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成人教育论文:陕甘边根据地成人教育思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人教育论文:陕甘边根据地成人教育思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成人教育论文:陕甘边根据地成人教育思索

本文作者:王晋林 单位:甘肃省委党校图书馆

陕甘边界地区历史上是经济发展极为贫困的地区,同样也是文化教育非常落后的地区。陕甘边界地区人民长期遭受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残酷统治和沉重盘剥,“绝大多数民众是经常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①P138这种经济社会环境导致了文化教育的落后,例如在甘肃华池县境内,当时四五百人中找不到一个识字的人;环县全县受过中等教育的也不过只有一两个人。在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中,刘志丹、等就开始以革命宣传的形式,开展了对广大民众的革命道理的教育。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把文化教育事业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各级苏维埃政府中都建立了文化委员会,结合根据地文化教育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提倡兴教办学的政策,先后创办了一些列宁小学,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

开办夜校、识字班等是开展社会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根据地党和政府在积极兴办学校教育的同时,为提高根据地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还非常注重发展成人教育,通过文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根据地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为增加群众的文化水平,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一些地方相继成立了成年人的夜校、识字班等,学习文化知识,在机关、部队及广大农村群众中普遍开展了识字扫盲活动。如“华池县各区开展了‘列宁文化运动’,成立了列宁俱乐部,民教馆等,先后在南梁、刘坪、白马庙、柔远等地办起了16处成人扫盲夜校和识字班,”②P331组织和动员农民群众识字认字,学习文化知识,认识革命道理。有关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在以简单的识字认字的基础上,还加以革命道理的宣传和讲解,并相继增加了默写、唱歌、时事、卫生等内容。这些成人教育的措施很大程度上使当地农民群众和红军战士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并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干部教育是陕甘边根据地成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干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干部学校教育。在陕甘边区革命斗争中,培养和造就一批忠诚于党、政治素质强、有一定军事指挥能力的干部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陕甘边根据地的党和政府把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适应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934年7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的文件中指出:巩固和发展陕甘边红军部队除了加强党的领导外,“最主要的是加紧教育训练,今后各连队的政治人员,一方面按照政治课程去教育,另外必须组织列宁室、识字班、政治研究会等以提高战士的政治水平。同时,特委责成革命委员会在后方开设军事政治学校,以训练大批的军政干部,这一任务在目前扩大部队开展游击运动的过程中最为迫切。”③P269

陕甘边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人在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重视培养和训练根据地党政军干部和骨干,对培养军政干部对于保卫和发展根据地有着深刻的认识,并身体力行参加干部教育活动。1932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整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时,刘志丹就在部队中开办了军政干部训练班。1933年,刘志丹等又在红26军中创办了红军随营学校,既学习军事知识,又进行扫盲识字,学习了文化知识。1934年3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红26军随营学校在南梁改名为“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成为一所为革命根据地培养红军干部和地方党政干部的学校。刘志丹兼任校长,兼任政委,吴岱峰、马文瑞、蔡子伟等党政军领导同志兼任教员。

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条件简陋,学校“住房全部是土窑洞,有些是在干校成立后,学员们自己动手挖成的,门窗因陋就简,用木材和木棍做成,室内盘土炕。……学员主要来自部队中下级干部,还有少量地方干部。没有什么正规教室和教材,给每人发根铅笔盒和一点麻纸,教员在台上讲或在黑板上写,学员们作笔记。干校的生活也简单,主食是黄米,蔬菜很少,但羊肉经常吃,大家叫它‘黄米杠子烂羊肉’,生活的很愉快。”④P50军政干校主要开设政治、语文、政权建设、军事技术及训练等课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多次来到学校检查教学情况,给学员作时事政治报告,军委主席刘志丹亲自讲授军事理论、游击战争等课程,对于提高学员的军事素养和游击战争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军政干部学校共举办了3期,第一期1个月,第二期70多天,第三期3个月,共培养出军政干部322名和10名号兵,先后被分配到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和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府工作,都成为陕甘红军和边区各级苏维埃政府的骨干力量,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广泛的群众性以及丰富的创造性,由此形成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的显著特点。

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以刘志丹、谢子长、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把成人教育作为文化宣传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宣传和教育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斗争,积极参加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建立工农民主政治的新社会。因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中,苏维埃政府利用夜校、识字组、民教馆等各种社会教育形式,及时宣传土地革命政策,从政治思想上启发和教育人民群众,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土地革命是劳苦大众从政治上、经济上翻身得解放的大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于是纷纷投入到土地革命斗争中去,以献身的精神积极参军参战、拥军优属、参加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以保卫所取得的成果。尽管根据地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的环境恶劣、条件差,但通过广泛、细致、深入的工作,根据地包括成人教育的各项文化宣传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对根据地的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群众工作、经济建设等各项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推动了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彰显出根据地成人教育鲜明的时代特色。

2.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是开展的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土地革命斗争,吸引和推动着千千万万的工农群众投身到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的斗争之中。在根据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工农群众为彻底摆脱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封建军阀的压迫,积极参加保卫红色政权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因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是在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思想、新文化为中心内容的。这种成人教育是以识字、认字、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要形式,以宣传、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巩固红色政权和发展根据地为主要目标,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正是根据地积极开展了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广泛的启发和唤起了劳苦大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热情,积极参加夜校、识字班等形式的成人教育,仅在华池县南梁、刘坪、白马庙、柔远等地就办起了16处成人扫盲夜校和识字班,并积极投入到这场土地革命的伟大斗争中,从而形成了陕甘边界地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从这一角度来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显示出了广泛的群众性。

3.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以刘志丹、谢子长、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陕甘边土地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坚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创造性的运用和实践红色政权理论的结晶。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他们创造性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陕甘边革命斗争的政权建设、军事斗争、、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不仅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在反“围剿”斗争中连成了一片“,成为西北人民解放斗争的旗帜”,⑤P166而且后来成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以及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为陕甘宁边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陕甘边根据地的成人教育也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成人教育以识字认字学习文化为基础,重视开启民智,提高群众政治觉悟和受教育的程度,同时把文化宣传融入到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如利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信天游、快板、说唱、秧歌等大众化的文艺形式抨击黑暗现实,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生活。如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长张景文,在开展组织妇女学习文化教育中,编写了“婆姨女子放开脚,长发剪成短毛盖,男当红军女宣传,革命势力大无边”等信天游,⑥P331鼓励妇女参加革命,争取自身的解放。根据地的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还密切的配合了苏维埃政府开展的破除封建迷信思想,解除陈规陋习,实行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活动,开展了“劝破除迷信、劝戒赌博、劝戒鸦片烟、劝禁止买卖婚姻、劝妇女放脚、劝男人剪辫子”为主要内容的“六劝”活动,⑦P113用新思想新文化教育影响群众,引导群众从封建思想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在革命根据地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与社会改造活动的紧密结合,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