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传统工艺发展路径分析及展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传统工艺发展路径分析及展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传统工艺发展路径分析及展望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探索适合中国乡村传统工艺发展路径已是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的一项重要议题。首先总结了中国乡村传统工艺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下,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工作存在的诸多困境;然后以工艺文化产业强县河北饶阳的民俗工艺为例,对其生存现状、振兴工程和建设思路进行考察研究,为中国乡村传统工艺壮大振兴提供思路和借鉴。未来,可通过产业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乡村工艺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交融互补,探索其更多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路径

0引言

中共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别问题的重大举措。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以意义价值感、幸福快乐感,才能激发起人们在乡村生活的强烈意愿,并努力振兴乡村的活力和动力。现阶段,需要通过文化供给侧改革,为人们提供保质保量的乡村工艺产品和服务,以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工艺文化产业强县,河北饶阳共有企业和摊点80多家,主要产品有民族乐器、内画、料器花器、精铜铸造、骨雕和宫灯制作6大类。饶阳拥有北方最大的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拉弦、打击、弹拨三大系列乐器,其中扬琴年产量1万多台,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0%。通过承办“我最中国精粹文化年”活动,建立常规化的演出团队,但演出的影响力仍局限于省内。饶阳是全国内画产品主要产区,60多人被授予“一级内画美术师”称号,主要内画工艺品有内画鼻烟壶、水晶球、水晶摆件,产品曾作为国品赠送外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但近些年来,一批内画大师去县外办厂、教学导致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精铜铸造以华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其目前是北方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精铜铸造生产企业,是全国城市雕塑委员单位及定点铸铜基地和清华美院实习基地。代表作有同志“大连百年”题词、北京市“五四纪念碑”以及日本雅典娜像、美国圣诞树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雕塑作品。料器花器行业主要包括玻璃制品、珐琅等精密仪器生产企业,企业均采取流水线生产模式,但车间生产的秩序性较差,管理者缺乏现场统筹与指挥能力。本研究首先分析我国乡村传统工艺的发展困境;然后结合饶阳乡村传统工艺的发展现状和实践路径,提出通过四条乡村传统工艺发展路径将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开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寻求乡村传统工艺与乡村经济的最佳契合点,力争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展望了我国乡村传统工艺的发展方向与机遇。

1乡村传统工艺发展困境

1.1保护利用意识欠缺

目前,乡村传统工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一方面,源于其较低的经济效益、暗淡的市场前景、不足的开发潜力;另一方面,不少乡村传统工艺被贴上了陈旧、老套的标签,难以跟上当今文化发展的潮流和人们日益更新的需求,而同时,与现代市场经济融合发展的工业替代品剧增。反映乡村工艺保护利用意识淡薄的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乡村传统工艺的研究局限于科技史的理论研究,而忽略了科技理论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乡村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开展迅速,而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的步伐缓慢、滞后。

1.2产业品牌建设落后

农村工艺品产业品牌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相关企业缺少独立的品牌和地理标志保护滞后两个方面。国内乡村工艺企业之间存在着无序竞争,处于各自为战的经营状态。再加上企业缺乏独立的品牌意识,极少进行商标注册,导致农村传统工艺品品种出现品牌“搭便车”的现象较严重;特色传统工艺品的原材料是稀缺的,而受利益的驱使部分工艺厂家盲目扩大生产,忽略了加工工序和选材的要求,破坏了稀缺的原材料资源的同时致使工艺产品无法形成品牌质量优势,产生“公地悲剧”;工艺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专卖店、电商平台等多种销售渠道还没有拓展,很难在高级消费市场打开销路。

1.3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农村中主要劳动力多选择兼业或外出打工,基于传统工艺的低盈利性,年轻人极少选择从事这一行业[1];多数地区缺乏健全的工艺人才培养的教育机制,乡村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方式以师徒相授教学为主,能实现机械化生产的乡村工艺品数量甚少,显然与当今“后工业时代”的发展不相符;仅有的传统工艺大师为了生计纷纷外出教学、办厂甚至跳槽改行,真正留守乡村的工艺专业型人才屈指可数。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了我国乡村工艺人才断层和流失的现象严重。

1.4管理经营主体模糊

目前国内乡村工艺的普遍经营方式是艺术家兼商人、家庭作坊式经营,工艺的发展缺乏研发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的依托。工商、文化、旅游、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工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但管理主体不明确,很难有效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去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2],至今还没有专门部门对民间工艺的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工艺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路径

2.1加大现代技术创新引领,产品销售渠道丰富拓宽

乡村民俗工艺复兴的通道就是传统自足的小农经济、手工艺、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城市相互嫁接的通道。乡村传统工艺与现代技艺的结合,不仅仅体现在现代先进加工设备、车间工厂这些实物技术上,更体现在现代经营管理技术和当代文化潮流适应能力等软实力上。另外,像民乐、珐琅等精密工艺品的加工厂家需要在当地建有自给的原料供应基地,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生产方面。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工艺生产的科技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在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引进高端人才,利用云技术等方式为工艺产业化的形成提供科技支撑。其次,部分工艺生产企业应依托共同的科研产业集群打破各自为战的经营现状,统一产品生产标准,避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以饶阳民乐为例,民乐生产企业将“全国二胡科研生产基地”“中国音协研究扬琴研制中心”等乐器产业集群作为共同的科研依托,整体推动民乐产业的规模发展。最后,整个工艺生产流程应采取标准化流水作业,这种生产方式的普及降低了所有同类型工艺产品的外观误差并提高了精密程度,从而达到产品统一出口的标准。营销方面。首先,逐步在乡村构建以现代电子商务平台为主、传统营销手段为辅的现代营销网络,努力将新零售模式嵌套进农村电商模式,从而提高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的品牌化程度。其次,在内画、骨雕、刻铜等传统手工艺产品中融入当代文化元素和现代市场意识,创新提升产品的文化创意附加值[3],努力避免市场上的复刻式和拼贴式产品的出现[4]。如饶阳内画的内容涵盖了当前火热的卡通形象和时尚明星肖像,内画鼻烟壶作为书包、行李包等配件捆绑式销售;饶阳工艺玻璃厂家设计别出心裁的情侣款式玻璃杯、全家福玻璃摆件等。

2.2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更新,工艺人才队伍保质保量

坚持遵循传统工艺“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现代教学体系代替师徒相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将传统工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开展民俗工艺进校园活动。如饶阳普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刻铜技艺进学校,在中小学开设刻铜的选修课,将传承人引进课堂教授学生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法,给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定期组织各乡镇及周边县市的学校学生参观当地民俗展览和民俗园,并引导他们动手实践。满足乡村工艺人才发展需求的举措应落实到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一方面,扩大工艺人才的队伍规模,无论是线下参与工艺产品生产的员工、传统工艺大师,还是文化部门运营管理者、开展文化传播的精英等,均需要通过配套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从配套住宿条件、员工福利补贴等多方面入手,制定高学历工艺人才引进计划。重塑“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还乡干部、本地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新乡贤”参与乡村民俗工艺振兴的工作中,协同努力留住当地丰厚的工艺文化资源[5]。另一方面,提升工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民俗工艺都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型人才队伍,并做好人才梯队建设[6],定期组织人才队伍外出学习交流和宣讲传播。如饶阳将当地民族乐器产业提升为艺术表演形式为主的产业,建设常规化演出队伍,打造一个全新的绿色“三农”产业链;在内画方面,通过将县内有荣誉称号的内画大师定期派遣出国,学习国外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适应当前文化发展的潮流。在县外建立文化工作站或加入当地民俗文化协会,定期向县外输送内画工作者并进行相应的工艺文化交流传播和教学。

2.3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艺文化宣传循序推进

乡村工艺文化宣传工作的循序开展需要配置齐全硬件和软件,硬件配置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和修缮[7],各市县应努力达成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围绕工艺文化的宣传工作,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内容应包括文化宣传长廊里开设工艺文化专栏、墙体绘画场景展示、农家书屋推出工艺题材的系列丛书并发行销售、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或文体广场设立工艺展示区、村史馆广泛征集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间工艺产品、建设工艺文化体验园和体验馆等。其中农家书屋是繁荣乡村工艺文化的主要阵地,是实施乡村工艺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各乡镇应通过镇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社会各界支持探索联合办书屋的模式;定期开展爱心图书募捐活动扩大图书存量;开办工艺文化大讲堂;对工艺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将工艺发展史整理成册。在农家书屋建设完工的基础上,由县统一调配、采购、管理,派遣专员到各乡镇分中心负责电子图书馆的系统开发,初步完成开发的乡村电子图书网络系统可以作为工艺文化对外宣传的主要媒介。软件配置主要体现在文化节庆活动和文化站点的带动。节庆活动的举办一定要依托当地产业,节庆活动是一个引力,目的在于拉动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工艺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如饶阳县围绕民乐打造的“2017年‘我最中国’饶阳精粹文化年”系列主题活动已发展成为省级精品文化活动。推出了“五个一精品活动”,其中,“一论坛”是以推动民乐发展为主题的人才交流分享论坛;通过“一秀”将中国农民民族乐团培养为常态化演出团体,形成饶阳特有的民族乐器的演艺产业;“一展”指中国饶阳工匠文化展,集中了各类创意工艺展销品。饶阳采取以家庭为组织单位的农家乐形式引导参加活动的外地游客晚上居住体验,辐射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各市县应因地制宜地举办类似的“文化年”活动,依托当地最具特色的乡村工艺培育精品活动,完成“一村一品”建设工作。文化活动要真正下沉到乡村,形成上下联动、遍地开花的节日氛围。另外,充分利用好各乡镇有关的文化站,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传播优良的民俗文化。

2.4加深工艺产业发展融合,文化旅游路线提档升级

产业化是传承乡村工艺的必由之路,乡村工艺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具有引导和带动作用。政府应开发“工艺+产品”“工艺+旅游”“工艺+市场”多种模式,尤其应注重工艺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并加深工艺产业融合发展,首先,应立足于当地已有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强强联合和整合重组;其次,应引进文化产业园,并创建一批传统工艺研发和生产的基地群进行定批定量的工艺产品生产。乡村工艺文化产业园的引进是为了达到提升工艺产品制造的精度和深度、促进特色工艺品的推广销售、开展文化旅游服务和带动周边就业的目的。实现工艺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是在全域旅游路线中融入工艺文化的元素,使文化旅游路线提档升级[8]。首先,要合理设置文化旅游网络。如饶阳东里满乡政府依托于刘晖民俗园、铜雕产业园等工艺产业园,工艺玻璃厂等生产厂家,大送驾庄老电影基地、古街道等历史遗迹,百年梨园、景观长廊等天然生态,开发了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的乡村旅游网络。其次,升级整合工艺旅游景点。规整像珐琅、工艺玻璃等精密仪器的车间生产过程,打造“透明工厂”的参观模式,让外地游客更深切地体会到传统工艺人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通过内部的建设布局将民俗工艺园区发展成为多功能性的旅游园区[9]。如饶阳刘晖民俗内画艺术园建成文化长廊、亭台、民俗展馆、垂钓池、农家小吃、休闲、棋牌茶艺、商务中心等场所,推出陶艺、泥人、内画、采摘等工艺和农事体验摊点,结合“旅游专业合作社”整合园区附近闲置农村小院,统一标准间布局,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10]。最后,以赛事带动周边旅游,如饶阳县开展创意工艺产品设计比赛,借助北京文博会这一平台展览优秀创意品。通过这个平台将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创意产品进一步发掘出来,更多服务于群众生活,并进一步衍生新兴文化旅游企业。

3结论与展望

我国乡村传统工艺将会走上产业化、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为生产发展、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持。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用文化产业的思维将乡村传统工艺进行包装,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辐射引领、高素质人才支撑让乡村特色工艺的发展有了落脚点和基点。产业融合的步伐逐步加快,最终形成工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11];运用现代加工技艺、现代经营手段、高新科技等新鲜元素打造乡村传统工艺优势品牌,拓宽乡村传统工艺的产业链条。融合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教育体系,发展乡村传统工艺新的表现形式。通过现代营销手段推广特色工艺品,因地制宜地落实“一村一品”建设工作;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逐步做到乡村全覆盖,多媒介、多视角地宣传乡村传统工艺文化。乡村传统工艺品也会逐步实现多元化发展,即功能更加多样、用途更加丰富、市场附加值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振兴乡村传统工艺,就要立足于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乡风文明要求[12],实现乡村工艺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交融互补,探索乡村传统工艺更多创新发展的可能性[13]。农村是传统工艺的富集地,这些传统工艺是活的文脉,更是一种文化生产力。乡村传统工艺应更加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14],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郭荣茂.乡村手工艺传承人保护与传统习俗延续———以闽南永春漆篮为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1):34-42.

[2]刘盛.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重要意义、现实难点与关键举措[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6):629-634.

[3]曾诗淇.“双新双创”促进乡村振兴[J].农村工作通讯,2017(22):25-27.农业经济展望27

作者:田家榛 孙炜琳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