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应用型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应用型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应用型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城市管理发展,城市管理专业办学思路与教学模式亟待改革。文章系统分析了重庆工商大学在产教融合、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方面的实践探索,并结合教学改革效果进行建设性评价,为我国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城市管理;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背景

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管理大趋势,根据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精神,遵循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全面实施城市管理专业应用型专业转型,优化城市管理人才培养结构,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城市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健康、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化、集约化,不断整合产业园区、物业公司、新型社会组织等新行业、新业态资源,实施城市新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培育产业园区管理、企业物业管理、社区管理等新型职业,促进城市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新职业同步发展,这些对城市管理职业能力素养提出新挑战。全国高校大力推动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2016年,重庆工商大学成功获批重庆市市级应用型本科专业,我校充分利用重庆市政部门、产业园区、物业公司等行业企业、地方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科学打造市政管理和社区管理两大专业发展方向,初步形成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提升同步运行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2.1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素质要求与城市管理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规划与重庆城市管理发展规划、重庆本土城市公共服务企业、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提升专业办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科学研究的优势,强化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城市公共服务创新等理论研究,大力开展城市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公共服务数据挖掘等实践研究,大力提升我校城市管理专业的咨政服务能力。依托与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重庆新大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共服务企业,与重庆市建委、市政委等部门合作建立的实践、实训基地为平台,把课程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纳入一线基本建设体系,充分利用城市公共服务企业、城市管理部门在设备与技术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切实加强与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重庆新大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作办学,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并结合对方创新型人才需要,把合作办学单位继续再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建立本科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促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解决不断扩张与发展的新兴城市公共服务企业与城市综合治理人才需求难以有效满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按照合作培养单位人才需要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

2.2加大合作办学力度

2.2.1定单式培养人才。我校城市管理专业与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成立“滨南班”,按照“统一招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滨南班人数为20人,占城市管理专业学生总人数的一半,该班培养方案由公司与学院共同制订,滨南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依据企业对人才需要提出培养要求,并接受学生到公司实践、实习,毕业后滨南班学生由公司安排就业。“滨南班”为双方合作办学、定单式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2企业在职人员再教育。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培养资源优势,为城市物业管理、工业园区管理、商圈管理、城市公共服务企业、城市管理部门举办城市管理相关培训班,对这些部门中低层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升这些部门中低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2.2.3专业与行业合作办学。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结合专业定位与发展规划,未来3年内,争取与城市物业管理、城市工业园区管理、城市公共服务行业开展深入合作办学。吸收行业内具有较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城市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将专业办学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行业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并通过专业教学与科研,引领行业发展,形成专业与行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2.3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城市管理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要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经过反复论证,结合当前城市管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明确应用型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四大理论知识,以及城市管理实务操作能力和城市管理基本素质与素养[1]。据此,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六大模块,前面四大模块理论素养模块,占课程比重40%左右,实务是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占课程比重50%左右,管理素养占课程比重10%左右。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定单式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育部对城市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要求和六大模块课程设计的原则,对于定单式培养的学生,按照用人单位实际情况、面临的主要任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单位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主动权,学院、系部与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协商制定培养方案,按照用人单位需要灵活安排实务课程、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灵活多样的实践课程体系。一是积极搭建实习平台,发挥好平台实践教学的功能。专业与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龙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曙光产业园、重庆市政委等合作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开展物业管理、城市园区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市政管理等领域的实践实习活动。二是将实践纳入课程教学中,争取实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全覆盖,并将实践环节考核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三是组织学生课外对重庆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计划大赛,拓展实践实习内涵。

2.4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应用型城市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行业发展,以重庆城市管理现实问题解决和重庆本土对城市人才管理需要为根本,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学校等多主体的积极能动性,建构由多主体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建立团队授课模式。充分发挥客座教授、事业导师在本科教育中的积极能动性,改革传统一名老师全程讲授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组建由校内教师、客座教授、事业导师组成的授课团队,校内教授主要承担专业课程的理论讲授,客座教授讲授该门课的行业前沿问题,事业导师则主要负责本门课程的实践,更好地发挥教学团队成员的长处,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把本土化案例与本土化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以城市社区管理、保障性住房管理、城市休闲产业管理、商圈管理为重点,校内教师与校外实务型专家团队合作,结合重庆本土化城市管理实践,编写体现重庆特色与重庆本土经验的《城市社区管理》《保障性住房管理》《城市休闲学》《CBD商圈管理》为主的教材和案例库,确保专业办学与服务重庆城市发展高度相吻合。

2.5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双师双能型”选拔机制。校内师资选拔破除“高学历”“唯学历”的传统选拔模式,更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客座教授主要聘请市内城市管理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经验丰富,且对重庆城市管理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有独特见解的高层管理人员;职业导师主要从行业、企业以及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管理人员中聘请,确保师资队伍能够满足“双师双能”的要求。建立健全“双培训”机制。组建“工商大学城市管理应用型师资队伍培训中心”,成立由校内骨干教师、客座教授、事业导师组成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训委员会,组织专业教师每年到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博众城市发展研究院、重庆市政委等行业、企业、行政部门挂职实践锻炼两个月;客座教授、事业导师必须进校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并通过考核方能受聘。定期或不定期对师资队伍进行综合培训,确保师资队伍适应重庆城市管理发展对城市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健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考核机制。改革传统评价重科研轻教学、重课堂轻实践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企业评价、顾客评价、学生评价、学院评价相结合的360°考核评价机制。

2.6夯实实践实训基地

按照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建设校内实验、实习、实训中心。争取3年内完成城市应急管理仿真模拟实验室、智慧城市管理仿真模拟实验室、市政工程管理实验室和城市管理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学生课内外实践、实训管理制度。在学校与学院统一制定的课内外实践、实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与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合作,依据实践、实训的实际情况,每个实践、实训基地单独制定《实践、实训手册》,明确实习的具体目标、内容、步骤和要求,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学文件[3]。成立继续教育中心,广泛开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依托与重庆市建委、重庆市政委、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重庆新大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合作,主动承接城市管理部门、城市公共服务行业、企业的继续教育任务,加强与行业和领先企业合作,使我校城市管理专业成为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依赖的继续教育基地。

3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3.1专业转型社会认同度提升

重庆工商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受到媒体高度关注,中新网、凤凰网、华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多家网络媒体、重庆卫视、重庆晨报等对重庆工商大学城市管理专业按需定制培养人才以及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次报道,城市管理应用型转型社会认同度高。

3.2专业发展思路逐渐明朗

通过多次组织行业、政府领导对专业转型进行研讨,目前专业办学方向逐步明朗。重庆工商大学城市管理专业不以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为重点,而是充分发挥我校财经特色及社会学学科优势,着力解决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的短板,重点做好城市市政管理与城市物业管理两类人才培养,以满足新兴城市公共服务企业人才需求作为未来人才主要出口。

3.3产教融合、合作办学逐步推进

我校与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的“重庆工商大学城市管理滨南班”已招收两届学生。目前城市管理专业与合作单位在培养方案、双师型队伍建设、学生实践实习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按需求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同时,双方已明确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由我校城市管理专业承担,滨南公司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中层干部,承担2~3门专业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与重庆新大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博众城市发展研究院等的合作办学也已启动。

3.4双师型队伍组建初步完成

目前专业聘请兼职教师与行业导师共8名,校内专业教师8名,行业教师占教师总比重的50%,兼职教授、行业导师既有来自城市公共服务企业的行业管理人才,又有来自城市管理部门领导,双师型队伍基本组建完成。

3.5应用型转型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

2017年我校城市管理专业由二本招生升格为一本招生,第一志愿录取比例比上年略有上升,报考情况显示大多数学生认同“城市管理专业未来发展潜力很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填报志愿前通过媒体对我校应用型城市管理专业及合作办学有了解,因而将城市管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填报,专业应用型转型得到学生与家长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胡佳.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1-112.

[2]韩琭,贾海彦.应用型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87.

[3]王琦.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113-117.

作者:王鹏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