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成人教育学校发展模式实践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人教育学校发展模式实践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成人教育学校发展模式实践研究

一、打造集教育、文化、体育为一体的乡镇成校发展模式

(一)以政府为主导,创新运行机制

创建新型模式的乡镇成校是各个方面、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必须由政府统筹领导,整合社会资源,才能稳定和协调发展。在实践过程中,镇成人教育文化技术学校建立了以政府统筹协调规划,全镇教育资源规模体系综合配套的运行机制,为镇成人教育文化学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持。镇党委政府结合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任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终身学习”搭建学习平台,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提高文明程度,共建文化之乡镇,着重抓好成人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提高成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建成占地面积6670㎡,建筑面积1156㎡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内设两个大的多功能活动教室,活动设备配备齐全。区图书馆在我成校创建了陈官屯图书馆分馆,配备了20余万元的8500册图书,区体育局投资90万元安装了健身、文化娱乐活动等体育、娱乐器材、装配了老年活动室、书画展演室;教育局投资10万元又装备了电子阅览室。专任教师4人,兼职教师14人。为确保正常运作,镇成校成立了综合领导小组,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二)盘活阵地资源,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几年来,坚持“社教融合,养教结合”,推进资源共享,特色发展,办好继续教育。为打造吸引力和辐射力较强的成人教育学习、培训中心,初步构建起一张居民群众包括老年人参与的“学习网”,打造一个巨大的文体活动“磁场”,充分利用阵地资源,开放搞活。制定了读书开放日、老年活动日等,促进居民多读书、读好书,推动全民阅读。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阵的功能,为学生们发放了读书卡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拓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明星、读书爱好者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紧紧围绕“全民终身学习,创造出彩人生”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主题,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创新终身学习方式。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学习型家庭”、“学习明星”、“学习型社区”等评选表彰活动。与镇文卫办共合围绕“建设健康社区,营造和谐社会”工作目标,组建了中老年舞蹈队、戏曲队、书画协会等,定期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文艺表扬等娱乐项目比赛;开展书画交流、展演等活动,丰富并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提升劳动力再就业,开展学历培训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积极建设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远程教育中心、教学资源服务中心、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各级各类教育和终身学习做好服务,形成了覆盖全镇社区教育的学习网络。近两年来,镇成校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形式,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静海分校、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对初中毕业生、回乡青年等劳动力,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开展学历培训。中专学历班开设了“农村财务会计”专业,大专学历班开设了“会计学”专业,2014年至今,共毕业大、中专学员270人。与妇联联合聘请嘉悦众德家政有限公司张经理,带领金牌月嫂队伍对我镇妇女的再就业进行转岗培训。现有大部分人已取得了合格证书并持证上岗,成为岗位骨干。

二、探索并践行乡镇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的发展模式

(一)加强村级成校建设,完善培训服务制度

按照我区农村成人教育区、乡(镇)、村三级办学模式和发展思路,陈官屯镇24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村级成人教育学校,每个村成校都建在村委会。因此在村成校的目标发展规划中,以“办在社区,为了社区”为指导思想,采取社区化的原则、方法、手段和途径并以社区化发展为目标,以“本土化、集约化、人文化”为基本要求,以师资力量就地取材,教育资源就近挖掘,教育内容结合社区发展为基本做法,以达成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协调一致的联动机制,共同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至今各村成校专职教师24人,兼职教师44人,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配备齐全。其中二街、吕官屯、高官屯、西钓台被评为2016年度村级示范校。

(二)以社区健康发展为导向

开展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为丰富教学内容,我们首先不断充实培训中心的师资库和志愿者队伍,将社区内外有专业特长的、知识层次高的社会知名人士,如江境、张学升(书法)、吴万选(绘画)中小学优秀教师(退休教师)胡毅、常子武(写作)等等、镇宣传部门的领导、卫生部门的医务人员以及镇成校的教师作为授课教师,先后在各村成校开展了书法绘画、健康养身、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家风家训、未成年儿童教育)、专业技能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还聘请派出所的民警讲解了《老年人的交通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置》、《社会治安与和谐社区建设》等内容,初步形成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并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各类表演、和社会公益活动,开阔了她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组织每个村组建文化娱乐特色团队,挖掘各村活动特色,例如,纪家庄的评剧团、小车会、高官屯的河北梆子、一街的夕阳红秧歌队等等,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活动队伍。为优化队伍建设,我们定期在镇成校活动中心聘请专业人员,对各村骨干进行进修辅导、学习深造,为社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培养有生力量。2017年6月26日聘请区文化馆舞蹈教练朱老师,在培训中心为54名中老年舞蹈爱好者排练广场舞,提高每个队伍的整体素质,丰富她们的文化内涵;

(三)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举办各类技能培训

按照《天津市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开展新型职业技能培训、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劳动力转岗再就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已成为成人教育学校的重要任务。因此,本镇成校把任务指标分配到各村成校,加强培训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与区农业种植综合服务中心、劳动局联合,利用镇党委在各社区安装的网络平台,结合本社区生产实际和人们需求,先后在曹村、西钓台、吕官屯等村成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及性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围绕培训专业种植群,编课程,突出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在培训形式上创新培训模式,探索出“理论授课+观摩交流+实践操作培训模式”,应用于生产实际。在西钓台村成校,依托西钓台“芹菜”“西红柿”“葡萄”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基地,由讲师团、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蔬菜专家针对种植户的需求,定期开展了先进的芹菜、西红柿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讲座,并在示范户徐国增、赵振通大棚内进行实践操作。在葡萄大棚种植园,聘请天津市林果所专家李树海等对西钓台葡萄园进行技术指导,现场为葡萄种植户解决种植管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如棚内温湿度怎样控制、雨后规避病菌侵染、霜霉病的预防、整枝蔬果等技术措施,为葡萄后期管理获得丰收打下基础。在曹村“梨树”基地针对“黄金梨、皇冠”两个梨树品种,定期开展种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讲座。聘请天津市林果所专家胡宗惠,带领种植户在曹村梨树基地进行了剪枝技术操作。实现了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对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准确解决问题,及时推广先进技术,及时科技服务。在吕官屯中天高科合作社大棚甜瓜、西瓜、蔬菜育苗基地,针对本村实际情况重点推广了甜瓜新品种、哈密瓜等新技术,并结合实验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经过两年来的培训,全镇有315人取得了种植专业新型职业农民技能专业合格证书。

(四)盘活现有资源,建立健全培训基地

为落实重点培训项目和内容,确保劳动力需要培训与农民技能培训与实践课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我们按照理论课分散在各村学习,实践课统一集中在高技能劳动力培训基地,西钓台“农民田间学校”进行培训的思路,充分盘活现有资源,进行培训项目的规划设计。为了提高培训质量,2017年我校又投资3万余元,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备和室内配置进行了装备。两年来,在西钓台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实践课培训达400多人次。先后引进新品种8个、新技术研究5项。并涌现出许多像徐国增、赵振通那样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种植能手。他运用新品种、新技术在自己的蔬菜大棚对西红柿采取了蜜蜂授粉,提高西红柿产量20%左右,形成了自己的专项技术,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作用。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乡镇成校要创建一套较稳定、具有推广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运行模式,需要解决长效运行机制的问题。第一领导重视把成校的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规划当中,并保障培训任务的分解和经费的支持;第二成校与其他单位资源整合与共享搞培训,必须建立一套稳定的、可行性的运行机制。第三要精心组织,扎实培训。培训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即专业设置与农业生产需求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推广技术相结合,课程内容与农民需求相结合,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吴宝芸 单位: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