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设计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设计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设计策略

摘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景观园林专业的成长和革新,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渴望在居住区增加更多的园林景观成分,并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效益。通过多种有效的景观设计策略,不仅可以使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使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得到提高,而且可以维持并延长城市居住环境的生态周期,为城市的建设创造多方面效益和价值。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环境

1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现状

我国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尚存一定的规划设计滞后性,设计与规划的前期调研不充分、整体思路缺乏前瞻性等问题,导致城市的建设后期出现了诸多弊病和问题。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上,这些问题犹为明显,因为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与人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2001年开始,我国每年建设的住宅面积都超过6亿m2,数以万计的城市居住区遍布各地。[1]人们从刚需的购买到使用,再到改善性地换购、改造、搬迁,对住宅居住环境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甚至逐渐替代了原先对商品房价格的关注,而更看重房地产业的口碑。面临居住区使用后期出现的多种环境弊病,人们在意识上明显地开始察觉居住区环境选择的重要性,对住宅及配套设施、环境的投诉日益增多。《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于居住小区设计规范有着明确的指标,而不少居住区的设计、施工并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以上多方面因素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也要确保居住区景观的设计能够切实地改善和优化居民的居住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目前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发展保驾护航。

2现代城市居住区的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与人们的生活起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首先应达到使用的功能要求。居民的休闲、运动、文娱活动等,都可以在居住区的景观中进行。不论是景观道路、景观构筑物、置石假山等人工建造成分,还是地形、水体、植物等自然景观面貌,都要从人的使用心理、行为习惯的角度出发,通过色彩、形式、质地等方式营造出各种环境氛围[2]。另外,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遵循所处位置的地域性要求,呈现与当地人文、水文、气候等自然特质相匹配的环境特征。比如在设计风格上不能盲目地追求豪华、档次,随意使用建筑材料,忽视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使居住区的景观看起来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在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本土的文化理念,注重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对民族的、文化的精神内涵的彰显。再者,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适当地进行艺术意境的营建,注重变化与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形式之美。不论是什么年龄层次的人群,都能够在居住区的景观场地中体验到身心舒适、赏心悦目的游憩感受,形、色、香样样具备。在以上功能、文化、意境都能达到的同时,还需考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即在设计上,使用环保、节能、节约各类资源的材料和构筑方式,合理利用土地,不乱挖乱造、肆意砍伐。尽量使用当地的原生植物,在引进外来植物品种时,确保不破坏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将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融入进设计中,放眼未来,为后期养护管理的跟进做好必要的措施和准备。

3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策略

3.1合理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定位

我国从20世纪后期发展商品住宅,逐渐演化出了低层的别墅、洋房,中层、小高层、高层的多种住宅形式。住宅形式的多样化适应了多样的人群需求,也需要我们依照其多样性来有针对性地设计,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使各类型居住区的业态过于趋同。对于高层住区,在设计的定位上应该提高景观节点的数量和层次。采用多维度景观和高密度景观的布局形式。考虑居民步入体验景观的同时,也要思考住宅的层数和高度与居民观景视觉的关系,比如高层居民的广袤视野与低层居民的局部视野所呈现的景观效果。因而,在景观设计的形式上可遵循一些平面图案构成原理,使景致表现出图案特征。对于中低层住宅而言,景观节点的分布可以比高层住区稍微离散一些,设计的手法上适当多变一些。中低层住宅的人口密度若比较低,可以多做半开敞、半私密的景观节点。地形设计的手法上尽量中庸,以平缓为宜。

3.2细致进行居住区景观空间设计

3.2.1空间序列的编排。从居住区的入口开始对景观的空间按照人流轨迹的逻辑编排,细致划分空间的类别、性质、尺度,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景观空间的序列。将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开敞的、共享性的开放景观空间;人流量适中的景观空间应以半围合的形式,编排在二级园路之间的交集处,设置一些可供休憩的构筑物、设施等;人流量较小的景观空间,可以在尺度上缩小一点,附属于三级园路或支路。景观节点的布置与人的行为习惯相关,每隔30~50m设计一处,可遵照前奏、渐强、高潮、渐弱、结束的思路进行景观序列的“谱写”。

3.2.2空间性质的设定。人群参与度高的景观可做一些地形空间变化,规划步行方式、观景方式等多种多样的景观参与方式。依托地形进行种植的设计,将缓坡多做植物观景面的布置,再搭配水体、假山等其他景观元素,加大空间的包容性,从而设定为参与度高的共享型景观空间;将软质和硬质有机结合,在人流量不大的位置,利用大冠幅的高乔木为坐凳、长椅等景观设施搭建“屋顶”与“家具”,从而设定围合感较好的私享型景观空间;将基地中的道路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多种手法设计道路铺装材质、道路绿化造型等,利用道路将共享型空间和私享型空间进行串联,从而形成引导行人流线的纽带空间。

3.2.3空间尺度的把控。人们在不同的景观空间尺度中,能体验到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时候,除了要依据居住区整体的规模和尺度去设计景观空间,构筑不同的空间网络[3],还应当具体地依照使用者的行为、年龄等因素把控空间的尺度。例如大面积的草坪必定会带给居民开阔的视野,人们会体验到自由、放松的观景感受,那么在草坪路径的设计上,要利用路径的方向去引导人的视线方向,把周边的景观节点潜移默化地渗入到视野中;小尺度的院落会带给居民依赖、安全的感受,那么在院落的挡墙设计上可以增加材质、纹理、垂直绿化等细节,凸显出景观设计的细致、用心。换句话说,为了营造不同的景观感受,我们应该在尺度的把控上多加注意,多层面表达景观的美感。

3.3充分利用居住区现有景观条件

方案的设计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张白纸”或“推倒重来”,而是在经济、环保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而充分的再利用、再改造。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之初,要仔细踏勘用地情况,做好地块条件现状分析。不论地块处于什么样的自然状态,都应该提取和挖掘现有可利用的基地因素,注重原始自然条件的维持和保护。这样的“继承”做法,不论是具象的场地因素和抽象的文化因素都值得去关注。对于完全不能改造的劣地条件,也可以尽力运用种植的手段去优化和改善,逐渐改观不良的环境现状。另外,在植物的选配和种植上也多以当地原生植物为主,遵循生态可持续的原则。一是要尽力维持原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物群落的丰富性,对成龄树、古树进行必要的保护和移栽,不打破生物演替的生态链。二是将屋顶绿地、宅间绿地、道路绿地、花园、广场绿地进行统筹规划,新老和谐共处,最终形成完整、统一、相互依存的共赢居住景观生态环境。

3.4多元化营造居住区的意境氛围

将形式美法则与空间设计的手段相结合,多元化营造居住区的意境氛围,使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自发地去欣赏、爱护居住区的环境。形式美法则中的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趋同、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可以用来指导景观设计师去提升设计方案的艺术美感,提升居住区环境的审美价值。另外,这里说的多元化是指全方位考虑环境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器官感知都应调动起来,真正去构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例如居住区景观的光环境,应从白天和夜晚以及季节3个角度来考虑其设计。居住区景观中,绿化的合理种植可以避免夏季的曝晒和冬季的寒风侵袭,这就是从季节的角度去考虑种植的设计。居住区夜晚的灯光设计与商业空间是截然不同的,居民在夜晚的光环境中生活、起居,视觉上的感受很容易受到光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灯光环境,可以有重点地凸显景观美物的同时,不对近距离的住宅产生不良的光污染,更不会打搅低层居民的隐私活动。

3.5深度发掘地域性人居环境特色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之前,除了研究硬件上的地理、气候、水文、动植物特性等自然因素,还应当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区域的人文、历史方面,去发掘内在的文化内核,将地域性文化特色在居住区景观中体现出来。这一点可以与居住区的意境营造结合起来,也就是用多种具有艺术审美情趣的手段去诠释地域性的文化、历史内涵,避免近年来城市居住区建设过多、过快而显现出来的弊病,如“千篇一律、不伦不类”。应当多做调研,多做思考,通过广泛的吸收、采纳,将地域性的文化特质通过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

4结语

综合上述内容,作为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在方案的构思过程中全方位地去考虑居住区现有的历史、人文、地理,注意区分低层、中层、高层住宅的类型,依照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行为特性科学合理地去编排,设定居住区的景观序列、位置、尺度。在进行景观硬质元素设计时,仍需要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硬景元素在方方面面都能产生与2021年第7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人的良好互动。在种植设计时,充分研究植物和植物之间、环境和植物之间以及景观中的各种要素与植物的和谐性,在尽可能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及满足住宅区居民的审美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居住区景观设计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促进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中的生态系统良性发展[4]。

参考文献:

[1]刘裕荣,周鸣鸣,王安.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潘文秀.现代住区人居环境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5(3).

[4]姚和金.我国城市绿化何去何从[J].现代园艺,2017(9).

作者:李响 王守攻 史莹芳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