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佛教园林装饰的特征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佛教园林装饰的特征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佛教园林装饰的特征分析

本文作者:王吉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中国佛教建筑装饰经过历展演变,其题材相当庞杂,如何使这些内容广泛的题材在建筑中能彼此协调统一是装饰艺术处理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往往采取统一外形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对那些重复使用的题材,免得千篇一律,往往采用微变的方法,即在每幅图案中的一个固定部位设计改变图式,整体构图不变。如几头狮子图案,仅是头部姿态变化,这样就可以从统一中求得多样感。在建筑的内部装饰和窗饰上常用到,中国宫庭建筑中的龙饰以体现佛法的威严。当然某些处理手法并不是佛教建筑装饰所特有的,不过在佛寺中应用得较为普遍与成熟。另外,中国的楹联和匾额也被广泛的用十佛教建筑中,更增加了佛教建筑的人文景观价值。

装饰题材、色彩与造型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相对于印度时期的佛教来说,具有很强的汉地民间艺术特色。苏州佛教园林装饰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手法以写实为主,注重意象性。就室内应用范围,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①与佛像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多为木质、泥质或金属制品,造型大多圆润光滑。②与建筑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多为木质或砖制的彩雕或彩绘。③与供养物品有关的特殊部位装饰,多为木质或金属制品,后饰以金箔。④与佛教礼仪活动有关的特殊物品装饰,大量使用了菊花、忍冬、龙凤纹及人物纹饰等。

题材。佛教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种为符号类,如莲花、狮子、大象、金刚、佛教“八宝”以及密教的“六字真言”等。每一题材都隐含着佛的事迹和教义,如“莲花”寓示佛的说法,“金刚”具有降魔打法之意等等,这些题材起着概括佛法的符号作用。另一种为人物类,如天土、力士、伎乐天女等并利用这些人物衬托出佛界气氛。例如佛寺中常有千佛阁、万佛楼一类建筑,使用布满墙壁上的各种小佛像来烘托佛堂气氛。再有一类为建筑类,是以佛帐、皇橱以及天宫楼阁表示天界景象。

色彩。运用象征某种含义的图形和使用赋予有某种意义的色彩来装饰,可以暗示和扩大艺术的联想境界。佛经上认为世间所有事业均包括在“息”、“增”、“怀”、“伏”,4种范围以内,其表现方法是“息”表示温和,以白色为代表;“增”表示发展,以黄色为代表;“怀”表示权力,以红色为代表;“伏”表示凶狠,以黑色为代表。再简化一些,白色可以代表息和增,红色代表怀和伏。魔鬼及异教徒皆绘黑红色,有的护法神殿内是黑底的壁画,表达出阴森、恐怖的气氛。这其中有如灵岩山寺大雄宝殿的众多罗汉即是采用黑色的底座与衬底壁面,结合塑像的夸张造型,体现了威严的气氛。而一些佛教寺院的主供佛像殿堂则采用了比较亮丽的亮色,大量采用金色、黄色以及红色,展现了富丽堂皇、气氛华美的形象。

装饰。①藻井:藻井是中国占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和装饰。早在汉代就己有之,所谓“交木为井,饰以藻文”,木构建筑中之藻井以抹角叠木为结构,并彩绘藻文于木上。②平棋:平棋是天花的别称,略同于藻井,结构似方格状棋盘,是连续排列的方格形装饰。大都分布于中心柱的四周窟顶,每格内装饰大都采用四方套叠的结构,以莲花为中心,层层饰以忍冬花花边,岔角处的处理较为灵活和富于变化。平棋与藻井的形式区别,主要是前者可以有多个方格相排列,而后者只有一个。③建筑彩画:彩画的作用主要的是美化建筑以及保护木质结构,装饰主要集中在主要的佛殿之中。对于一些附属性的服务用房,比如僧房、方丈室、接待用的会客房都不会采用过多装饰,其室内的装饰形式与民居几乎并无明显差异。装饰位置大多位于建筑屋檐下以及室内的天花的部位。苏州佛教园林建筑彩画的装饰风格不似北方官方那样的奢华与富丽,色彩较为纯粹和素雅,纹饰也更为纤细。装饰的题材不是那种大红、大绿、龙凤纹样,大都以各种编织的锦纹、写生的花鸟为主的装饰,这也与其建筑的整体外观是比较一致的。

苏州民间审美思想对佛教园林建筑装饰的影响

苏州佛教装饰艺术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无论是色彩的变化还是装饰图案的考虑都具有较强的寓意。中国人历来重视色彩“意”的表达,通过色彩来展示自己对神灵的祈愿和对人生的认识。苏州佛教装饰艺术在色彩使用方面,总体上遵循了佛教的教义。图案多以赤、黄、青、金等纯色为主,金色在中国古代属于贵重之色,佛教对金色也非常崇尚,佛的教言叫“金言”,佛像大多被描成金身。苏州佛教装饰艺术中,许多图案均使用了“描金”工艺,如丝织品图案、香案装饰雕刻图案等,后期一些雕刻作品具有明显的金漆木雕风格,样式复杂纤细,色彩富丽堂皇,把充满人间情趣的天国世界描绘得鲜艳而不流俗,虽使用了金色,却没有世俗的金钱气。

苏州建筑装饰色彩变化多样,大面积使用了青、白、赤等色。佛教中用白、赤、黄、青、黑5色分别表示信、念、进、定、慧5法。“精进根黄,黄者如金刚之不可沮坏,是进之义也”,寺庙用黄色来涂饰外墙,具有坚固之意义。“念根赤,心障尽除而光明显照,是念之义也”,寺庙用红色来装饰,表其意“青”是大空二昧之色,有“安宁、冷静、深远、透明、幽静、和平、智慧、理性”之意,表示“虚”与“空”。佛经上认为世间所有事业均包括在“息”、“增”、雀替、斗拱等建筑构建装饰图案,有些同徽雕很相像,即在图案的外部饰以边框,用来美化和固定卞体图案,其装饰特点是连续性,风格上有一方连续和非一方连续之分,目非一方连续边饰较多,形式上能给人以更多的庄严中的自由灵活之动感,纹饰多为“万”字纹、“回”纹、“火焰”纹及类似忍冬形的“卷草”纹,大多数图案虽缺了徽雕的朴素感及盛唐时期佛教装饰整体雍容华贵、辉煌壮丽之感,却能在华丽中给人以宁静感。

苏州佛教装饰图案,在崇尚佛教教义的基础上,采用了中国民间艺术中对称、连续、均衡等造型手法,有严整的格律而又不失活泼。从表面上看,装饰图案在色彩上具有艳丽的风格,可隐藏在艳丽之下的仍是一种朴素的民间审美思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