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议西汉雕塑群的艺术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议西汉雕塑群的艺术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议西汉雕塑群的艺术性

西汉注重文教,尤其是表现在汉赋当中。然在汉赋当中,描绘事件或事物时,常常交叉使用比、兴的手法,形成物象繁复、语汇丰富、雄辩夸张、情理交融、宏大的气势。艺术受到这样的文风环境浸染,在艺术的表现中,同样也吸收了文学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却充满生活的趣味和文学的浪漫色彩。前期的艺术积淀下的艺术传统,为新艺术风格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西汉以前的艺术发展也是空前盛世,但是由于社会的不安定,只是在工艺品小雕塑上的成就较高,而对于大型的石刻造像不具备条件。再结合作品看一下西汉大型浪漫主义石刻作品的存在。在霍去病墓前雕刻群中,《马踏匈奴》这件石雕中一匹健壮的马踏匈奴于胯下,匈奴手持断箭做垂死挣扎状,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这一静一动,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不仅是在记事而且是在表达一种情感。但这种情感却没有直接地去被描述,而是偏向于文学性中的浪漫主义的表达。在这件雕塑品中,你不会发现有士兵立于马前或骑于马背之上,但是你却能够感觉到这是一场激烈的抵御匈奴的战斗,或是象征着一场抗争匈奴的、胜利的战争。只是艺术家匠心独运,构思巧妙,恰到好处地进行创作。但是要表达的目的却没有丝毫的减退,甚至在加强,使其更具艺术的感染力。战争本是很残酷的事情,但是作品稍稍缓和了这种紧张气氛,多的却是一种轻松和愉悦。一匹矫健的马置匈奴于蹄下,这不仅仅是在显示个人的丰功伟绩,更是整个西汉王朝的气魄所在。

西汉的大型石刻造像在形象上给我们以一种意象的表达形式而存在,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西汉的大型石刻造像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这些石刻造像是当时生活的写照,只是没有运用写实主义的方式而已,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它的认识。西汉的大型石雕主要分为神话、历史、人物、动物等雕塑类型。它们在雕刻的手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大都采用循石造型的手法去表现客观物象,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一种完美的表述,也不像希腊的雕塑追求一种英雄主义或表现一种独立式的近乎于完美的健壮体格。但是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在用艺术来表现生活中的客观现实。西汉的大型石刻造像能够做到用现实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和刻画生活。让艺术更具有生活的情调和面貌,使这些大型石刻造像更具有生命活力和生活之美。雕刻工匠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其具有艺术的审美特征。但是为什么这群雕塑工匠不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这样的大型石刻造像呢?其实原因就在于受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老子曾说“大象无形”“大巧若拙”,而艺术表达只是反映生活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不仅仅是限于对于表象的表述。西汉的石刻艺术恰恰把这一点做得惟妙惟肖。这些大型石刻造像不限于对于物象表象的描绘,而是注重一种精神上的意义表达,它能够从人的角度出发,去表现物象,去表现物象的真实情感,而这种生命情感主要还是依靠现实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工匠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艺术创作的元素,然后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制作,但是他们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还是没有忘记生活的本源,而是进一步地加强生活中的元素所在,被他们描述的对象实质上还是在尽力地去表现生活。

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是艺术作品形成新面貌的原因之一。西汉的艺术工匠深刻地明白这样的道理。纵观西汉的大型石刻造像艺术我们不难发现,乍一看这些石刻略显幼稚呆板,再一看会发现它里面蕴涵着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在后来的朝代中很难找到,即使是同样题材的石刻作品被复制,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精神气质。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讲,艺术总是要受到一定的民族、环境、时代、历史的影响。在这里面就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证明。西汉的石刻匠人并没有热衷于对于石刻状貌的自身刻画,而是向上文所论述的那样,从刻画实物的内部精神出发,形成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在后来的近代雕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殊不知在早期社会就有艺术家对其进行了实践。当然,他们在运用艺术技法上,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他们发挥想象,创作杰作,易流于画史。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艰辛的实践历程。这个历程随着时光淹没于历史之中,但并不能抹杀它在历史上曾经的辉煌。那么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目的。他们做到了视觉上和精神上的最佳表达。他们在艺术创作时,选择了以“致用”为标准的艺术而不脱离生活的情趣,具有现实的生活意义。而被刻画的对象又是从生活、生产中抽出的典范,这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因素。另外,他们的雕刻作品不缺乏生活的乐趣,甚至把一些激烈的场面化解成一种很自然的场面。比如,霍去病墓前人熊搏斗的这方石雕,熊与人紧紧相拥,团抱在一起,似乎很难将其分开,而没有将其刻画成一种很恐惧的画面,或者是熊被人打死,或者是人被熊咬死的场面。因此,整个石刻在静中既有动态的表达,动态中又蕴涵着静态的因素。

西汉雕塑群是西汉雕塑家思想的结晶,体现出了艺术家的精神风貌。但这种精神风貌也是一个时代的体现。因为其不仅仅出于艺术家的大手笔,而是时代赋予的产物。西汉继承了前人对于雕塑的积淀,把整个王朝的气势试图用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在前后王朝之中很难见到。除此之外,西汉还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外来文明促进了雕塑的进步,尤其是内陆丝绸之路带来的西亚雕塑。经济、政治、文化民族背景,促使了西汉雕塑群思想性的形成。西汉雕塑群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西汉的雕塑总在尽力地表现西汉的强盛,而这种强盛的气势用雕塑来呈现再好不过。原因就在于雕塑可以尽其力量体现出这种雄浑和磅礴的气势,这在其前后王朝是无法模拟的。(2)艺术就要强调其个性,但是雕塑也不例外。汉代的雕塑群,总有其独特的面貌,在汉代的雕塑群中很难发现比较相像的两件雕塑,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汉代的雕塑在思想上遵循了艺术中个性思想性的存在。(3)汉代雕塑并没有采用像古希腊、古埃及的那种雕塑法则去进行艺术创作,而是采用中国独有的线性的思维表达形式;不遵循那种较为刻板的法则,而是采用自己独特的雕塑手法,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艺术精神,即老子所讲的“大象无形”。但遵循的生动性和“像生性”的思想原则却没有变化,使观者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因此,汉代的雕塑群在思想上更注重一种浪漫主义的表达。(4)雕塑群从实用的角度来讲,它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比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像,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祁连山的恶劣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霍去病的战功卓著,奋勇杀敌的气势。

通过以上的探讨,从内容上来讲,西汉的雕塑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生活的一种再现,其涉及到生活中各个场景的描述,这一点从一些汉代大型的雕塑群中可以体会得到。从思想上来看,西汉雕塑群不限于对于客观事物的外观的呈现和表达,它主要还是想透过艺术性去表达物体,但又不失物体本真形象的再现。换句话说,它采用的是现实与真实、现实与浪漫的表现方式。众所周知,艺术手法是为思想的呈现服务,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因此,这种方式似乎更有利于汉代社会和汉代艺术家的思想表达。汉代石雕群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思想上来讲,都达到了雕塑生动化的呈现,是雕塑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对我国雕塑艺术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创作方式也是不可模拟的。(本文作者:王清亮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