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的必要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近几年成人教育的舞台上,当随着“文凭热”而形成高潮的成人学历教育出现“滑坡”的时候,以高、中等专业技术岗位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以下简称岗位培训)却以它特有的生机诞生在成人教育的沃土上,并开始展现它的极强的生命力。岗位培训这种教育形式尽管还很不成熟,但是它的出现却受到不少研究部门的关注和工矿、企业界广大人士的欢迎。上海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题为《上海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岁:“成人学历教育的任务主要由普通高等院校和普通中学承担,成人教育逐步做到以职后岗位培训为主”。由此可见岗位培训在成人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成人教育中的教育概念是具有某种特殊涵义的。
它与一般教育中的“教育”概念相对称,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在于这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这种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教育需要不同。前者是与生活和工作的直接需要相一致的,后者则是独立生活和工作的潜在需要的反映.由于他们的教育需要不同,决定了两种教育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是为了帮助成年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进行的教育,后者只是为年轻人作为独立生活和工作的准备进行的教育。由于两种教育的出发点不同,决定了两者的驱动力不同:前者来自教育对象现实的生活和工作,是他们自觉选择的教育,后者来自教育对象未来的独立生活和工作,是他们不自觉接受的教育。由于两者的驱动力不同,决定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处的地位不同和两种教育性质上的差异:前者是受教育者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是一种由学决定教,由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学习的教育,后者是教育者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是一种由教决定学,由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的教育。从这两种教育质的规定性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理解成人教育应当是多元的、多变的、多层次的。从宏观上看,任何一种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古今中外,兴衰存亡的历史,几乎都是与教育联系在一起的。
在经济建设中的生产部门,浪费大、质量差都是与劳动者的素质和管理不善有关,而这与教育落后又紧密相连。不管从那一方面讲,也不管人们怎么来认识,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由于教育本身所具有很长的周期,所学的知识不一定今天就能用得到,有些是几天,甚至几个月,有些甚至推迟到几年以后才能真正用得到。二是经济效益的滞后性,教育需要相当大的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并不像生产领域或商品流通那样,马上可以得到直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教育上的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滞后的,而且是隐性的。然而岗位培训教育由于它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直接地为生产服务,育人和用人的一致性,能明显地扬长避短,有效地缩短周期,较快地带来经济效益。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教育的周期都是越短越好。因为各种教育的所起的社会功能不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又有直接和间接的区别,因此在周期的长短上不能有一刀切的要求。但是作为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岗位培训教育来说,它的周期短、收效快、反馈及时,比起周期较长、收效较慢的其他成人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失为一种优势。企业在经过改革逐渐成为一个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后,首先要考虑的应当是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正当的手段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进行成人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仅在于这一点。因此企业与其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在目前来说教育与生产相脱节,育人与用人相脱节,对企业并不急用或根本没有用的高等或中等学历教育,还不如从实际出发,按需施教,进行职后岗位培训,培养对企业直接有用的人才。而且企业用学历教育方式培养的人才其中不少是生产第一线的骨干、主办。
当他们读完高等和中等的学历教育以后,因为国家的人事,工资和其他方面的待遇和学历中成对应关系的,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凭借已经取得的“学历”挤进本来就相当臃肿的第二线当科室干部,或者以某种借口从企业调出,跳槽到其他部门或其他单位。另外,参加学历教育的人,即使是业余的,也要占用部分的生产和工作时间,这给企业的生产和工作安排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岗位培训从企业内部来说是局部定向的,接受岗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在接受培训以后原岗位不可能有大的变动,当然不存在跳槽的威胁,工学矛盾也不可能表现得十分尖锐。在这样的对比中,岗位培训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取消学历教育,但是这种学历教育本身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且在成人教育的主次上不能不有所侧重。不管怎样,岗位培训在成人教育中不能不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重要性将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产品结构的调整将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劳动力因本身的知识技术结构不能适应新产业以及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要求,必将出现结构性失业、求职者与职业空缺并存、求职者的技术知识结构与空缺职业所需的技术知识结构不相符合的局面。除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外,三个产业的比例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一产业比例急剧地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迅速上升,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因此有必要提供相应的职业训练,帮助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具有适度的流动性,使他们有能力从事新的工作。另外,在近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够对此加以利用、吸收和熟练的操作,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的这一发展时期,社会对于职业技术的教育的需求将迅速膨胀,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将成为这一时期整个成人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
许多国家正是这样审时度势,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捷径而走上发展的振兴之路。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日本企业能不断地得到大量受过良好训练的劳动力”。在美国,工业界用于技术职业训练方面的费用估计等于公共教育总开支的三分之一。我们的成人教育怎样选择各种办学形式的结构布局呢?有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来说是不无启迪的。故事说:一个哲人因渔夫不懂艺术而叹其生命的三分之一没有意义,又因其不懂数学而叹其生命的二分之一没有意义,又因其不懂哲学而叹其生命的绝大部分没有意义,后来哲人与渔夫同时翻船落水,渔夫问哲人会不会游泳,哲人回答他不会游泳。渔夫说,那你的生命立即全没有意义了。这里不是说企业培训“哲人”那样的人才不重要,而是说,在培养“哲人”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具有强大生存本领的“渔夫”。如果我们的企业一味培养“哲人”,而没有确立培养“渔夫”的战略地位,那企业在商品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即使培养了再多的“哲人”,最终也许将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众多的“哲人”,挽救不了企业翻船的命运,而且翻船以后,也不能组织自救,那只能自取灭亡。
但是,直到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部分人,把培养“哲人”为主要功能的学历教育作为一项应尽的义务要企业来承担,而把培养“渔夫”为主要功能的以岗位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作为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目标而鄙视,怎样看待这个现象呢?我们只有到更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中才能找到它的正确答案。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落后,使教育的物质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接受同等程度的平等教育,因此劳动者的受教育权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平等的基础教育即我们的宪法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第二部分是择优培养的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各种专门人才。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进行的成人教育,企业办了不少属于全日制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所应该办的教育,这有着一定历史的原因。“六五”期间,由于十年动乱,教育受到严重的摧残,使许多进入企业工作的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一方面是人才奇缺,一方面是大批青年没有受到应该接受的教育。在原有的集中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企业也要分担一部分的责任。
当时,人才无论由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谁使用,都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国家的,也就是说无论企业和国家都是一碗大锅饭。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企业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国家既不干预企业的正当经营,也不包企业的亏损。企业以上缴利税的方式为学历教育承担了一部分义务,按照我们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情况,大多数企业已经承担不下了,也不应该再继续承担义务教育以前的义务。当然,说企业没有必要承担学历教育的义务,只是强调不要把“培养职工上大学、上中专”的任务硬加到企业身上,并不是要剥夺企业进行高等和中等学历教育以及其他系统教育的权力。对专门的技术人才是培养还是不培养、多培养还是少培养,以及什么时候培养,用什么方法培养,完全由企业自主,企业可因不同情况而自行解决。企业一般不再全部承担进行学历教育的义务,企业培养人的任务是不是减轻了呢?当然不是。
谁都知道,企业的竞争在技术,而技术的竞争在人,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都要为自身的发展需要去培养人才,不重视人才的企业是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不过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培养人才的投资、投工要纳入成本,因此,企业在安排职土的教育培训的时候,不能不考虑:第一,必须是企业需要的,用得上的;第二,必须是速成的,能较快用得上的;第三,必须是经济的。从这些观点出发,是不难确立岗位培训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