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装配式建筑不足和建设单位对策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装配式建筑不足和建设单位对策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装配式建筑不足和建设单位对策思考

摘要:文中着重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构建相应对策。整体而言,分析结果对进一步认识装配式建筑存在一定意义,此外,所给出建议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单位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及管理过程提供指导。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单位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建筑行业飞速突进,传统建筑形式的弊端逐步暴露,对建筑形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1]。装配式建筑依靠其施工周期短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得到十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较,装配式建筑具有十分典型的优势,其施工周期较短,且其整体作业流程较为简便[2]。尽管如此,作为一种全新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较多不足,如工程成本偏高、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缺乏相应规范及标准体系等[3]。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拟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出发给出了相应建议。本研究分析结果一方面可为进一步认识装配式建筑提供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建筑单位在进行装配式建筑作业及管理。

1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主要不足

1.1产业基础薄弱

虽然我国建筑市场较大,且建筑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建筑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层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其产业基础仍旧十分薄弱。在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受到其构建运输过程以及建筑基础的显著影响,使得构建生产工厂任务量偏低,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链条,除此之外,其成本仍旧朴高,因此难以使得装配式建筑占据建筑市场的主流位置。

1.2关键技术匮乏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针对其节点连接和构件组装过程。整体而言,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复杂、细节繁多以及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除此紫外,对我国而言,装配式建筑领域之中所存在的标准和规范极度匮乏,相应的体系构建较为滞后,就其政策而言,虽已有初步方针,但其整体政策框架和规划仍不明确。

1.3社会认可程度低

目前国家以及各地方对装配配建筑的认可程度仍旧偏低,虽已逐步推广大量的政策,但其整体仍停留与需求层面,对其具体实施细节的表达仍较为模糊。虽然目前对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其宣传力度仍旧偏低,引导较弱,因而在建筑市场之中,装配式建筑仍难以与传统建筑形式进行抗衡,社会认可程度偏低。

1.4作业人员储备不足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的生产工艺与一般建筑工程存在十分典型的区别。对于一般建筑工程而言,其多采用专业知识匮乏人员进行作业,确保相应工程技能,而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从业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以使其符合实际工程需求,就该问题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领域中,作业人员储配明显不足。

1.5规范体系不完善

目前,装配式件数的规范体系极度不完善。针对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对各作业分项的协调度和配合度要求较高,因此,其作业管理过程中需要相应管理企业具有足够能力和资质。在其设计、运输、安全以及验收过程中,没有相应标准以及控制规范,相应的制度亦并不完善,其责任分工仍不明确。

2建设单位应对策

2.1完善标准体系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目前装配式建筑相应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因而使得其工程管理和实施过程中遭遇许多问题。为此,建设单位应当勇于借鉴已有工程的相关实际经验进行施工管理和实施作业,在此基础之上,应当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以及自身实力水平对以往工程经验进行进一步优化,并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征的工程管理模式和相应的工程标准体系,努力完善作业管理。

2.2更新工程技术

装配式建筑以一般建筑形式存在十分显著的区别,其相应的规范要求以及质量评价体系并未得到及时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建设单位应当针对其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关键节点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深入把控和分析,并针对该问题成立相应的技术责任部门,逐步与相应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以此开发出相应的与实际工程情况相一致的行业规范或标准。

2.3完善管理模式

在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其特有的工程形式和工程特点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标准构建。针对其招投标过程、施工管理过程以及质量验收等过程构建相应的制度标准,以确保全工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在构件制作和装载过程中,应当尝试利用相应的产品许可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以确保实际工程质量的安全。

3结语

本研究着重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构建相应对策。整体而言,分析结果对进一步认识装配式建筑存在一定意义,此外,所给出建议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单位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及管理过程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黄小坤,田春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J].住宅产业,2010,1(9):30-34.

[2]严薇,曹永红,李国荣.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4,26(5):131-136.

[3]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作者:马禹 单位:北京海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