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内绿色设计产品发展现状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绿色设计产品是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引导绿色消费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来,绿色设计政策支持不断强化,产品评价标准体系日益完善,绿色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增强。基于以上背景,从已发布绿色设计产品的行业、类别、地域等方面对国内绿色设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为下一阶段绿色设计产品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绿色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设计产品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五大基本方针之一。“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推广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企业成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抓手。通过提高制造环节的绿色化水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源、资源、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十三五”以来,绿色制造体系基本构建,已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在全生命周期中使这种影响最小化。绿色设计产品即为符合绿色设计理念和评价要求的产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绿色产品供给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2月,累计制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192项,发布绿色设计产品6个批次共计3159种,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一、绿色设计政策支持不断强化
自国务院2015年5月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以来,各部委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支持绿色设计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7月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绿色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同年9月发布《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到2020年制定一批基础通用和关键核心标准,到2025年绿色制造标准在各行业普遍应用,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对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壮大绿色产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7年5月发布《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提出到2020年绿色制造等领域制修订300项重点标准,基本建立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发展改革委、司法部于2020年3月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的意见》,将推行绿色设计、加强绿色标准体系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于2021年9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企业按照生命周期理念开展产品绿色设计,扩大高质量绿色产品有效供给。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12月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完善绿色产品等评价标准体系,倡导供应商生产绿色产品、持续推广绿色产品。此外,全国各省(区、市)均制定了实施绿色制造的鼓励政策,给予资金奖励、财税政策、金融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省份的地级市同时制定了对辖区内企业的奖补支持政策,上述省份的绿色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除海南省以外,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基本实现全面覆盖。
二、产品评价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是开展自评价的前提条件,分为通用标准和具体产品标准。只有某个具体产品的评价标准被采信后,企业才可以进行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不定期更新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清单,自2017年3月组织推荐第一批绿色产品名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以来,经过5次更新,截至2021年5月,已采信192项评价标准,包括通用标准2项,具体产品评价标准190项,既有终端产品,也有原材料。在标准涵盖行业范围和产品种类方面,从仅有建材、轻工2个行业17项评价标准扩展为涉及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10个行业190项评价标准。从行业看,轻工行业和机械行业评价标准数量较多,分别有37项和29项,除“其他”类别以外,建材行业标准数量最少,仅有5项。评价标准覆盖行业日益齐全,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为企业进行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提供了明确方向和目标,为绿色设计产品推广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评价标准历次更新情况见表1。从标准类型看,除评价通则和标识2项通用标准为国家标准外,具体产品标准中有3项国标、35项行标、152项团标,其中有色、机械、轻工、通信等行业评价标准全部为团标。团体标准具有贴近市场需求、制定周期短的特点,为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准类型分布情况见表2。
三、绿色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网站发布推荐绿色设计产品通知后,由企业选定目标产品,根据相应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和产品的相关指标要求进行自评价,形成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上报,工信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公示、公告后,列入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名单。2016年3月和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会同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了2批次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试点工作,共计发布16类119种产品,2批次试点产品部分纳入了后续绿色制造体系下的绿色设计产品名录。2017年3月以来,绿色设计产品作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的一部分进行整体推荐和发布。截至2022年2月,已开展6批次(含2次增补)绿色设计产品申报工作,累计发布绿色设计产品3159种。各批次绿色设计产品类别及所在省份统计情况见表3。第一批名单含15个省份共193种绿色设计产品,涉及家用洗涤剂、可降解塑料、杀虫剂等11类;第二批名单含12个省份共53种绿色设计产品,涉及铅酸蓄电池、羊绒针织制品、生活用纸等10类;第三批名单含23个省份共480种绿色设计产品,涉及厨房厨具用不锈钢、汽车产品M1类传统能源车、铁精矿(露天开采)等30类;第四批名单含23个省份共371种绿色设计产品,涉及以太网交换机、内燃机、无机轻质板材等52类;第五批名单含28个省份共1073种绿色设计产品,涉及包装用纸和纸板、管线钢、多晶硅等95类;2021年度(第六批)含29个省份共989种绿色设计产品,涉及显示器、路由器、球墨铸铁管等125类。随着相关鼓励政策不断制定落实,产品评价标准日益丰富,绿色设计理念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参评积极性逐渐提高。第一批名单仅包含15个省份、2个行业的42家企业,到目前已累计包含30个省份、10个行业的1077家企业。在地区上基本实现全覆盖,涉及行业门类更加齐全,参与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从省份看,广东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达871种,占全国的27.6%。从行业看,轻工行业入选1009种,占全部的31.9%。企业通过参与绿色设计评价,在原材料选取和使用、生产过程控制、废弃处置等环节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协同改进、绿色设计理念和意识不断增强。绿色设计概念深入人心,成为各地推动绿色发展、引导绿色消费的重要抓手。
四、问题与建议
1.存在问题
由于各地政策支持力度、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产品标准种类在行业间的不同,各个省份、行业的绿色设计产品入选数量集中度相对较高,已采信标准使用效率相差较大。第一,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绿色设计产品在地区分布上大部分集中于华东、华南地区,东北、西北地区入选较少。入选产品300种以上的有广东省(871种)、安徽省(411种)、浙江省(350种)、山东省(313种),100~300种的有江苏省(168种)和福建省(159种),其余均在100种以下,前四位数量占到了全国的61.6%。入选产品数量较多的省份,一是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了企业积极性;二是发挥了本地区优势行业带动作用,如广东的轻工、电子、通信行业,安徽、山东的轻工行业,浙江的纺织行业,等等,可占到本地全部绿色产品的50%左右。第二,行业分布差异明显。绿色设计产品主要集中于轻工行业。6个批次中轻工行业产品1009种、石化行业456种、机械行业418种、电子行业374种、纺织行业362种、建材行业284种、通信行业123种、钢铁行业79种、有色行业51种、其他类3种。轻工行业由于评价标准采信时间最早、采信数量最多,加之产品更加贴近终端用户,企业参与积极性较强,仅此一类绿色设计产品占到总数的32%。而其他行业基本上从第三批开始有产品入选,数量提升上相对较慢,如钢铁、有色行业等原材料类产品,相关标准相对空缺,企业参与度相对不高,绿色设计产品数量有待提升。第三,标准应用相差较大。各标准编制单位积极开展标准制定工作,评价标准体系覆盖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推动评价产品类别和数量均有大幅上升。但同时发现,各评价技术规范对应的绿色产品数量差异较大。既有入选200种以上的,例如家用洗涤剂类入选276种、家用电冰箱类入选248种;也有仅入选1种的,例如电吹风、服务器等33类。特别是轮胎模具、取向电工钢等42项评价技术规范自采信以来尚未有相应产品入选。这42项中既有家用电磁灶、电动牙刷等轻工行业终端产品,又有五氧化二钒、氧氯化锆等钢铁、有色行业的原材料产品;既有2021年采信的新标准,也有2017年采信的“老”标准。采信某种产品的评价技术规范是开展绿色设计自评价的先决条件,标准制定与企业申请需求之间的匹配尤为重要,应避免脱离实际需求盲目制定标准而造成资源浪费。
2.对策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发挥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华东、华南地区省份优秀经验的宣传力度,带动东北、西北地区绿色设计有效开展。强化全生命周期理念,聚焦绿色属性突出、消费量大的工业产品,探索绿色原材料与绿色终端产品评价的联动互认,提高以原材料产品为主行业的积极性,开发更多原材料类绿色产品。二是优化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评价标准采信机制。做好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结合行业特征,合理规划布局标准种类,满足绿色消费市场升级需求。鼓励科研单位、咨询机构、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等广泛参与标准制定,定期对产品评价标准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对长期未应用的标准及其编制单位进行动态调整。三是探索转变评价认证方式,加快推进绿色产品推广应用。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发布一批名单,在时效性上不完全适合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产品。建议“十四五”期间,研究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培育一批专业能力强、信誉度高的认证机构,引导企业采取自我声明或自愿认证的方式,开展绿色设计评价,并即时发布评价结果,加速实现推广万种产品的目标。四是研究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持续健全绿色设计推行机制。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十四五”推行绿色设计的前瞻性研究,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绿色设计产品供给能力。创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探索行业绿色设计路径,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协同提升。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绿色设计平台,强化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协同关键技术供给,加大绿色设计应用。
五、结束语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开发推广绿色设计产品是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绿色设计产品的现状、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和评价结果,是全面提升我国绿色设计水平、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障。随着标准体系、认证体制、经济政策、绿色低碳技术的进步与完善,绿色设计产品将迎来更高水平的发展。
作者:周天时 单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