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精细化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精细化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精细化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苏州致力于将“智慧城管”打造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满足城市形象与功能需求,服务苏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载体。苏州通过经费支持、监督保障、平台对接、数据共享、网络化管理、部门联动,构建“大城管”的格局,保障“智慧城管”顺畅运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苏州“智慧城管”面临发展困境、管理困境、机制困境、技术困境、服务困境。苏州“智慧城管”需要从建构标准、管理体制、技术手段、主体要素、服务创新等层面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管”平台;精细化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为适应城市发展,苏州致力于构建“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智慧型城市,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物联化、智能化手段实现精细化城市管理,破解特大城市治理难题,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城市功能与形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1“智慧城管”在苏州精细化城市管理中的运行现状

苏州市“智慧城管”作为配合苏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的重要数据平台,在其前身“数字城管”标准统一、运转顺畅、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建有数据中心、应用中心、管理中心三个层级”,以“互联网+政务”的方式致力于在城市管理中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功能,在借助大数据实现精细化城市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为扎实做细做好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运用科技信息手段保障城市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苏州市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手段支持和保障“智慧城管”的顺利运行:第一,经费支持和监督考核保障“智慧城管”的建设运转;第二,平台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智慧城管”的信息采集;第三,网格化管理和部门联动实现“智慧城管”的管理效能;第四,“大城管”的格局和服务民生的理念实现“智慧城管”的提升发展。

2“智慧城管”在苏州精细化城市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智慧城管”作为苏州精细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平台在智慧化发展程度、信息处理的精准有效、新技术的辅助运用、平台数据对接智能水平、问题上报反馈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便捷化程度方面均面临挑战,苏州“智慧城管”在精细化城市管理方面仍面临发展困境、管理困境、机制困境、技术困境、服务困境。其一,“智慧城管”面临的发展困境:智慧化发展程度有待提升,“智慧城管”的统一的建构模式和考核标准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其二,“智慧城管”面临的管理困境:信息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数据平台的智能化对接水平有待提升,增加问题处理研判成本,影响职能部门间的协同管理。其三,“智慧城管”面临的技术困境:新技术辅助运用能力有待提升,动态实时的监控能力部分程度上受制于技术手段的运用,影响平台效能的发挥。其四,“智慧城管”面临的服务困境: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便捷化程度有待提升,服务功能有待开发拓展,人性化设计有待丰富完善。

3实现苏州精细化城市管理的“智慧城管”创新发展举措

新时代的背景、新矛盾的判断使得苏州在精细化城市管理方面需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智慧城管”的创新发展需要以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创新发展作为支撑,“智慧城管”要从建构标准、管理体制、技术手段、主体要素、服务创新等层面推动发展,在苏州精细化城市管理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1在建构标准层面,凝练苏州特色,定义苏州标准

苏州的“智慧城管”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起步较早,具有良好的基础,苏州各区各县市都有丰富的经验。例如,昆山早在2007年被住建部列为国家第三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2012年实现区镇全覆盖,2016年完成系统升级,开发了市民随手拍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吴江区2015年启动城市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2016年启动“322”城市综合治理工作模式,基于网格组织整合并拓展了联动平台的功能,力图实现大数据中心对于人、地、事、物、组织的全覆盖。姑苏区2016年完成平台的智慧升级,依托智能分析系统,尝试进行管理问题的自动检测报警,用采集的现场图片以事件形式自动生成工单,并于2017年启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力事项474项”,依托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将“智慧城管”定位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的统一大平台。苏州应凝练特色,定义标准,推动精细化城市管理更上台阶,同时推广苏州的成功经验,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3.2在管理体制层面,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健全评价反馈和咨询体系

着眼于“大城管”的格局,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始终坚持高位领导高位组织。苏州应在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管理与执法有机衔接的配套机制,改革和完善监督体制,探索建立监督保障机制,进一步拓展苏州市城管委的统筹和监督的实现维度,从机构设置、运行模式等角度出发,探索建立与高位领导高位组织相匹配的高位监督。在确保信息安全和独立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改革进一步畅通数据共享和信息流动渠道,进一步健全问题上报的评价反馈机制,突破职能部门壁垒,将职能部门管理的专业化标准、社会公众参与的衡量评价标准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标准通过“智慧城管”平台进一步实现协调统一,以实现多元共治、精细有效、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

3.3在技术手段层面,善用先进科学技术,开发平台智慧功能

苏州要在研究城市管理数据,分析城市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借助科技优势,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智慧城管”的升级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精细化城市管理。在持续推动技术的革新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发现有系统平台的功能,比如进一步开发平台通过视频监控实时录像、自动抓拍、影像捕捉、数据分析、监测报警等功能实现数据的实时动态的采集,生成准确有效的工单,进行精准智能的派单。新技术开发运用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过整合包括其他渠道的信息来源、整合人在内的能动要素实现智慧化管理的目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制定技术运用的规范和标准,注重立法保障,尤其要注意关照苏州的特点,比如苏州古城、园林、生态保护等内容,将技术层面的标准纳入到苏州“智慧城管”的标准体系中,以达到科学规范、善用技术的目标。

3.4在主体要素层面,始终聚焦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获得感

在城市管理的各类主体中,人自始至终是最核心的要素。精细化城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智慧城管”的发展也必须在主体要素层面始终聚焦以人为本。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民众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城市管理的实施者、操作者,同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享有者、受益者。要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民众收入、福利,同时注重民众在工作中获得感的提升。从外部条件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认知氛围,加强社会公众对于一线执法人员、环卫工人等工作的了解和认同,使得他们实现体面劳动,获得社会尊重。从社会公众的角度而言,要继续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掘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意蕴,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益处。加强“智慧城管”的建设和宣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同时借助各类社会组织力量,加强宣传引导,探索激励机制,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目标。

3.5在服务创新层面,提供便捷互通的服务模式,拓展智能个性的服务功能

服务创新是精细化城市的落脚点,也是“智慧城管”创新发展的落脚点。苏州“智慧城管”应更加注重服务类功能的设计开发,提供更加便捷、与其他城市服务功能互通的“友好”模式。开发智慧社区应用功能,将网格化管理功能进一步下沉到社区,实现源头管理的智慧化,将社区的医疗、养老、文化、教育、娱乐等服务功能有效整合,实现综合性的便民服务。在服务创新层面还应发挥市场作用,广泛吸引社会力量,运用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拓展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服务功能。注重兼顾不同层面的社会公众的能力和需求,关注操作使用的便捷程度,运用图片扫描、场景感知等智能识别模式使得服务平台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5-12-24.

[2]苏州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2016年苏州城市管理委员会工作意见[Z].2016-04-12.

[3]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Z].2017-05-31.

[4]王连峰,宋刚,张楠.“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核心要素与互动关系:基于创新2.0视角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3):67-73.

[5]邬伦,宋刚,吴强华,等.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与关键技术[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6):99-107.

[6]汤以成,金宝玲.物联网开启“智慧城管”新时代——以江苏省苏州市城市管理为例[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19(01):72-74.

作者:赵菁菁 计成 周宇 韩振武 刘千贺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