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丽山水导向下小城市管理路径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丽山水导向下小城市管理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丽山水导向下小城市管理路径探索

美丽山水城市”是生态城市的典范,是进入新时代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经济发展与绿水青山共荣共生、构筑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新格局的必然选择。“美丽山水”导向下的小城市管理必然更需有形象、有情感、有作为、有智慧、有文化。

一、“精细化”打造城市形象

小城市管理需“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功夫,凝聚“家装城市,竞于精细”的实践和探索。坚持问题导向,把普遍存在的“入厕难”“停车难”两大城市问题,作为服务群众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一)统一管理免费开放,解决“入厕难”

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厕所建设标准化、运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使用文明化,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品位形象。一是快速增加公厕数量,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厕数量是否达标,分布合不合理,将展现一个城市的宜居生活氛围和人文关怀精神。差异化解决部分区域严重缺乏公厕的问题,有条件地配备“第三卫生间”。真正把“小厕”当成“大事”,切实解决市民如厕难的问题,解决城市文明的“短板”“顽疾”。二是改变“脏乱差”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按照节水通风、经济方便、文明卫生的原则,全面消除城区旱厕。在部分公厕内设置烘手机、烟灰缸、洗手液、纸篓,有条件地安放休息座椅等设施,完善公厕指示牌、导向图的设置。以良好的如厕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停车难”

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私家车,而城区停车场规划、楼盘配置停车位明显滞后,停车供需失衡。加上随意停车妨碍了城市的动态交通,使城区“停车难”问题雪上加霜。一是从问题根本入手,增加停车位供给。新增临时停车位和摩托车、自行车临时停放点。规范设置城区停车场指示牌,利用SPS创新采用机器人精准定位系统,使用车位巡逻机器人进行实时探测,引导车辆就近入场停放,避免资源浪费。二是从纠正停车不良习惯入手,加大乱停乱放治理力度。由市政局牵头,在城区主要路段人行道设置挡车球(柱),避免人车混行造成事故,影响动态交通。联合公安局、文明办,疏堵结合,常态开展城区乱停乱放巡查治理,引导市民按需停车、有序停车,逐步改善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二、“同理心”体现人本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精细化管理”,是衡量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标尺。以“同理心”推进小城市管理,更能体现方便、安全、卫生的人本情怀。

(一)改善无障碍设施,彰显城市温度

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的出行环境,让他们可以自行在主干道上自由通行,使他们消除内心的自卑与沮丧,勇敢融入社会,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生活的美好。一是在人流量大的路段新增城区盲道,在通道(路)、电(楼)梯、台阶、公厕、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添置无障碍设施。二是对零散、破损、连接不畅通、管理不统一的盲道,进行全面整治,形成环网。三是对断口、高出和低于路面的井盖以及裸杆等障碍物,进行维护、改造。四是对占道经营的摊点、障碍物进行清理,确保盲道畅通。

(二)协调好“面子”“肚子”,保障民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小城市常住人口成倍增长趋势。新增人口在城区的谋生手段多是摆摊设点做小生意。这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大新课题:既要保证城市“面子”,让城市秩序不受影响;又要顾及百姓“肚子”,让进城的人口能进得来、留得下、稳得住。一是规范摊位,供需各得其所。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的要求,统一设置夜市大排档、小百货摊、水果摊、擦鞋摊等经营场所。合理增设规范的临时占道经营点,既方便市民需求,又给自主创业的下岗人员、失地农民和进城的农民等特殊人群增加就业机会。二是柔性执法,维护社会和谐。城管执法既受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手段缺等内部压力;又受市民理解不足、执法环境欠佳等外部压力,采取的暴力执法多年来广受诟病。近年来,一些城市的城管本着既要照顾“面子”,又要不亏“肚子”的初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执法就是处罚”的观念,尽量采用说服教育的劝导、连哄带搬的帮助、刚柔相济的处理方式,减少了过激的对抗,有效缓和了城管和执法对象之间的紧张关系。

三、“低碳化”建设“深呼吸”城市

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核心的低碳发展观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建设的共识,成为城市管理者的行动准则。

(一)开源节流用水

遵循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切实控制用水总量。一是节约绿化用水。如南方小城市行道树宜以香樟、小叶榕、桂花、黄桷树等遮荫效果好、养护成本低的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搭配珊瑚、琴丝竹、迎春、杜鹃、金叶女贞球等常绿、耐旱的灌木,可以有效减小用水负担。二是海绵城市建设。街面尽量铺设透水砖,蓄积的雨水和道路喷洒用水的再生利用,满足常规气候下大部分的绿化用水。

(二)节能降耗照明

通过节能改造,大幅度降低能耗和费用。一是以LED灯替代白炽灯。据统计,能耗和费用一般可降低约40%以上。二是智能照明。给每个单灯装上“大脑”,根据季节和光线变化自动开关灯。同时,将路灯在线监测及开关灯控制统一到中心平台,通过远程操作控制和管理路灯的日常工作,改变多年以来人工管理路灯带来的“长明灯”历史。据统计,一个25万人的小城市可节省电费近200万元/年。

(三)减少碳排放污染

一是生活“煤改气”,减少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污染,改变冬季能见度低,有害物含量高的“顽疾”。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运输。城区以电为动力的公交运力占比力争达80%以上,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三是抓住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契机,关停并转城边排污企业,彻底改变城区外源性污染。

四、“智慧化”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智慧型城市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高位协调机制,实现城市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一)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协同统一共建共享

一是以现有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系统为依托,组建智慧城市管理协同网络体系。将相关的行业单位、街道办事处、管线部门列为智慧城市管理协同责任单位。根据“属地为主、按责处置”原则,落实维护责任,处置解决问题,形成分工明确、指挥有力、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二是信息资源共享。坚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无偿链接、分工合作、统筹协调”的原则,尽可能实现政府投资开发建设的信息资源在政府部门之间可无偿共享,如规划部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工商部门沿街商店管理资源,环保部门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沿街店面油烟排放设施、街道噪音污染测评等信息数据,为智慧型城市管理提供数据。

(二)完善全民城管系统,鼓励引导全民参与

一是在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平台下,充分利用大数据,完善全民城管子系统的流程建设,优化社会公众问题举报流程和问题反馈流程,形成全民城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全民城管实景化门户网站建设,利用地图普查形成的实景影像地图,建设全民城管的实景化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参与城管进行城市部件、案件上报提供一个开放、直观、可视化的操作平台。同时,市民通过门户网站可以实时了解城市管理的重大信息、重大事件、政策法规等。三是制定适当的奖励措施、提高广大市民的积极性,让市民随时随地上报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五、“文明城”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其整体规模和硬件设施上,更多地体现在其折射出的精神特质、文明程度上。这是一个城市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也是高品质生活所有获得感、幸福感的源泉。

(一)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

一是讲公德,自我约束。监督、罚款、曝光,都是外部管理,起到的作用也只是事后的补救和惩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管好自己是最基本的管理,也是最好的管理。通过自我管理,让自己德行一致,才能感受到城市文明让生活更美好。二是树家风,潜移默化。通过家规家训,将勤、廉、德、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夫妻相亲,宽容谦让;尊老爱幼,父慈子孝。爱岗敬业,磊落坦荡;追求真理,家国情怀。三是树新风,倡导文明。不搞“人情”绑架,不去跟风攀比。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科学不搞迷信,禁赌禁毒风清气正。珍惜生命远离邪教,勤劳致富莫入传销。

(二)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一是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加强对公共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的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二是打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设立诚信“红黑名单”。发掘宣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推进守信优待,失信受惩的诚信体系建设。三是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全方位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学习环境。提升重点社区和单位的物防、技防、人防水平,夯实社会治安防控基础。

作者:唐述英 单位: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