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学习需求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召开,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终身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成人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成人需求向多元、复杂、个性化转变的课题。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主要可以分为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民办教育机构三类。他们在回应成人学习需求上有着结构性的矛盾与固有困难。笔者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监管角度给出建议,同时倡导办学主体打破各类体制局限,深入到学习者身边,融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整合各方资源,积极主动分析并回应成人学习需求。
一、新时期下成人学习需求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第召开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对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人的学习需求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往的“有学上”变为现在的“上好学”。而成年人的学习需求也由20世纪末21世纪初较单纯的“读大学”、“拿文凭”转变为主动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作岗位竞争所需的综合技能等各方面的提升。如果说中国以往社会,特别是职场上存在一定的“学历歧视”现象,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变得更加理性,无论是选拔人才,职务晋升,绩效收入更偏向与职位所需的技能、素质挂钩,而不再单看文凭或专业。用人单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大众创业激情勃发,都引导着成人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发生变化。假设只看重文凭,有文凭就升职加薪引起了成人学习需求的“唯学历论”,这是不健康的一个极端,那么注重综合技能素质并不意味着走向完全不看学历的另一个极端,即职业技能培训的“弃学历论”。成人教育的学历与非学历不是发展的两极,二者存在互补因素,有益结合才更符合成人学习内在需求的。新时期成人学习需求更为多元、复杂、个性化,他们渴望学习实用的新技术、发展出适应社会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通过相对系统的知识架构内化,获得一张更受社会认可的学历文凭或职业技能证书。
二、成人教育现存结构性矛盾
现在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普通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他们或举办需参加成人高考的函授教育、或自主考试施行网络教育,也有少部分采取成人自学考试助学班形式。二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包括各地市的职工高等学校、教育学院,以及现已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的,遍布各省、市、县等地区的庞大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它们以事业单位性制居多。三是市场化的民营办学机构,以从事非学历教育培训为主。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满足成人学习需求过程中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但总体来看存在一定结构性矛盾。
1、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文凭一纸千金,办学高高在上
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继续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品牌优势,颁发的学历证书国家承认,使得它无需过多考虑成人学习需求,也能正常或成功办学。专业设置趋向同质化,什么专业招生好,就开什么专业。而一些冷门专业如测控技术与仪器、城乡规划、工艺美术设计等,则因学习难度高或报名人数少,而少有开设。少部分学习基础好,能力强,渴望在专业上提升的学习者需求无法满足。成人学历教育“普教化”现象严重,导致成人学习兴趣不高,觉得学了也没有实用性。数据显示,2017年68所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的本、专科专业中,319个本科专业中招生前10名的专业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的58.3%,307个本科专业中招生前10名的专业招生人数占总招生人数竟高达63.3%。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等招生大户,成了名符其实的“万精油”专业。专业过度集中反应了成人学历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功能弱化。不断扩大招生,追求经济效益,使得人们对原本神圣的大学敬畏之心降低,廉价的学历甚至拖累了高校办学声誉。
2、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办学规模萎缩,发展困难重重
因生源逐年萎缩,发展定位不明确等内外部困素,成人高校或被兼并,或被消,数量已由2001年的686年降至2015年的290所左右,不到2001年时的一半。成人高校在我国受体制机制约束,创新思维缺乏,办学不够积极灵活,往往难有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自我意识,也同样缺乏有针对性地调研本地市场需求,服务企业,开拓办学的能力。与普通高校名师汇聚,资源丰富、技术支撑力强大,品牌影响深远相比,成人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学校在本地教育系统中地位不高,往往走着普通高等教育的老路,在满足成人学习需求上,实难有拿得出手的竞争优势。
3、市场化办学机构注重经济效益,难以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功能
市场化办学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求学者中不乏有花钱买文凭、买资质的无效学习需求,而某些办学机构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这无形中抑制了人们真正读书学习的意愿,挫败成人学习积极性,毕竟花钱就可以少费力或不费力的拿到一样的文凭、资质,何必去努力学习呢?在市场机制下,办学机构合理、合法的满足成人学习需求,受到办学成本控制,其教育公益性也难彰显,优质教育成果难以惠及广大弱势群体。
三、成人教育回应成人学习需求上的困难
1、普通高校的成人学历教育在高校战略发展中的地位不高,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限
大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在籍生超过其全日制在校生,有的高校网教在籍生接近全日制在籍生的两倍,而成人教育管理者普遍不到全日制学生管理人员的四分之一,成人教育师生比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此数据看来,重视自然无从谈起。从数量上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培养众多本、专科毕业生,但从质量上看,学历文凭的受认可程度却明显不及全日制在校生,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逐步发展成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办学初衷。普通高校没有把继续教育看作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通高校重视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对继续教育则缺乏重视,甚至把继续教育普教化,没有把继续教育当成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更没有把继续教育同提升国家,社会核心竞争力建立起必然联系。这种认识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普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投入、管理,影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2、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办学实力参差不齐同、办学效益不稳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历史上受益于学历补偿教育的巨大市场,一度蓬勃发展。但随着成人学历教育形式的转化,它们或尝试非学历培训、参与社区教育多向发展,或囿于学历教育一隅,萎缩殆尽。部分学校凭着前期的良好发展,积极转型服务终身教育,但办学效益的下降直接影响从业者的办学积极性。成人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在本地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但受管理体制所限,难以掌握教育发展中的话语权。此外,部分成人高校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未能主动思考,谋求应对新时代成人学习需求的转换,发展存在较大危机。
3、市场化的成人办学机构办学自律不够
成人办学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靠的主要是积极满足成人显性的学习需求,通常有较为明确的办学定位。多年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专业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服务。但受一些信誉不佳的办学机构所累,整个行业为学习者所认可程度不及体制内的所谓公办学校。成人教育办学机构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比如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教育部门监管不到位,夸张乃至虚假的宣传,在商业竞争中仍时尔有之。办学过程难被有效监控,办学成效未被公平、公开地评估,都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发展。
四、新时期成人教育在回应成人学习需求上的改革途径
1、政府放权的同时,加大正面引导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文取消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审批。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将成人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4]。高校,尤其是985、211重点大学在完成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使命后,会逐步退出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历史舞台,即便再发展,其定位也是与高校自身齐名的高端学历教育或培训而不是搞一个学校学历,两种含金量的“双面文凭”教育。政府鼓励各类型办学单位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制造出更多优秀资源,让更多学习者更便利地分享优质教育成果。2017年国家出台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从国家宏观层面上在解决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乱象上做出了努力。管理办法规定,2018年普通高校中没有办过或现在没有在籍生的层次、专业将取消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层次和专业。可以预见,原来坚守成人学历教育的高校会更多加入退出成人学历教育的行列。办法的出台,鼓励各办学单位明确办学定位,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教育主管部门在放权同时,仍不能放松各类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应建立办学准入与退出机制,提倡办学主体自检自评,主管部门定期督导纠查。监管主体可以更加多元化,引入学者、专家、媒体、从业者以及学习者,也可通过协作开发第三方评估机制,一方面促进办学机构的自律行为和塑造品牌的意识,另一方面让更多求学者一目了然地找到满足自己学习需求的办学机构和学习资源。
2、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寻求用工方需求的满足
在1999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扩招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升,截至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2.7%。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下,留给成人教育的生源会越来越少,素质会相较以往越来越低。对成人教育而言,挑战可谓越来越大。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学历历史欠账者越来越少,接受成人教育的人年龄跨度更大,结构更复杂。越是学习能力弱的人,越是学习兴趣低,他们有的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有的知道自己不足,但对具体学习需求却难以准确描述,即便明确了需求,也缺少寻找满足需求的能力,如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这从往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专业集中,非学历资质培训“一窝蜂”现象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时反其道而行之,成人教育办学单位主动亲近企业与各类用人单位,了解用人方对用工者的普遍性要求、专业化要求和阶段性要求,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整合资源、打破疆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创新地满足企业需求。这要求成人教育办学者在传统意义的“校企合作”上更进一步,加大调研,走出自己办学的固定场所,去找寻自己的办学对象,并以定制化的服务去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甚至是挖掘用人方潜在需求,帮助企业发挥人力资本潜能,助力地区经济发展。
3、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以满足学习者需求为前提,加大办学单位间的合作,为学习者打通学习渠道。传统的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目前无论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学制安排、考核形式都脱胎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虽然在形成性考核比例,公共课上有所考虑成人学习特点,但总体仍难满足成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历教育在整体理论知识架构与重组上更为系统,但这中间难免要学习一些被学习者认为无用而困难的知识,比如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事实上,对于成年人学习这些知识的考核标准是否应该一刀切,值得商榷,而类似于用专业实用英语及通用英语口语表达去代替各专业同质化的英语考核标准的可行性,也同样值得研究。办学机构应不断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以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手段、合理的教学形式及人性化的督导服务去满足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加快非学历技能培训的成果认定,并最终实现非学历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积累与转换工作。一些规模化的办学联合体及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已经在努力。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试点工作已启动5年,2017年11月以学分银行为机理的“学银在线”正式上线开通,学分银行搭建的学习成果框架初具雏形,不远的将来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必然服务于每位学习者。各地、各校之内也应该加大共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合学历与非学历成人教育,保护成人学习积极性,鼓励学习者时时学、处处学,并最终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4、成人教育与普通专科、高等中等职业教育良性衔接
普通专科与高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职场,成人教育是一种职后再教育,从长远来讲,二者的对象应该是有较大重合。但现实情况是,各类普通专科与高等、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被动的接受了渠道单一的继续教育信息,这边读完马上整班报读成人教育,更有甚者年龄未满18周岁,一边读着中专,一边已经上了成人教育。这种“无缝对接”式教育,除了让学生多一张文凭,并不能真正满足学习者内在学习需求。良性衔接需要成人教育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影响力,在普通专科、高等中等职业教育者学生中根植终身学习理念,而不是单一的招生宣传。成人教育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研究普通专科,职高、中专、技校的各自办学特点,找到与之衔接的特色化办学道路,在差异中找到自己的办学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满足低学历成人学习需求。
5、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有机体,也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为响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社区教育被各国提到了极为重要的高度。社区教育的提出和实施,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成人教育深入社区,正在从补偿教育转变为发展性教育,沟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有助于打破以职业、年龄划分成人群,形成学习的熟人社交圈,激发学习者内在学习动力。学习本身多半是枯燥乏味的,现代教育技术催生的人机对话式学习,虽为成人学习带来便利,但难以抑制自主学习带来的孤独感、无助感,无形间增加了成人坚持学习的难度。社区教育以更细致周到地学习支持服务弥合成人教育教师、管理者异地难沟通的问题。社区教育近距离接触学习者,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待业者、创业者,体察他们在求职、创业、转岗过程中产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成人教育将学习需求更快地转化为学习产品与服务。新时期,中国教育迎来了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国家、民族、社会及每一个成员对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知识的渴求更加强烈。新时代,中国成人教育应以满足成人学习需求为准则,不断解放思想,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智慧云等高科技、新技术,整合新资源,在提升办学实力与办学品质的道路上加快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4页
[2]陈梅琴.成人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继续教育研究[J],2017年第10期,47页
[3]孙晋阳.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认识误区及战略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7页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2011-07-20].
作者:傅美婷 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合肥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