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人教育反思及前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自从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对成人教育正式立项以来,已过去20年。回望20年历程,成人教育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取得不凡的成果。其重要标志就是:其一,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科研建制,研究活动不再是一种仅限于个人的自发行为,而是一种由社会组织起来认识、发展成人教育的活动;其二,建构了专门的话语表达空间,研究活动有了对话与互动的平台,研究成果有了传播与交流的机会;其三,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成果,成人教育开始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其四,逐渐成为推动成人教育发展的力量,各项研究作为一种知识创新活动,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只要其符合客观规律、顺应客观需要,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成人教育实践与发展产生了有效的推动或正面的引领作用,并构成为成人教育图景中的科学知识总合。然而,过去的20年,又终究是成人教育研究混沌初开的20年。正是在这跌宕起伏之间,留下了它的诸多幼稚与不足,即便时至21世纪的今天,其种种缺憾还在依然继续着、蔓延着。
(一)成人教育研究的缺憾
从相对比较深入的层面来看,其缺憾主要表征为以下方面。
第一,“管窥研究”多于“全景研究”。为使成人教育获得理解与认同,故其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曾经一浪胜过一浪,目的大都为了张扬它在社会进步中的意义与作用,进而标榜其价值,彰显其地位。此举固然打开了成人教育与社会对接的窗口,有利前者从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的边缘地带移向中心位置。但凭心而论,这类研究往往仅属基于成人教育某个领域与社会发展某个侧面相对应的“管窥研究”,而失去“全景意识”的研究活动决然无法对双方整体证明太多,引领太多。
第二,“一般思辨”多于“深度研究”。在成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中,还有一种情形就是,限于浮面的一般思辨性研究多如牛毛,而真正能够渗透其中、切入内里的深度研究则寥若晨星。“浅论意识”导致潜思缺失,“泛论倾向”导致精思沦丧,加之这些研究又常因社会本位意识超强而脱离教育主体,因求证意识淡薄而缺乏转化行动。没有深度、远离精湛的研究结果,其生命力、经久性必定难遁折扣大打的命运。
第三,“临摹研究”多于“原创研究”。随着学位授予点的建立与扩大,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悄然而起。但到目前为止,袭人故智、萧规曹随的倾向依然严重———所有结果当中,留下更多的便是对一般教育学科框架的临摹与推演。原创研究的匮乏显然使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还没有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逻辑起点,而逻辑起点缺失,必定导致路向迷茫,路向迷茫又必定导致结果谬误。
第四,“教的研究”多于“学的研究”。汗牛充栋般的研究著述表明,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教”的研究偏好远远胜于“学”的研究兴趣。“教师中心”、“教学中心”、“学校中心”俨然没有太多松动,“学生中心”、“学习中心”,至少是“教—学双中心”理念依然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单相意愿、偏颇选择的结果,留有余地说,是事倍功半,尖锐一点说,是缘木求鱼。
第五,“封闭研究”多于“开放研究”。成人教育研究还更多地陶醉于自身较为狭隘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而较少能在一个更加开放的背景下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社会三大理念交叉起来进行探究,以致迄今无从捕捉其与此三大理念的紧密对接,无从发现其与此三大理念关系的深入破译,更无从感受成人教育促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推进学习社会的社会认知与民众认同。在倡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创建学习社会的时代进程中,成人教育研究若依然游离对此三大理念的积极探索,忽略它们之间互动关系的主动思考,便完全可能使前者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的关系永远难以澄清,而其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发展动力、前进方向等也许永远只能是模糊一片。
(二)成人教育研究缺憾的原因诊断
通过对来自研究者主观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说到底,所有缺失、所有抱憾,最根本的缘故,就是因为对成人生活世界的远离,最深层的缘起,就是因为对成人精神家园的漠然。因为“远离”,导致研究者“职业意识”式微,无法使研究田园变得肥沃;“责任意识”失落,无法使研究空间变得开阔;“使命意识”丧失,无法使研究事业变得生机盎然。易而言之,脱开成人,远离其缤纷世界、无视其斑斓生活,聊以自得地大谈“教育”,其实质只能是一桩桩弃“成人之本”而不顾的“买卖”。毫无逻辑前提、无源之水般的作为,所能留下的,也许除了空洞还是空洞。因为“漠然”,致使研究者“研究热情”萎顿,不可能对深入探索奉献力量;“研究激情”脆弱,不可能对不断追求奉献执著;“研究豪情”匮乏,不会对新的开拓奉献毅志与坚定。换而言之,脱开成人,漠视其纷縕而鲜活的精神,澹然其灵动而闪亮的灵魂,聊以自娱地空谈“教育”,其实质只能再一次成为一笔笔舍“成人之本”而不顾的“交易”。毫无逻辑根据、无本之木般的作为,所能呈现的,也许除了苍白,也只能是苍白了。
二、成人教育研究前瞻:纲领与行动
成人教育研究的价值在于实现对成人学习现象的真正认知,对成人教育实践的正确引领,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乃至创建学习社会、促进人的终身全面发展产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一)成人教育研究新纲领
成人教育研究以往所存在的“缺失”与“抱憾”及其根源一旦被确认,那么,攻克其缺憾的未来“良方”,即必须重构其研究纲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就是要求成人教育研究走出庭院深深的书斋、跨越高墙巍巍的校园、摆脱相沿成习的束缚、冲破传统戒律的藩篱,能够义无返顾地“回到事物的本身”,即“回到事物发生的本源”,“回到事物存在的本体”,“回到事物演进的本位”。也就是说,未来的成人教育研究必须直面成人———直面他们最真实的社会境遇与最本真的社会生活,直面他们最真切的发展需求与最真实的人生向往,基此洞察、了解、分析和阐释他们的教育与学习问题,从而真正形成现实生活与教育的对接,真正实现人生发展与学习的契合。总之,凝聚在这一纲领核心部位的精髓,就是奉献给成人教育主体以义不容辞的生存关切和深切入微的生命关怀,并将关于教育与学习活动的一切思考与行动去服务于其生命延续的不同阶段,覆盖于其生命发展的整个过程;去服务于其生命构架的所有侧面,归宿于其生命存在的全部意义。
首先,从根本上杜绝仅仅抓住成人之概念,全然忽略成人之存在的现象,从而使成人教育研究的人本精神与人本关怀、民本精神与民本关怀真正弘扬开来,使“学习中心”、“学习者中心”理念切实张扬开来,并将此真正融入到成人教育实践与发展设计之中。
其次,为成人教育“研究什么”、“到哪里去研究”、“如何进行研究”和“为什么而研究”等一连串疑问找到最为适切的答案。也就是说,它必将清除经验重复的陋习,克服闭门造车的弊端,清除步人后尘的拙劣,消解蹈常袭故的无奈,结束“重教薄学”的惯性,击溃追名逐利的歪风,制止进取意识的颓丧,真正建立起逻辑演绎的原点与基础、土壤与空间、途径与方法以及目标与方向。
再次,重构研究者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必定重燃研究者的探索热情、追求激情与开拓豪情。由此,成人生活将得到生动的诠释,困境将得到深刻的洞悉,而其精神将展现它的希冀,灵魂又将表襮它的期求。最后,进一步明确成人教育研究的神圣职责与崇高使命。职责的神圣与使命的崇高,决不允许漠视成人教育主体社会境遇、社会生活之任何借口的存在,更不能容忍“忽略成人教育主体的身体、性别、智能、情感、社会以及精神等各方面存在”①及其发展困境、发展需求之任何行径的出现。
总之,无论是对成人教育一般研究活动而言,还是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而言,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决然是其存在与发展的灵魂所在,也必定是其未来一切研究活动所应采取的基本态度与方法论首选。唯如此,成人教育研究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它的理论原始动力,提升它的理论解释能力;切实改变它的理论面貌,漾溢它的理论神韵。同样,也只有高举这一纲领,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它的学科建构依据,获得它的学科发展生机;切实确立它的学科个性,彰显它的学科风骨。基此,不失本原地构筑起它的话语体系,以最终为成人教育实践的未来发展奉献真正的理论智慧与巨大的逻辑力量。
(二)成人教育研究新行动
新纲领必然约定新行动。为了使成人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真正胶着,为了使成人精神家园与学习田园切实交融,前瞻成人教育研究未来,它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行动。
1.解析成人群体结构
成人世界庞杂而纷繁,不同的社会角色、生活状况构成了不同的成人群体。成人群体结构解析是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需要采取切实行动的第一选择,更是深入研究成人生存境遇以及一系列教育与学习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当成人拥有教育权、学习权已为整个国际社会所认同,并当认知发展到现今水平———成人群体多元构成需要教育有所不同作为的角度来分析,若仍然简单地通过与儿童及其教育的比照,来呼唤成人一般的教育需求与强调其一般的社会意义,或仍然一味通过这种对比方式来揭示成人整体的心理、社会与教育差异,显然已经变得过于笼统与含糊,已不足以切入到成人世界构成的内里,以更显多样性、更具指对性、更见真实性地发现并确认成人群体因其不同的构成而面临不同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教育与学习问题。当今中国的成人世界,其构成极其复杂。若要真正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未来的成人教育研究就必须首先解析、梳理成人群体结构之纵横,了解、熟稔不同的成人群体及其特质,并关注他们的演进与变化。不失动态意识地先行解析,厘清成人群体的构成,是实践成人教育研究新纲领必须迈越的第一道门槛,其意义全然在于促使富有人本、民本精神的光芒充分张扬它的透射能力,富有责任、使命意识的关怀充分显示它的切入能力,从而能够真正细致入微地发现不同成人群体的不同社会境遇与生活境遇、不同需要与不同追求。可以预见,成人教育研究完全可能还会因为新视角的出现而形成对成人群体与儿童群体进行整体对比或讨论的需要。但是,更可以深信,为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而采取实际行动必须首先落脚于其不同的构成,而这一行动又必然会对成人群体的整体认知产生更为深入和完整、更为真切与有力的支撑作用。
2.关怀成人生存境遇
成人群体的实际生存状态表明,其境遇同各种社会元素及其变迁之间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既可能是一般的联系,也可能是特定的联系;既可能是直接的联系,也可能是间接的联系。据此,可以举例、设问,并与成人教育链接起来形成如下追问。科学技术进步、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制度更新、职业环境嬗变、生态环境透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生活数字化,等等,从总体上说,它们正在使成人世界面临怎样一种科技境遇、经济境遇、文化境遇、生态境遇,正在使其生成怎样一种企盼,孕育怎样一种追求,而所有这一切又正在赋予成人教育怎样一种崇高的使命?它们正在使不同劳动者群体处于怎样一种特定的就业境遇、创业境遇、职业境遇、发展境遇,正在使之萌生怎样一种特定期待,酝酿怎样一种特定希冀,而所有这一切又正在规定着成人教育应当担负起怎样一种特定的责任?社会转型、经济变革、文化更新、价值观念更迭、城市版图扩张、居住方式改变、社区建设加速、老龄社会来临、代际关系嬗变等,它们又正在间接或直接地对成人群体的城市、社区、邻里、家庭生活以及劳动、文化、精神生活等境遇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并导致其在职业生活、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人际关系以及自我发展的意义与价值范畴中正在期待怎样一种新的前景,守望怎样一种新的未来,而所有这些热望与憧憬又正在规定着成人教育必须承担起怎样一种艰巨的任务?总之,给予深切入微的生存关照与生命关怀,必定使得成人群体特别是转型时代的平民群体、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其社会境遇、社会生活能够得到生动的诠释,其生存困境、发展需求能够得到真切的表白,其精神追求、心灵向往能够得到深刻的洞察,也必定使得对于其教育与学习问题的探索和演绎,能够真正确立起切实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空间。
3.解读成人学习行为
放眼成人学习需求,可见它们主要生成于如下四大空间。社会变迁空间———社会构成元素及其变迁,在对不同成人群体生存境遇产生不同影响,使之面临新遭遇、新困境或形成新憧憬、新向往的同时,它们又由此对其乃至其中的每一成员提出了不同的适应与发展要求,从而生成为一个个真切而鲜活的学习需求。这些学习需求既可能生成于社会变革与因应遭遇之间,也可能生存于社会变革与摆脱困境之间;既可能形成于社会变迁与发展憧憬之间,也可能形成于社会变迁与未来向往之间。总之,任何成年群体及其每个成员在社会变迁条件下,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发生飞速而深刻变化的时代,谋求“智力”上与“精神”上的不断装备,增进应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将成为永续的学习需求。社会角色空间———任何成人群体的任何成员,都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俨然规定着不同的角色任务,而履行不同的角色任务又必将引发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为劳动者,必在职业世界变幻中确立特定的学习需求;作为文化承载者,必在文化承传中产生特定的学习需求;作为国家公民,必为履行职责与义务而形成学习需求;作为家庭主要成员,必为胜任父母角色而发现学习需求;作为社会中坚,必为应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而萌生学习需求;甚至到了老年,还有一个如何回应晚年生活变化的问题。至于一生中人生角色可能发生的不断转换,又必定形成新的角色任务,而其又必再孕育出新的学习需求。终身发展空间———人是生理方面的“早产儿”,也是心理与社会成长方面的“早产儿”。情况就像埃德加•富尔所说,“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②从人的发展来看,个体进入成年及其不同阶段,都有可能使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生活模式与新的生存境遇或新的发展要求产生巨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恰恰又成了繁衍学习需求的巨大空间。人生经历空间———人,需要走过具有普遍特征的发展阶段,但又会有其特定的人生经历。这些特殊的人生经历或者说人生变故,如职场变化、职业中断、婚姻解体、意外事故、罹患绝症等,同样会演化成一个个奇特的需求空间,演变成一个个难以预想的学习需求。来自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固然可能发生重合,但纷繁需求必然来自多元空间,多元空间必定产生纷繁需求,这是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而成人教育的实践恰恰从一开始就源于不同成人群体、不同成年个体的学习需求,并且可以预见,它的未来发展必将更加仰赖于此。故而,对于成人学习需求及其变化的关注,不仅是解读成人学习行为这一行动的核心任务,更是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的重要体现。自从人类对“自我再生产”———教育与学习问题有正式研究以来,谁也不曾反对过“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等原则。可以说,只有充分辨识成人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的“同”与“异”,如此原则才能真正得以体现。由此,在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的大前提下,关照成人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又成了成人学习行为解读行动中的重要任务选项。然而,说到底,关注成人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等,往低端说,即是关照每个成年群体及其所有成员在不同生活空间与生存境遇下,其学习行为基本而特定的元素;往中端说,即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权利与学习机会;往高端说,即是关切他们的生活模式与生活质量;而往终端说,即是希望社会所有成年人员都能够成为自我存在、自我生活、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主人,都能活出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精彩。
4.构建教育支持系统
成人教育研究于此呼之欲出的再一项重要行动,就是坚持以坚定的人本、民本之魂,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去设计与建设四大支持系统。其一,坚强的理论支持系统。教育界,甚至是成人教育内部,常闻一种让人郁闷的声音:成人教育,实践丰富,理论匮乏。虽难以苟同“理论匮乏”即“一贫如洗”,但是,它的薄弱、不足确实显而易见。尤其重要的是,在成人教育实践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和严峻挑战的时代,又多么迫切需要获得更加适切的“理论解释”与“理论引领”。所以,成人教育研究时至今日已刻不容缓地需要建设一个坚强的理论支持系统。而最具先行启动意义的三条路径选择是:经验提升、学科跨越与国际比较。(1)广泛实践而积淀的丰富经验,必须经由精心筛选、理性思辨,以提升到具有充分解释与引领能力的理论界面,甚至通达到充满逻辑与智慧力量的理论高度。当下应特别坚守的是:将成人教育置于人与自然、社会共同和谐、持续发展背景下研究的原则;将成人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社会思想指导下研究的原则;成人教育与社会变革、发展俱进,与个体成熟、发展共进研究的原则。力求杜绝那些或“实”得不予任何理性思考的糙物,或“虚”得不见任何实践印证的泡沫。(2)成人教育与社会以及人的各种存在范畴有着极其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必须放弃简单演绎教育学概念的做法,而更多地深入到哲学、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乃至有关自然科学等广泛涉及成人世界研究的学术领域,以宽阔的学科视角去洞察、诠释鲜活的成人生活田园,以多样的研究途径去探寻成人教育实践及其学科发展的方法和话语。(3)成人教育堪称一项“世界运动”,但中国有中国的实践与传统,国外有国外的探索与创造。在其研究的跑道上,不否认发达国家走得更快、行得更远。既重本土情感的理论畅想,又具国际视野的学术对话;既专心致志于本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又浓彩笔墨于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新世纪的成人教育实践必定能够寻找到更加明确的路向。
总之,生产无可替代的话语体系,已经不存在任何拖沓的借口;建设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系统,已经不存在任何迟疑的托辞。其二,和谐的环境支持系统。成人教育半个多世纪留下了蹒跚、蹀躞乃至颠簸、坎坷的脚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宏观生存环境还远未为之提供足够的支持力量。换而言之,构建法律支持系统、政府指导与协调以及社会参与并互动的组织支持系统、劳动与教育或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时间支持系统、时空充分利用且媒体广泛参与的舆论支持系统、学有所获或学有所成的评鉴支持系统等,都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人教育研究需要对之作出重点选择的课题。这些课题一旦有所突破,那么,就有可能为成人教育创建出一种洋溢和谐气氛的宏观生存环境。其三,有力的运作支持系统。打造财力、物力、人力三足鼎立的成人教育运作支持系统势在必行。因为,以时下微不足道的集资途径、差强人意的教学设施、战斗力脆弱的人员队伍,是无论如何难以真正支撑起我国近十亿成年人口之教育大业的。现实的目标就是:为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建设寻求出路,打造有力的成人教育运作支持系统,是摆在成人教育研究面前又一项实实在在需要攻克的重大课题。其四,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支持系统。“成人教育学”在国际社会被定义为是“一门帮助成人进行学习的科学与艺术”。如果认同这种解释,那么,许多与成人学习特征格格不入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必须加以“回收”与“清空”,从而奋力构筑起一种充满科学神思与艺术神韵的成人教学支持系统。对于这个教学支持系统,此时此刻的想象与诉求就是:其灵魂必须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其目的必须实现“唯学历、唯文凭”转向“促进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其目标必须实现“唯知识、唯技能”转向“重态度、重素质”;其起点必须实现“以既成的知识框架为出发点”转向“以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其方法必须实现“以教师讲授为唯一”转向“多种方法兼容并蓄”;其手段必须实现“以书本、教师信息传播为唯一”转向“多种信息传播途径综合利用”;其时间必须实现“以定时制为主”转向“以弹性制为主”;其空间必须实现“以学校为唯一”转向“以社会为课堂”;其评价必须实现“以教师为唯一判官”转向“教师、学生、伙伴与组织的共同评价”;其功能必须实现“囿于知识、技能的教”转向对于成人学习者学习过程乃至生命旅程更大范畴的“激励、促进、咨询、帮助与引导”。显然,形成一门帮助成人学习的科学,完善一门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需要完成的命题还远非以上所列,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人感受到其任之重,其道之远。对于这些题目如若等闲视之、轻描淡写,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支持系统决然无法矗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