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景观设计中雕塑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景观设计中雕塑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景观设计中雕塑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将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作为新的追求。美丽的城市是人们宜居生活的第一步,在美丽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城市景观可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地。在这些城市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雕塑艺术,雕塑艺术在我国应用晚于国外,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为城市景观的美化增光添彩。但是,随着数量的激增,问题也随之出现,文章对雕塑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雕塑;景观设计;生活品质;城市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打造宜居城市,创建文明、卫生的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追求,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城市景观的打造为城市发展增添了很多光彩。城市景观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雕塑艺术,在西方国家雕塑艺术起步和应用较早。我国起步稍晚,但是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不管是在雕塑的水平还是数量上都有明显的提升,雕塑作为建筑和艺术的有机融合,正在通过独有的特点,向人们展现着城市风貌、风俗文化,很多城市标志性雕塑已经发展为旅游景点,但是雕塑艺术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之路也不是一马平川,雕塑艺术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让二者融合之路走得更远。

二、雕塑的概念

雕塑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是以木材、石材、金属、玉器等硬质材料或者石膏、树脂、黏土等塑料材料为原料,通过雕刻、熔铸等艺术处理,创造出具体或者抽象的完整的艺术形象,通过作品反映某种实物或场景,也可表达某种主题或者情感。雕塑作品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时,能够起到很强的装饰作用,同时以能够服帖、自然的融入景观当中,一方面可以实现实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性。

三、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拉近景观设计的亲和力艺术不单单是为了博物馆收藏而创作,更应当是服务于大众,愉悦于大众,实现真正的价值,这才是艺术的最终目的。雕塑,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城市景观当中,让人们在钢筋水泥、青瓦灰墙之间,通过雕塑作品的形象和色彩,让这些城市景观瞬间拉近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人们徜徉在城市景观之中,能够静心凝气,暂时忘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不愉快,让城市景观更具有亲和力,真正实现了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观赏放松的场所的目的。

(二)增强景观设计的活力和美感城市景观的设计要与自然融合,将雕塑艺术应用到城市景观中,让相对死板的景观瞬间“活”了,独立而完整的造型,各式各样的形态,甚至与花草、绿植完美地合二为一,都为景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让城市景观更具有观赏价值,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也可以迎合甚至提升人们的审美需求。当人们徜徉其中,能够从美好的雕塑艺术作品中,寻求灵感和想象,发现生活的美好,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甚至发展为一处充满城市特色的艺术景点,提升城市的艺术氛围。

(三)突出主题,凸显个性每一处城市景观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设计最核心的便是主题,景观中的一切建筑、花草、标识符号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雕塑作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能够一目了然的突出主题,艺术家能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雕塑的造型,表现景观中的各种精神和传递的情感。比如,在烈士纪念广场,一般会使用庄严肃穆的碑塔造型的雕塑,或雕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词,或雕刻所有烈士的名单和生卒年月等,以此来表达对烈士的追思。在一些城市的青年广场,突出的是活力和年轻这类的主题,会通过充满动感的一组运动的年轻人的造型雕塑来表现,既凸显了个性,同时也进一步深入了景观主题。

四、雕塑与景观设计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一)雕塑作品与景观融合性低很多城市景观在雕塑作品的使用或者引进中,只重视雕塑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完全考虑景观设计中的主题和整体融合性,导致了一些雕塑作品不能够完美地表现该处城市景观的主题和情感,将景观设计与雕塑作品割裂开来,非常不和谐。虽然花了很高的成本去引进了雕塑作品,但是无法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和谐美观。

(二)雕塑作品水平参差不齐随着雕塑艺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为了满足城市景观的需求,雕塑作品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数量的激增,反而导致了很多雕塑从、内涵、质量都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为了满足时间和数量的需求,城市景观中所应用的雕塑很多成了“速成品”,可能在一个月或者数个月之间便诞生了一批雕塑作品,很多雕塑作品没有深刻的内涵,形象丑陋,内涵低俗,更没有什么细致的打磨和精良的工艺,难以符合大众的审美,甚至让大众无法接受。城市景观中雕塑的社和最终是需要政府部门把关,但是机关部门人员对艺术的造诣并不深,造成了景观设计中的雕塑产品鱼目混珠,水平参差不齐。

(三)体制制约着雕塑艺术在景观中的应用城市景观多是由政府部门出资修建的,政府部门对每一处城市景观的设计都有其社会和政治的含义,突出的某一个主题,比如社会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青少年的教育、老年人的关爱,寓意深远,让人们在景观中游览时候能够受到心灵的感染。所以在雕塑作品的选择上,更重视的作品的深层含义是否能够表现主题,忽视了雕塑作品作为一项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进入到景观中的雕塑作品都是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把关准入,一些审核者并不是资深的艺术家或者专业人士,艺术造诣不够深厚,很多艺术家的优秀雕塑作品得不到政府部门的认可。

(四)雕塑人才断层雕塑是一门考验耐心的工作,也许花掉半年一年,甚至几年才能打磨出一件优秀的作品,很多老一辈的雕塑艺术家,手工匠人每天在工作室,面对的是一尊尊枯燥的,没有生气的石头、石膏雕像,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喜爱的雕塑事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面临着形形色色的社会因素的影响,选择雕塑这一冷门艺术的越来越少了,导致了雕塑人才的断层,年轻的雕塑艺术家越来越少。雕塑是专业性很强的艺术门类,虽然每年也有不少雕塑或者美术专业毕业的人才,但是真正能安心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才并不多,人才的缺失是阻碍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雕塑和景观设计进一步融合的途径

(一)利用整体景观,注重雕塑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景观设计必须以自然为基础,注重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尽量少的改造或破坏周围的环境,雕塑的设计也应当进一步和景观融合,违背自然的雕塑是毫无意义的。在城市景观中,雕塑的使用通艺术展览中的雕塑不同,更应当注重雕塑的实用性,雕塑设计应当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力求以雕塑为媒介,拉近景观与大众的距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公众的心理感受。避免一些耗资巨大,占用大量面积的大型雕塑,将雕塑的应用型作为重要考因素,比如水池中的雕塑可以将雕塑形态与水体流动完美结合,形成喷泉或者水流,技能美化环境,也能动静结合;或者在雕塑设计中结合绿植,让爬山虎或者苔类植物与雕塑合二为一,增加雕塑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二)培养专业性强的雕塑人才对于雕塑人才的需求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培养优秀的雕塑师,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技艺,能够为景观设计并且制作出各种形态优秀、工艺精良、内涵切中主题的雕塑作品。另一方面,相应的管理单位、政府部门也应当引进更加专业的优秀人才,在景观设计、雕塑引进把关等水平上更进一层,有更多的专业性和话语权。这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专业的人才,如建筑设计、雕塑、园林设计等专业的人才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这个专业,并且愿意服务于这个行业。只有人才的稳定输出有了保障,才能让雕塑和景观设计的水平不断提升。

(三)注重雕像本身的美学价值及内涵随着雕塑数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很多雕塑设计单纯追求数量,雕塑本身的质量有很大的缺陷。首先设计上缺少创新、内涵和艺术性,造型简单,甚至低俗,很多雕塑只是单纯地在复制或者模仿,难以满足城市景观的主题要求,更无法迎合大众的审美。所以,在雕塑的塑造和选择上应当加强创新,将雕塑本身的艺术感作为首要前提,不管是从雕塑的美观性还是雕塑的工艺精良程度,都要严格考量,严格把关。其次,除了美观和艺术性外,景观设计中的雕塑使用更应当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并且内涵要紧扣该处景观的主题,能够起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雕塑设计应当结合地域文化和特色不管是景观设计还是雕塑设计,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大众,是供人观赏的,应当充分考虑大众的审美,审美的不同收到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影响较深。在景观中雕塑设计时,应当将地域文化和特色融入其中,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不适合将过于抽象的雕塑应用到该地区的景观中,大众很难看懂、了解其中的深意。在一些地域文化浓厚的地区,将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融入雕塑、景观的设计当中,或者在雕像中融入一些地方性的纹符、元素等,让雕像更具有地方特色,也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欣赏。

六、小结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是精神生活的进一步丰富,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很多具有深刻含义的城市景观应运而生,城市景观即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的名片,抒发着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雕塑是城市景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表现形式,也是城市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伴随城市景观的快速发展,雕塑作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政府应当在选择雕塑作品是注重艺术性和主题的契合性两方面着手,培养更加专业的雕塑人才,让城市景观更有亲和性,能够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城市的符号和标志,同时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兰迪,刘松松.雕塑艺术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四平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2):29-31.

[2]党江波.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东方,2019(9).

[3]谢宏.分析雕塑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5):230.

[4]张国钟.浅谈现代雕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J].天工,2019(5):147.

[5]鲁庆红.关于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9).

作者:李玉端 单位: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