正惠及消费者,打造新文化潮流,反哺博物馆机制,实现文化传承。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创IP授权道路也是未来的必经之路,在此之前应注重知识产权等保护,要梳理清晰藏品自有知识产权、使用权等信息,做好IP资源分类归档,建立齐全的IP数据库,建立健全IP授权机制和流程,管控好IP产品与服务的开发用途,规范各个环节。

1.建立齐全的IP资源库对馆内馆藏进行全面盘点,对其中可以进行文化创意的IP进行归类。梳理清晰藏品自有知识产权、使用权等信息,做好IP资源分类归档,建立齐全的IP数据库,供后续IP授权、合作使用。

2.规范IP授权机制和流程结合中国航海博物馆自身特点,建立健全IP授权机制和流程,管控好IP产品与服务的开发用途,规范从创意立项、内容提供、生产、宣传、销售到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探索以IP内容为核心的IP产品生产模式。

3.寻求优质的合作伙伴在文创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寻求优质的企业、团队共同合作开发IP资源和周边产品,利用多方资源助力博物馆文创发展,从而扩充文创产品种类,完善产品体系。

4.版权保护不足加强产品开发的监督管理与文创品牌形象维护,对已开发文创产品申请著作权并对相关产品申请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注重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积极申报创意奖项,以有效保障文创工作有序、安全。

四、结语

文化创意是一座博物馆的灵魂,设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航海博物馆应凸显特色及其使命开发创意文化产品,这不仅是对于博物馆公共服务的职责,也是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知识推广的有效途径。中国航海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应坚持高水平全方位发展,遵循法治化、市场化、民族化、智能化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与保护机制,探索形成创新发展制度优势,增强开放联动效应,提升整体文化创意水准,研发打造出集实用性、精美度、生活化、文化内涵为一体具有航海特色的文化创意“明星产品”。

参考文献:

[1]陈凌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

[2]周承君、何章强、袁诗群.文创产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3]于爱晶.文创产业的创新、融合与实践[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0.

作者:黄佳乐 单位: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