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初的雕塑往往陈列在博物馆、美术馆等地供人欣赏,雕塑家在创作的时候只需要考虑雕塑手法、雕塑风格,注重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性。而当今城市雕塑的创作要首先考虑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融合,雕塑的独创性和艺术性反而退居其次。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应当是其艺术价值和城市环境价值完美融合。

一、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在《美术形态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等著作中的定义是用雕刻、塑焊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在清华大学的许正龙教授所著的《雕塑学》中给城市雕塑的定义是:用天然或人工材料,运用各种改造手段,形成一种占据三维空间的形象来表达相关理念。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城市雕塑起着美化、优化、构筑环境的作用,起着反映一个城市的人文风韵,显现一个城市的性格,体现一个城市的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人文特点,凝聚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的重要作用。城市雕塑不但渲染了城市的宜人氛围,深化了城市空间的艺术内涵,还诗化了城市环境的主题内容,因此,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雕塑的分类

城市雕塑是以实体性的塑造和空间表现形式确立艺术形象,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充分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城市雕塑从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上可分为抽象雕塑、写实雕塑、圆雕、浮雕、独立雕塑、依附雕塑等;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主题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互动性雕塑、装饰性雕塑、标志性雕塑等。

1.主题性雕塑

主题性雕塑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主要反映历史和时代的潮流,用喻示和象征的手法、形象的语言反映某个特定的城市环境主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大的数量,要求在所处空间占据显要、主导的位置,从而发挥聚焦和统率的作用。

2.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一般用以纪念历史、纪念著名人物或对某个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展现,是历史的体现和化身。纪念性雕塑一般较为宏大,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铭记那些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如,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里的高约18米的四位美国前总统头像,分别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弗逊、亚伯拉罕•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这四位总统都为美国作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认为代表了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

3.互动性雕塑

互动性雕塑将人的参与行为作为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功能,它强化了人的主体参与性,只有人去参与,才能完全体现雕塑的艺术价值,让雕塑更加具有完整性。如,位于合肥市北环城公园里的雕塑《嬉戏》的形状类似珊瑚,孩子喜欢在里面钻爬嬉戏,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互动性建筑正是由于人这一主体的介入,才变得更加完整、丰富,犹如一片宁静的湖面突然被投入一块小石子,让整个水面荡漾了起来,整个画面瞬间丰富、生动起来,最终表现出了雕塑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感染力。

4.装饰性雕塑

装饰性雕塑是指将对称、渐变、重复、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应用在雕塑的形式外延方面的一类雕塑,注重概括性、寓意性、象征性等表现手段,是城市雕塑中最常见的一个种类。装饰性雕塑的造型特点虽然趋于写实,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一般陈列在城市街道、公园、绿化带等地,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手法将雕塑的外在形式和精神内涵表达出来,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美感和创造意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装饰性雕塑凭借独特的造型美,引导和突出空间环境,是人与环境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从而实现了与环境在艺术上的统一和协调。

5.标志性雕塑

标志性雕塑树立了形象的标志,发挥了说明性的功能。这些雕塑有的形象优美,有的雅俗共赏,有的寓意深远,有的简明易懂,有的含蓄生动,它们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城市标志——小于廉大约有53厘米高,实在是小得不起眼的雕塑,距今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雕塑虽小却拥有非常大的名气。传说古代西班牙侵略者撤离布鲁塞尔的时候打算炸毁这座城市,幸亏小于廉夜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从而拯救了全城,人们为了纪念他而立起了这座雕像,如今已经成为游客必定观赏的景点。

三、城市雕塑和空间环境的联系

城市雕塑存在于城市空间环境中,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因此,在创作城市雕塑的时候一定要和空间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紧密结合,使两者形成统一的整体。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既有表层联系,又有内在联系;既要在形体、尺寸、色彩等表层要素上产生联系,又要在内容、主题等内在要素上产生联系,从而使城市雕塑内外合一,然后与城市环境空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和协调,最终密切联系在一起。1.表层要素城市雕塑是一门空间的艺术,它和城市的空间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与这个城市空间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雕塑给人们带来的第一印象就是表层要素,因此要使城市空间环境的各种造型元素与之相吻合,从而使两者合一,并最终形成一种意境。城市雕塑的形体、材质、尺寸、色彩等表层要素都受到城市空间环境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创作城市雕塑的时候可以采用大小对比、高低对比、色调对比、虚实对比等手段,使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空间之间产生有层次性的对比,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再运用对比、均衡、韵律等形式美法则提炼出鲜明简洁的造型语言,创造出特有的空间意境。2.内在要素各个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城市雕塑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精神的缩影。在创作城市雕塑时,一定要将思想情感、文化意识、人文内涵等融入城市环境空间,才能使城市雕塑拥有生命力、感染力,从而使城市雕塑和城市环境空间两者达到和谐的整体之美。城市雕塑的内在要素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主要有沟通和同构两种。沟通是指人们能通过对城市雕塑的直观视觉体验而获得一种文化意识的信息沟通,从而在感受城市雕塑带来的美的熏陶的同时,促进对这个城市的认识。同构是指人们在经历了沟通之后,对城市空间环境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一种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强烈情感。城市雕塑既然要存在于城市空间环境之中,就必须在内在要素上和城市空间环境形成融洽的关系,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应该通过雕塑艺术语言的运用,从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表达出其所在城市特有的文化、历史和精神内涵。

四、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融合

1.城市雕塑与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融合

城市雕塑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是一种既超越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形态,又和物质生产紧密联系的精神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纵览古今中外优秀的城市雕塑,都不是单纯的艺术品、欣赏品,而是和所在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民风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形态,如神殿、庙堂、宫殿、园林和墓室里的雕塑等。自然中多样化的物种隐喻了不同城市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不同的城市由于历史文化不同,所以有着不同风格的城市雕塑。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营造和谐民主、维系城市情感、彰显公共意志、融汇多元文化的精神空间,城市雕塑应当与城市的整个历史文化环境对话。当前一些城市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雕塑风格,这种追赶潮流的行为不但是一种文化上的生态破坏,更丧失了城市的个性特征。因此,城市雕塑创作者一定要全面解构城市的区域历史文脉,使城市环境空间的历史文化意义的积淀通过城市雕塑的艺术语言完全表达出来。城市雕塑以静止的形象被赋予历史性的主题,从而让城市环境空间隐含着历史文化意义,城市环境空间具有文化沟通、信息传达和精神同构等功能。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的艺术价值需要观赏者的参与才能最终体现出来,植根于人们活动的城市环境的城市雕塑,需要以人为媒介,从而让雕塑与环境两者之间实现对话,并最终化为一种文化语境,体现出城市空间的象征意境和场所精神。对于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人们应该升华其艺术价值,使之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彰显城市的个性,并和城市环境融合。

2.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

城市环境有着各种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文化娱乐区、医院、学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在不同的环境中设置城市雕塑,应当找到雕刻和城市环境内在的联系,从而使之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如,历史博物馆周边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能够触发人的思绪,引导观者的思想回归到悠远的历史中。在科技博物馆周边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引发观者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商业步行街中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有让人轻松愉快的主题,让人观之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情绪,而不会感到沉重压抑。在北京王府井、武汉汉口商业区、郑州德化街、成都春熙路等城市的商业街中设置的城市雕塑,大都采用具象的形式反映当地的民俗民风,非常适合游人参与和观赏。在政府行政机构前安置的城市雕像,一般是以激发公务员勤勉创新、服务民众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如,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就象征着深圳市开拓、拼搏、进取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富有现代风格、道路纵横、高楼林立的都市街区,一般选择材料和形式手法都具有现代风格的雕塑。如,位于美国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由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金尔德创作的纯红色巨型雕塑《火烈鸟》,整个作品用钢板铆接而成,高达15.9米,形似一架弯下了吊臂的起重机,其整个形体以斜线和弧线展现,虽然空灵而庞大的形体与周围的竖形现代建筑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可是由于作品的线性造型又同竖形现代建筑的直线感之间构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因此又显得协调,营造了一种富有冲击力、感染力、生命力的环境氛围,人们远观可以感受到其性格的热情开朗,近赏则被其适中的尺度和丰富的块面折服,其细部处理和精致的钢框架完成了完美的协调。一看到它,人们就会自然而然体验到人类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现代工业发展展现出来的巨大力量。在宁静和谐的自然景区设置的城市雕塑应当给游人一种放松、舒适的情绪。杭州曾经的城市雕塑《美人凤》位于西湖边上,但是雕塑在设置完成后就引发了人们的争议。《美人凤》虽然取自神话题材,但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景观,其与西湖缺乏足够的内在联系,造型尺寸较大,和西湖宁静、优美的环境难以相融。反观武汉东湖景区周边的雕塑,不管是被楚人视为真、善、美化身的楚天台凤凰铜雕,行吟阁的屈原像,还是和楚国文化息息相关的名君、名相、名哲、名人,都能通过雕塑将楚国文化和当地的环境空间自然地联系起来,显得非常和谐、融洽。

3.城市雕塑和城市人文环境的融合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一种公共艺术,一种社会行为,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不断满足人们情感、文化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作为城市雕塑的审美主体,既是精神主体,又是物质主体。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长期处于远离自然的人工城市环境,慢慢给现代都市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了精神、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生态失衡。同时,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越发简化,人的健康心态遭到侵扰,从而在精神家园中迷失了,难以处于精神生态平衡状态,不能全面发展。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过程的和谐状态作为生态观的参照,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生命共感的价值观和生命关系。生态观以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和主体的参与性作为前提,将环境客体和主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融入生态系统观念,认为环境客体和主体的生命存在是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城市雕塑的创作思维、设计原则和审美观潜在地被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所影响。因此,城市雕塑作品应当具有深刻的人文主义内容,反映人这个主体的深层精神活动。城市环境空间被人的精神所影响,从而被赋予了人文因素。人文因素是社会意识、审美情趣、文化心理、时代特征、环境意义、环境性质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并最终形成了人文环境。城市雕塑作为被放置于人文环境中与环境密切交流的艺术品,应当具有与人产生积极而亲密的对话特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满足人们的心理情感与文化需求,平衡精神生态。

结语

城市雕塑和城市空间环境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雕塑使城市空间环境显得更加和谐、饱满、生动,而城市空间环境则是城市雕塑存在之根。城市雕塑要和它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一种融洽的、相得益彰的关系,就必须结合表层要素和内在要素,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这样的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具有亲和力,从而被人们接受。因此,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创作者能否处理好城市雕塑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郁川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