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果为本之成人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顺应成人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质量评价要求。
成人教育本质上属于社会教育,它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必须广泛依托社会力量的参与,按需办学,依需施教,这就使成人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化和市场性特征。教育评价取决于社会,而学校培养人才的社会评价体系是相对滞后的。与普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使其人才的社会评价更为直接,社会问责的压力更为突出。成果为本教学的质量评估重心要从教育投入转移到教育产出上来,也就是要从教育激励、教育服务、教育资源等方面转移到能力和成果、成绩和效果上。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一直是成人教育管理中的瓶颈,如果教学质量以统一认可的学习结果来评定,无疑为成人教育办学乃至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实现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质量依据。正如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所言:“以成果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为多样化的教育体系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质量控制平台,使多样化和高质量得到有机统一。”③
2.提供符合成人教育本质特征的教学实践指导。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专业教育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形式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特点。成人教育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联系更为密切,但教学实践始终难以脱离“普教化”的倾向,开展契合教育本质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成果为本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教育系统,提倡人人都能学有所成,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其宗旨是既要满足当前教育目标设定的要求,又要适应学习者未来发展的需要。成人教育的对象个体差异较大,每位学习者都有其个性化的学习诉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时常对自身潜力没有充分的认识,无法真正体现自身的发展优势,而有限的教育资源又制约了成人学习者的发展成长。成果为本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强调因材施教,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从某种角度来说,成果为本教育理论突出了专业技术成果,强调按专业和实际工作的专业成果本身的结构方式组织教学,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对知识应用强调相关与必需,这与成人教育的实用性特征不谋而合,对成人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成果为本教育理论的成人教育教学结构分析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它突出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活动,以及教学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成果为本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注重教学的成果,其结构程序可包括教师对教学成果的准确表述、实现成果的教学过程,以及对已实现的成果进行评估这一系列完整的过程。
1.预期成果设立。
在教学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对构成教学的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决定教学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成果为本的教育理论强调教学投入与结果的契合,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估基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期待,因此,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尤为重要。一方面,要通过社会调查和专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就业者职业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学习者状况的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情况,在掌握社会需求与学生现状之间适配性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在理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学习需要,以此为依据进行转化,设计预期学习成果。由于教育对象和教学类型的多元化,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成人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和个人需求的可用之才,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毕业生,因此,课程成绩、毕业条件等本身并不能作为教学追求的结果。教学成果包括学生通过教学过程所应具备的素质、技能和知识这三个方面。由于成人教育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用性和即用性特点,学科、课程和培养计划的设计应更侧重能力培养,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背景,针对他们已有的知识、素质与水平实施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习者未来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指适应专业挑战以及顺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设立的成果目标将贯穿教育过程始终,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对学习者最终达到的结果有清晰的认识。
2.成果实现。
教学要取得成效,依赖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成果为本的教学结构是一个由以上因素组成的循环性过程,在学习结果得到明确描述后,就要通过过程与目标高度契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来达到既定的成果目标。成果实现是教学结构的核心环节。简单地说,成果为本的教学就是以一种能够测量的方式规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然后设计课程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关键是围绕成果目标,制定全新的课程体系,变革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开发。课程体系设计是其中的首要环节,根据专业预期学习成果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可能需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这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首先必须对预期学习成果进行分项论证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拆分组合,最后将相互关联的内容打包形成新的课程。同时,系统性地收集课程学习结果的相关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基于学习结果信息的持续改进。成果为本的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教学完成后则关注教学效果评估考核与教学目标的统一,这三个统一使该理念主导下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成效评估方面的操作更合理、信息更科学,也更易于为师生接受。另外,教学成果的达成是建立在教与学双方的联系和认同之上的,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成果的共同探讨和深入了解有助于教师预先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教学模式,促进成果目标的实现。
3.成果评价。
成果为本的教学评价是要根据这一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能否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做出系统的价值判断,其核心是对已经达成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常规来说,评估者要了解教育政策和评估策略,明确成果目标,明确评估的类型、重点和标准,检查所使用的评估方式是否有效、评估结果如何反馈应用等。成果为本的教学评估要求教学计划和过程能充分反映教育成果的功效和影响,强调评估的结果应有效应用于实践,从而改善教学的最终成效。对成人教育而言,评估一个学生是否取得学习成效,不是取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理论知识,也不是看考试成绩,而是在于学生是否较好地掌握了有利于走向成功的实用性能力。成果为本的成人教育教学评价应以成果目标完成度为参考,注重实效,强调现实和问题的解决,着眼于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以人才社会化为成果标准的评价指标,如学生是否能胜任工作要求、胜任的程度如何、学生学习后是否能达到其个人的目标期待,等等。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评价仅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掌握知识量多者被视为成功,掌握知识量少者则失去自信,这不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成果为本的教学理论认为,所有学生都有发展潜力,但每位学生并非等速发展,当其连续多次发展顺利时,发展速度会呈加速度提升,因此,要根据学生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水平和能力进行相应评价,体现既综合又富个性化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运用激励导向把学生引向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不断提高其学习成效。
三、基于成果为本教育理论的成人教育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把某种教学理论中的核心部分反映到教学过程中,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是教学思想或理论的具体化、操作化。成果为本教育理论下的教学策略就是围绕预定的成果目标,合理组织课程、教学和评估,让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能够获得成功。
1.成果目标的多因素考量。
成果为本的教育理论认为,成果指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它建立的前提是每位学习者都有权通过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获得成功。教育者要了解每位学习者的潜力,对他们的成功给予适当的期望,而不要受制于学习者的年龄、学习方式、学习基础等背景条件,这对成人教育尤为适用。设置成人学习的成果目标,要尽可能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结合学习者的需求和社会需求,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类型及个性分别对待。成人教育提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其专业设置往往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立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包括学生现状调研和行业企业需求调研。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职业素质能力、已有职业经验等;另一方面,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如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企业岗位用人情况、岗位能力需求情况和人才培养情况等。将学生基础现状与行业、企业的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对社会需求背景下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目标给予科学的判断,并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依据。预期成果是成果为本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它又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它将人才需求和课程教学之间衔接起来,对于成人教育来说,它是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成果。一方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根据教学资源、师资状况进行设计,确保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达到预期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要在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确保学生学成后能胜任岗位工作。具体来说,可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师资状况和教学资源条件,对学习需求进行转换和归纳,分不同模块(如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综合素质等)设计出分项学习成果,如知识性学习成果、能力性学习成果、态度性学习成果等,从而形成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预期学习成果。
2.课程建设的预期成果导向。
成果为本导向下的成人学习意味着重心由掌握学习内容转变到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传统的课程开发一切从预设的教学内容出发,而成果为本的课程开发则一切从预期的学习成果出发,教学内容在制定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之后得以明确。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人学习者的自我意识较强,学习目的相对较为功利,课程建设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本显得尤为重要。成人教育课程建设较为理想的模式是:先进行充分调研,对企业需求和学生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预期学习成果,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既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满足行业、企业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是预期成果,从成人教育的社会性特点来看,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个体发展是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以预期学习成果为纽带,将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是课程体系设计的核心。课程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对应式,即一项预期成果由单独课程完成;二是合并式,多项预期成果聚焦在一门课程,由一门课程完成;三是分解式,即预期成果需要进行分解,由几门课程来完成。④根据这一复杂关系,将课程在学科专业中的位置、课程之间的联系、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予以适配,使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实现学习与职业的无缝对接。从提高成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来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能够使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更有针对性,避免对已掌握知识的重复学习和对学生已具备能力的重复训练,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3.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设计。
成果为本理念下,每门课程都是相应的预期学习成果的具体体现,它有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明确要求,同时又给予教师充分的灵活性,只要学生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反过来,开发的课程在教师的有效实施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积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途径,针对每一项预期学习成果,设计多个相应的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课堂讲授、实验演示、现场参观外,还应努力探寻适合成人教育的综合成果训练方式,如符合成人学习特征的实训、企业实习等教学方式。特别是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带入工作现场,或者利用在职成人已有的工作背景,通过现场教学,使教学与工作实践融为一体。通过企业实习、以工代学和典型的实训项目,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考虑利用哪些资源,通过哪些活动来实现预期的教学成果。成果为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有着极强的内在统一性,这就决定了不同教学方法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即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致的教学成果服务的。为使所有的学习者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应针对成人教育对象个性多元化的现状,考虑给予不同学生相应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可能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达到一致的教学成果。成果为本的教育中,教学的成效以结果作为判断的标准,从目标确立到质量评价都更趋务实,因而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更有成效。通过成果为本教学而经历的学习过程和获得的能力,对学习者更有收益。
4.教学实施的多主体配合。
成果为本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整体配合的社会活动,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为此付出努力。以成果为本构建的教学过程,无论是学习完成后应达到的成果目标,还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评估的标准和实施,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此充分明晰,这样才能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达成理想的教学成效。首先,成人学习者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服务,使其增强参与终身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其次,教育机构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好课程计划,使学习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经验;要利用好各种资源,使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保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成功。再次,在制订计划并明确任务之后,应让教师明确教学策略,使其知晓教学是以成果为导向的,只有对成果为本的教育理论有了切实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进而有效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学习成果为本的成人教育教学方法的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都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教师长期开展专业实践,不断完善提高专业和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策略是以分析、反映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制定的。学生要有充分挖掘自身潜在能力的主观意识,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独立学习与思考,规划好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估,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并努力获取成功。
作者:李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