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智慧城市关键支撑技术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智慧城市关键支撑技术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智慧城市关键支撑技术实践

【摘要】目前,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首先介绍了智慧城市相关内容,比如,全面覆盖的信息感知网络、多种网络的融合、多资源体系的协调以及海量信息的智慧化处理,重点论述了物联网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智慧城市关键支撑技术,最后提出有效的运用,为智慧城市建设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关键支撑技术;实践分析

1引言

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需要新一代技术作为支撑,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有助于完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核心是关键支撑技术,因此要加强对关键支撑技术的研究,并和城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有效运用。

2智慧城市的概述和特点

2.1智慧城市的概述

在科学技术推动下,出现了更多新技术,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将其应用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对技术整合实现智能化目标,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化智慧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近几年,智慧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都展开了研究,并得出了重要结论,对于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由智慧地球理念发展而来,是将现代技术与城市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很多学者和机构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IBM认为,智慧城市可以有效利用新技术,准确掌握城市运转状态,并且对城市中的民生、教育、医疗等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创建出美好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1]。很多人容易将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混淆,其实二者有着本质区别。数字城市以城市为对象,以数字化、虚拟化为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将城市的整体情况进行数字模拟,并直观展现在人们面前。智慧城市则是将城市中的各项活动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具有可调节、灵活性等特点。智慧城市运用各种先进设备将城市的人口、交通等信息录入系统对象中,并快速、准确获得城市各要素信息。通过分析后,构建出各类模型,以模型为指导,为城市各类建设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目前,智慧城市正在快速发展,我国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了详细计划,并在稳步推进。智慧城市最大特点就是智慧,为居民创建出智慧生活条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

2.2智慧城市的特点

全面覆盖的信息感知网络,这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为了及时真实地了解城市现状,要及时、全面获取信息,对城市情况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有效应对。智慧城市的信息感知网络要覆盖城市的时间、空间等多个维度,可以收集不同类型、性质的信息,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大大提升了智慧城市信息收集质量[3]。多种网络的融合。在智慧城市中,包含了大量的网络,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要将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覆盖全城市的巨型网络。通过网络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共享。不同网络之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形成互联互通的大网,可以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并形成强大驱动力。多种资源体系协同共享。以往城市中的信息资源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中,呈现出零散的特点。在智慧城市中,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形成具有统一性的城市资源体系。在协同共享的智慧城市中,任何一个应用环节都可以在授权后启动相关联的应用,并进行操作,对各类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利用价值。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各项资源可以实现协调统一调配,彰显出更高的价值。海量信息的智能处理。智慧城市信息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是决策制定的参考依据,智慧城市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系统要对不同需求及时做出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从宏观角度来看,智能处理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挖掘,提升其利用价值的有效方式。信息经过系统内部处理后,形态会发生改变,应用更加便捷,价值更高。

3智慧城市关键支撑技术及实践

3.1关键支撑技术

3.1.1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起城市的神经网络,充分利用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感知技术,构建出智能化物体的互联感知网络,感知实现了城市的全覆盖,通过网络将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

3.1.2宽带互联网技术用来构建高速信息传送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将城市产生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信息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及时收集并利用,为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1.3云计算技术构建出城市的信息中枢系统运行平台,平台上有很多信息服务,可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为居民提供了便利。计算资源和能力隐藏在云层后,城市数据中心是虚拟化的,将大量服务器、平台进行虚拟操作,通过共享提升利用率[4]。

3.1.4大数据技术建立起城市综合数据库,其中包含各种数据。例如,城市环境数据、运行数据等,内容非常丰富,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出其中的潜在价值,为城市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智慧城市建设要加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对城市中各种信息的感知、处理能力,从而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体现出智慧化特点。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撑,因此要不断创新技术,保证技术运用的先进性,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3.2技术实践

技术路线层面。先设计出智慧城市顶层架构,从城市整体出发进行规划,保证可以实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各种信息,设计出信息系统整体架构,保证达到最佳效果。制定各系统协同的标准,协同好标准化和开放性,从端到端的标准架构和面向应用聚合演进的长期性进行考虑,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技术架构层面。有效运用关键支撑技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对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而言,要将重点放在交通、通信等领域。智慧城市整体信息化系统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及应用层。各个层面都有智能处理能力,可以有效满足实际需求。四个层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系统有能力进行合理部署,通过相互协作构成可自由扩展的开放式的体系架构。对架构上的业务可以进行添加、删除的操作。感知层包括了很多感知设备,例如,感知终端、传感器等。对城市中的事物进行感知并将数据信息传送到网络层,增强感知层的管理性,实现对整个架构的管理。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传送应用层和感知层之间的信息,在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平台层包括云计算IAAS和PAAS两个层面,其中IAAS层构成比较复杂,为PAAS层的应用服务系统提供资源。应用层处于云计算架构的SAAS层面,在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IAAS层下有一个数据采集模块,可以部署运行PAAS层,也可以是单独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模块主要采集感知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等,利用标准接口提供标准格式的数据。另外,数据采集模块还可以将应用层的管理手段传送到感知层。大数据智能分析具有综合性特点,包括多项技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提高其利用价值,从而形成正确认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渗透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会很多,传统技术在收集这些信息中可能会出现遗漏情况,无法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了适应发展需求,要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为信息质量提供可靠保障。以往,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是相对独立的,为了提升资源利用率要打破这种局面,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才可以发挥出更大作用。重视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知识管理、数据挖掘等方式,挖掘出数据资源中的价值,有助于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智慧应用要面向政府、企业和市民,实现战略性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加强关键支撑技术的应用,体现出智能化特征,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6]。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智慧城市关键支撑技术及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目前,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已经被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要加强这些新技术的整合,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才能不断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文华炯.物联网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20,4(4):174-175,179.

[2]烽火科技.ICT为智慧城市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烽火“123”战略快人一步[J].通信世界,2017(26):46-47.

[3]高歌.新型智慧城市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7(5):35-37.

[4]李乃强,刘婵娟.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技术研究[J].现代测绘,2018,41(5):52-54.

[5]陈建福,李建标,刘尧.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市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电力勘测设计,2020(z1):137-142.

[6]林立南,李童,蔡跃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与标准体系的构建[J].标准科学,2020(8):70-73.

作者:李海燕 王金龙 单位:临沂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