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传统建筑中美学的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美学的窗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中美学的窗

摘要: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反过来说窗户也是建筑的眼睛。在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中,窗户结合其本身的功能和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成为空间中值得注意的亮点。窗户的存在,不仅能够传递光影,同时可以成为室内外空间沟通的渠道,营造出更为优质的空间体验。

关键词:建筑美学;建筑空间;窗

建筑的审美不仅仅代表建筑本身,同时也代表着它背后的文化特质。古今中外的建筑,都是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的体现,建筑空间作为一种语汇为我们展现出了建筑背后的人的人生观、宇宙观、环境观。中国的宫殿、欧洲的教堂、伊斯兰的礼拜寺,都具有深厚和丰富的文化哲理。一直以来,中国的建筑审美受儒、道、释三家文化影响,但其中儒家的影响最为深厚。

1窗的渊源

窗,初始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囱,在墙上曰牖,在屋曰囱。象形。窗,或从穴。”文字逐渐发展,后期的“窗”字,为“穴”与“囱”的综合,一方面说明窗的文化起始于穴居之中,另一方面也为了表达“囱”的演变。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窗的产生是基于古人对于通风、采光的功能的需求。在生活的需求影响之下,通风和采光的需求也加大,于是通风和采光的面积也不断变大,墙上的口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当门的一侧或者两侧出现较大的采光通风口时,我们今天所讨论的窗也就出现了。

2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特征

2.1森严的等级礼制

中国传统的建筑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中国古代的各种建筑形式,都是在“礼”的伦理规范下外化出的一种形态,都十分强调礼制的秩序。明清的北京故宫,布局层层递进,严格遵守等级制度,正阳门、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鼓楼沿着中轴线排列,整个故宫以一个建筑群的形式成为了当时整个北京城的中心。明堂、辟雍、坛庙、宗祠等礼制性建筑,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哲理的具体体现。

2.2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就认为天与人是共通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道家哲学作为儒家哲学的补充,经历了诸如唐代等政权的推广,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认为只要以“无为”的态度拥入大自然,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也即是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身与物化”、“万物复情”、人“与物为春”的“天和”境界。

2.3重生知礼现世精神

中国建筑重生知礼现世精神在于西方建筑对比时显得尤为突出。建筑布局、空间环境、尺度、装饰、材料,都呈现了中西方不同的建筑理念。西方建筑多数尺度巨大,并且使用持久度更好的石材作为原材料,最终目标是为上帝营造一处居所,所以西方的建筑的视角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上帝出发。中国建筑却是以人为主体来进行营造工作的,即使是故宫这种等级很高的建筑也是为同为人的皇帝建造的,所以,中国的建筑对于建筑的持久性的要求不高,反而对于建筑建造的速度要求比较高。

3窗在建筑中的形象

3.1建筑的眼睛

人们常常形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同样也是建筑的眼睛。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站在室内观赏室外的景色都是通过窗户,而站在室外的人也是在透过窗户来观察室内的空间。在人们通过窗来观景的时候,窗往往又会成为一个画框。清代李渔曾说,开窗莫妙于借景。窗户开启,窗外的景色由于窗框的限制,如同一幅画一般呈现在窗户中。这样一种欣赏景色的方法,借助了窗自身的艺术特征和窗外丰富的景观,使建筑的空间感受扩大,也表现出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的向往与亲近。

3.2光传播的载体

作为建筑的眼睛,窗户在设计上的复杂之处在于,如果忽略厚度,窗户是一种二维的设计。它不像家具或者建筑本身具有立体感,它是在二维空间展开的一幅画卷。同时在与周围建筑实体的对比之下,窗又会成为光的通道。《淮南子•说山训》中就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户,照室中无遗物。”

3.3室内外空间的传递

中西方对于空间的认知较为不同,西方对空间的认知是基于行为的,而中国对空间的认知却是基于整体的。窗本身的空间性质是虚的,从某个角度来说它是不具备物质性的一个空间。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具备物质性的一个空间,却可以容纳无限的空间。在西方建筑中,会更多地呈现出透视、真实的概念,所以西方理景手法中会有许多线条化的手法,而中国所呈现的景色更多是一种自然地再现。窗以“虚”的形式将“四时烂漫”、“千顷”等无限的空间容纳到其中,窗外的景色与传统人文哲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一种借用窗来欣赏景色的形式,完美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振复.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马未都.中国古代门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庄裕光.中国门窗(窗卷)[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5]马欣.窗的小史[J].华中建筑,2003,02(21).

[6]宗白华.美学与艺术[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田迪.建筑构成要素———窗的解析[D].天津大学,2006.

作者:陈莎 骆雯 刘含蕊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