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成人教育中微信的协作学习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人教育中微信的协作学习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成人教育中微信的协作学习的应用

摘要:首先,阐述了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基于微信的协作学习的优势;然后,以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的部分课程为例设计并开展了基于微信的协作学习教学,并对实践结果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经过协作学习的教学后,学员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进一步在成人教育中推广基于微信的协作学习模式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成人教育;微信平台;协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学员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动的一切相关教学活动。协作学习理论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研究传统课堂环境模式下的协作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模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目前,网络协作学习已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成人学员中开展协作学习的优势1.成人学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因为学习背景、工作背景、生活经验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学员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较大差别。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员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并及时解惑,而另一些基础较好的学员希望在课堂上能有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为了满足这种不同的需求,需要在课堂上采取分组协作的方法,根据学员的能力差异分配不同的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员通过小组协作来取长补短,各有所获。2.成人学员的特点从思维方式看,经过之前的教育和工作的训练,成人学员已经形成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工作中与现实社会的接触,他们比较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并且思维活跃,有一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协作学习强调每一个学习参与者对协作学习开展的重要作用,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因此小组协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有较强的可行性。

(三)学习交流平台的日益更新在成人教育中原有那些BBS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员对于较大信息量的需求,不具备即时通讯功能的特点让这种交流方式缺乏聚焦性和充分的互动性。目前蓬勃发展的微信平台正好契合这一交流需求。截至2019年,微信作为一种最为便捷和广泛的集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为一体的APP,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通过微信,可以方便地建立以微信群为组织方式的学习小组,群内可以共享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语音和文本的互动,实现自然对话方式的直接互动;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分享至指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好友。利用微信群,学员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知识共享与协作。

二、研究内容

基于微信的协作学习为现代教育中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解决了学员因工学矛盾和家学矛盾而无法经常到校集中交流的困难,可以使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交流,而且学习反馈比较及时,能够更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一)协作学习的准备工作1.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来建立协作学习小组为了更好地发挥协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在组员数量和人员搭配等方面采取一定的策略。首先,组员数量适中。一个组中人数太多会造成一部分组员搭便车现象,而影响其他组员参与的积极性;人数太少又不能充分发挥组员间取长补短和协作互助的优势。参考以往研究的经验,一般以4-5人为宜。其次,组员在能力上最好体现纵向的层次性和横向的互补性。纵向的层次性指的是专业能力方面有不同水平的阶梯性差别;横向的互补性指的是组员中可以各有所长,组织能力较强的组员作为组长来协调全组工作,专业知识较为突出的组员作为学习引领者,文字表达较好的组员负责记录和整理,等等。2.采用约法在先的原则规范群内交流内容目前,很多以各种专业目的建立的微信群中逐渐会呈现与建群目的无关的闲聊,从而影响整个群的讨论聚焦性。为此,必须在建群之初的集中讨论中就要明确,群里不出现与本课程无关的讨论内容,该项要求将作为对学习小组的考核内容之一。

(二)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开展1.采用网上网下融合的策略设计协作学习协作学习需要教师设计网上网下融合的教学策略。可以结合学员网上自学和小组网上协作学习,充分利用学员的碎片化时间,发挥网上交流周期长的特点。也可以教师面授指导和小组集中互助交流,夯实学员的基础,解答网上交流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图1是以计算机专业的《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循环结构”单元为例,进行的网上网下融合的教学设计。图2是以行政管理专业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分析”单元为例,进行的网上网下融合的教学设计。2.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协作学习形式网上协作学习的形式不是仅有单一的讨论,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协作方式。(1)重难点问题的交流在面授课程和网上自学以后,一方面教师会布置相应的课后思考题,另一方面学员也会存在不同的疑惑之处。这种分组网上交流的方式,既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压力,避免了教师在班级大群中答疑解惑时疲于应付的情况,也使交流的问题相比班级大群更有聚焦性和针对性,增加群中成员的关注度。上面展示的网上网下融合的策略中就存在该种协作形式。(2)协作完成任务理工类课程一般都有较多的实验和实训,文科类课程也有较多发散性的探讨和论述,对于一部分学员来说,这些任务光靠个人无法顺利完成。为了减少学员因困难过多而造成的挫败感,我们把这些任务交由学习协作小组来完成。上面展示的网上网下融合的策略中也存在该种协作形式。(3)小组竞赛这种形式是协作任务的升级版本。教师给各个学习协作小组布置综合性的任务,完成任务后除了提交相应的文档以外,还要由小组的一位成员来介绍任务的完成情况,该成员由其他小组来指定,这势必要求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确保每位组员都能理解。这种竞赛方式有助于在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杜绝微信群交流中的“潜水”现象,因为小组的汇报效果将取决于组内最弱成员的水平。(4)针对难点制作学习资源包针对课堂上的一些难点问题,由学员进行分组制作学习资源包。学习资源包的种类可以有撰写的教材式的讲解文字、制作(或修改)的相关知识点的课件资源、学员录制的视频资源等,由组内学员分工完成。该种协作形式有两大好处,一是学员制作的课件更接地气,更易被学员理解;二是促使学员站在“授课”的高度来理解知识点,要在自己“吃透”的基础上通过表达让别人理解该知识点,拥有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觉。3.根据不同的协作需求而采用相应的交流形式微信中存在文本、语音、视频等不同的交流形式,可满足不同的协作需求。当学员们在进行深度的探讨时,一般需要方便清晰地看到所有交流记录,所以适合采用文本(加上截图等)的交流形式;当学员们在进行头脑风暴类的思辨活动时,一般需要话语随着思维而倾泻,所以适合采用音频交流的形式;当学员们需要获得类似面授课堂中的效果时,往往适合采用视频交流的形式。

(三)协作学习的反馈评价为了及时了解协作学习的效果,每一单元后的反馈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每个小组整理好学习日志,主要是交流讨论的记录,可以是文字整理配上微信中讨论的截图。另一方面是教师布置的项目制作成果,需注明每位成员的贡献,有的项目在面授课上要进行交流展示。

三、有效性分析

(一)调查概况我们挑选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的两门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和《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探索。为了对实践探索的有效性做出客观的分析,我们对参与协作学习实践的210位学员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08份。问卷发放和回收历时一周,采用了SPSS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主要从协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学员开展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两个维度展开,共有7道单项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

(二)调查结果1.各个层次的学员都有所收获,认同度较高在调查中,39.42%的学员认为他们在给同组成员的指导过程中,使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这些学员基本上包括了24.04%的成绩优秀学员和一部分成绩良好的学员;37.50%的学员认为学习协作解决了学习中的很多疑惑,消除了他们始终跟不上学习节奏的困难;22.12%的学员认为学习协作锻炼了他们个人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只有0.96%的学员认为收获不大。绝大部分的学员对继续开展协作学习抱着积极的态度,51.44%学员选择了“非常愿意”,43.27%学员选择了“较为愿意”,4.33%学员选择了“一般”,0.96%学员选择了“不愿意”。2.协作小组解决了组员的大部分疑难问题当学员在网上自学和参加了教师的面授课后,会有一些疑难问题提交到协作小组中讨论,当小组中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时再提交给教师,调查统计了这些提交的问题占总问题的比重,发现小组内解决了绝大部分的疑难问题。55.29%的学员选择了“20%以下”,28.37%的学员选择了“20%-39%”,13.94%学员选择了“40%-59%”,2.4%学员选择了“60%-89%”,没有学员选择“90%以上”。3.学员开展网上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激发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员对基于微信的协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还是颇为欢迎的。按照票数从高到低排列,各种教学形式依次是重难点问题的交流(58.17%)、协作任务的完成(29.81%)、小组竞赛(8.17%)和针对难点制作学习资源包(3.85%),没有学员选择“都不感兴趣”这一选项。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到,学员在协作交流时对于微信中文本(包括截图)、语音和视频的欢迎度也是不同的。86.06%的学员认为文本(包括截图)最为常用,7.69%的学员认为音频最为常用,6.25%的学员认为视频最为常用。4.对进一步提升网上协作学习提出了意见对于基于微信的协作学习,学员们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学员不同的表述进行了归纳整理,占最大比重的是三大类,依次是作为社交软件的微信在学习功能方面的欠缺(56.73%)、协作小组中分工不明确而影响了组内成员的交流积极性(32.21%)、有些学员在协作学习中跟不上整个团队的节奏而只好潜水(7.21%)。

四、研究启示

本次探索为进一步在成人教育中实施基于微信的协作学习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启示。

1.以微信为主,善于借用其他软件的协助作为社交软件的微信本身并不具备学习软件的一些功能。所以,在协作学习中可把微信当作组内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平台,再借助其他软件作为帮手。比如,通过QQ的远程协助功能对组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的辅导,通过录屏专家录制小视频进行分享,通过金山文档实现组内多人协作编辑文本,通过百度网盘实现组内大文档的共享。

2.积极引导,倡导小组内既有协作又有分工首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员都意识到学习协作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应当挖掘每个小组中的“核心学生”,发挥其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要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帮助引领组内学员,会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程度,远远优于“知其然”的单纯知识获取的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和“核心学生”及时与后进学员进行沟通,鼓励和督促他们积极参与协作学习,让他们意识到协作小组是为他们搭建的一个随时可以答疑解惑的平台。其次,在各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每位成员的分工,可以根据其所长和水平高低安排适合的工作。这样既可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又消除了他们的怠惰心态。

3.加强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小组协作学习使大部分的学员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在组内进行了消化解决,教师不必疲于应付各类重复的答疑,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做好教学的整体设计,实现网上网下的更好融合,实现集中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更好融合。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能力需求,教师需要挑选难易适中的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如果任务太过简单,学员会找不到成就感而厌烦这种学习模式;如果任务太过困难,学员会失去协作学习的兴趣而影响其有效性。当然,随着小组内学员水平的逐渐提高,任务的难度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超,李靖霞.QQ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11):84-85、110.

[2]李玉霞,杨亮星.浅谈微信平台下的网络协作学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2):110.

[3]柳瑞雪.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协作学习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11):43-52.

[4]周玲.混合学习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8(08):14-18.

[5]王晓玲.微信与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98-102.

作者:徐辉 童子荣 赵广平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