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工艺振兴和传统手工品牌建设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工艺振兴和传统手工品牌建设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工艺振兴和传统手工品牌建设研究

一、振兴传统工艺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文化产业和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和指导意见。1997年5月20日,我国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10年,国家11个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关于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行业转型升级。2014年7月,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给予包含工艺美术文化企业在内的小微企业具体扶持的政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17年3月12日,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起草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进入贯彻执行阶段,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这些工艺项目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传统工艺行业的发展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

二、重庆传统工艺振兴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更是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样式的动态延续,能够适应新的文化生态环境条件并获得人们的文化认同是它能够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2]。近十年来,传统工艺相关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对象,得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不断开展。不仅如此,传统工艺还在各类设计展及博览会中呈现,以“传统工艺”“民艺”等形式参加多种展览活动,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重庆市蜀绣、夏布织造技艺、梁平竹帘制作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梁平木版年画绘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荣昌折扇制作技艺8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且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别。2018年6月,重庆市制定了《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推进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重庆现有的传统工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重庆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44项,涉及的传统工艺项目主要是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两个类别,共计有10项,占比为23%。其中,传统技艺类项目共计7项:分别是夏布制作工艺(荣昌夏布)、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豆豉酿制技艺(永川豆豉酿制技艺)、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涪陵榨菜制作技艺)、制扇技艺(荣昌折扇)、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传统美术3项,分别是梁平木版年画、蜀绣、竹编(梁平竹帘)。截至2019年6月底止,重庆现有六批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707项,其中传统技艺268项,占重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37.9%。传统美术61项,占8.6%。在传统技艺类别中,有酿酒技艺、茶叶制作技艺、制盐技艺以及各类小吃饮食制作技艺172项,占传统技艺类项目的64.2%。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住”“行”“用”等相关的手工艺项目共96项。这96个项目和传统美术的61个项目共计157项,占项目总数的22.2%。这些项目在传统手工技艺中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在振兴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传统手工品牌建设是重点的研究内容。重庆的传统工艺项目主要原料来源为竹、木等,其中工艺类型最多的是各类木雕、竹编、彩扎、石雕、绘画等项目。这与重庆的地域特点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这些项目是传承人传承核心技艺的土壤,是将传统工艺打造为地方特色品牌的基本条件。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传统工艺项目,但通过十余年的保护与项目挖掘,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重庆市传统工艺项目的基本情况。(二)传统工艺品牌的文化产业示范作用。近年来,重庆传统工艺相关项目通过产业化发展,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调查发现,在重庆市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中,有11个企业有效利用传统手工技艺资源建设知名文化品牌(见表1)。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重庆市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技术,从原料加工到成品设计,与重庆市多家高校合作,从简单的布料到加工复杂的工艺品,涉及家居产品、服装、日用品、纪念品等多个方面,从苎麻、夏布织造衍生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包括服装的开发,充分发挥荣昌夏布的文化、艺术和实用价值,成功成为在全国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手工艺品牌。不仅如此,依托重庆市荣昌区荣昌夏布和荣昌陶器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区建设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布局陶文化产品创作交易、旅游休闲体验等,使传统手工艺重焕生机;同时,申报了四个与荣昌夏布生产、创新、销售相关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四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是:2014年第六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地为江北区),荣昌县美纶夏布加工基地,荣昌县易合纺织有限公司“荣昌夏布”产业基地,荣昌夏布非遗文化基地。这对传承巴渝传统文化、建立文化品牌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认证也体现了传统工艺品牌建设的成效。巴渝尚品•重庆荣昌陶文化发展项目,以复兴荣昌陶濒危釉种和技艺、研发创意产品、打造陶文化产业基地为核心。年产15万张梁平竹帘生产展示传承基地项目以梁平竹帘创新开发为龙头,打造重庆重要的竹工艺品交易基地。綦江农民版画与布艺产品开发项目把渝派版画风情融入服饰、家居用品,扩大了产业化发展空间。(三)传统手工艺人才以及高校资源。从传统技艺相关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方面来看,重庆市从事手工艺相关行业的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重庆市公布了五批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702人,其中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两个类别中,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共235人,占30%以上。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0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相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共计201人。从1979年到2018年,全国评选了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计531人,重庆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仅5人,不及全国的1%。目前在世的仅有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陈思碧、城口漆艺蔡泽荣、微雕技艺潘启慧三人(见表2)。除此之外,依托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的文化与艺术相关院系和设计、美术、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科培养了一批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生,近年来投身于传统工艺相关设计、创意、运营等工作。

三、传统工艺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工艺品成为“艺术品”,实用功能减弱,在造型与外观上具有审美性,但是无法实际应用。在逐步推进传统工艺的核心技艺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让产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市场,是目前传统工艺发展必然面对的问题。这不仅需要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更需要产品体现商业价值。目前,传统工艺的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一)规模化程度不高。目前,大部分传统工艺品生产依然依托小作坊、工作室进行生产制作,批量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除了荣昌夏布、谭木匠木梳等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外,大多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少数人帮扶且在项目所在地开展工艺品制作的方式居多。受加工方式的束缚,除了少数掌握核心技艺的人员具有较好的制作能力外,其他作品的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市场定位有待提高。传统工艺品的主要消费人群在项目保护地主要针对当地居民,例如竹编、木器制品,主要的受众是当地的居民。工艺品多与当地民俗活动紧密相关,一般售价在几十元以内。另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部分工艺品在成为艺术品之后,工艺品受到文化层次、经济收入较高的社会“顶层”人士青睐,这些工艺品一般定价高,只有少数人能消费得起,例如一件刺绣、木雕作品价格上万元。这形成了消费群体的两极分化。然而,一般市场上中间层次的消费人群是最具有消费实力的群体,传统工艺品市场针对此类人群应该有更多的关注。(三)品牌意识有待加强。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与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认知和信任。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后,品牌才能产生市场价值。目前重庆绝大多数传统工艺生产企业还没有建立品牌意识,市场上的手工制品样式单一、缺乏独特性。例如,重庆大多数手工艺企业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主要以重庆方言、索道、轻轨、火锅等图案进行创作,缺乏独特性。

四、对重庆传统手工品牌建设的思考

传统工艺品是产品,也是商品,自然离不开市场推广。这就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整合地方优质工艺资源,改进设计,强化宣传传播,让传统工艺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融入时代内涵,走进人们的生活。要让大众目光凝聚在传统工艺品牌上,以适应今后社会对优秀工艺品牌的需要[3]。重庆在传统工艺保护过程中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的文化品牌建设方面还可以继续探索更有效的途径。(一)整合工艺资源打造文创品牌。传统工艺品在当代衰落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与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逐渐脱离。传统工艺的保护需要通过整合地方优质工艺资源,将重庆相关联的传统工艺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传统工艺品制造能力。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生产企业为主体、商业为桥梁、学校为基础的集政策、生产、研发和市场开发为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4]。重庆的传统工艺编制、扎制、雕刻、造纸等项目与有地域特色的竹、木材料相关。在这些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更应当发挥地域优势,整合当地的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知名品牌。第一,提取重庆文化符号、地域特色,纳入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品设计;第二,整合重庆传统工艺行业或企业,共享资源,以整体性保护方式助推地域特色文化发展;第三,发挥重庆传统工艺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小作坊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技艺,提升整体水平。扩大有价值的、独特的传统工艺品的销售范围,是对这种工艺的有效保护方式[5]。要将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重庆高校的人才资源,推动重庆特色手工艺品牌建设,从蜀绣、夏布织造技艺、梁平竹帘制作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梁平木版年画绘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荣昌折扇制作技艺8个重庆市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入手,整合政府、高校、市场资源,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传统工艺品牌,积极打造重庆文化旅游文创品牌。(二)发展手工艺体验经济。传统工艺既面临保护的问题,也面临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关键是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与时代相适应的问题[6]。在传统工艺振兴的大背景下,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的DIY手工坊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国内不少商场、购物中心出现了以手工制作课程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手工体验空间及作坊,消费人群以白领阶层、学生等精神需求较高的年轻人为主。这些场地也逐渐成为许多公司策划商业推广活动、进行团队建设的场所。这种类型的手工坊有的以纯手工教学为主,如金工、木工、皮艺、纸艺、印染等,有的包含多种手工艺项目或课程,同时兼具展览、沙龙等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近两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各种以手作体验为主的消费形式,深受青年人的喜爱,让他们可以从自主造物的过程中发掘自我的手作才华,提高审美水平。这是将传统手工技艺向大众普及的重要途径。在重庆也有一家以手作体验为主的文创空间。造物空间作为重庆首家以木作体验为主题的文创空间,2015年5月在毗邻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区的黄桷坪铁路四村设立第一家店。造物主张“美由心生,物由手造”,以手作为题,借手作之美倡导慢生活理念,并力图将设计的主导权交还公众,通过工具、材料、技术的提供,让普通人也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除木作之外,还有金工、珐琅等手作内容,并持续与独立手工艺人开展合作,设立各类手作体验课程及系统学习课程。体验内容除了对普通用户开放外,也接纳企业用户的团建或聚会。除手作体验外,该造物空间还提供手作展演,与多个知名地产商均开展过现场活动。(三)利用自媒体进行品牌推广。自媒体传播速度快,让传统工艺利用新媒体体现地域性审美特色,能更加迅速地扩大其影响,在展示传统工艺之美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传统工艺,使传统工艺从民间走向更为开放的网络空间。这对品牌推广与知名度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在文化交流与产品推广方面,目前在重庆市传统工艺品牌中最为突出的是壹秋堂夏布坊。壹秋堂夏布坊建立了专门的网站、网络商城,还借助微信平台进行推广,同时加强对重庆荣昌夏布的宣传与展示,提高品牌价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17年起,抖音、快手等直播、推送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非遗项目重回大众视野。目前,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自媒体用于产品推广与营销方面还相对薄弱。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利用新媒体构建新的传播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

五、结语

我国传统工艺资源丰富,在国家将振兴传统工艺作为国家战略之际,重庆需要认真梳理传统工艺资源现状,研究传统工艺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地方资源优势推动传统工艺的发展,建立具有带头作用的知名品牌,发挥资源优势,使传统工艺真正发挥作用。重庆可以从整合工艺资源打造文创品牌、发展手工艺体验经济、利用自媒体进行品牌推广传统工艺三个方面着手,使重庆传统工艺获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黄亚玲 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