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建筑形制在中医院的设计体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从中医院设计出发,以濮阳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为例,从设计理念、总体规划、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传统建筑形制的应用,建议医院建筑设计在沿袭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也应吸纳现代流线之美。
关键词:传统建筑形制;中医院设计;迁建项目
濮阳县中医医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形制,主体建筑沿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群,气魄宏伟,规划严整,东、西两侧的并列建筑群自成院落,围合出不同的庭院。
一、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为矩形,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新南环北侧,东西宽为375m,南北长为180m,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四周均为规划道路,基地现状为林地和耕地,场地平整,建设条件成熟。基地南侧有30m绿化带,建筑南侧退红线15m,其余每侧退红线10m。该用地拟建设一个以中医为主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先期建设门急诊、医技、400床病房综合楼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后期建设200床住院楼及康复养老楼。
二、设计理念
设计从传统宫殿形制中提炼出“厅”“堂”“舍”“院”的建筑文化概念,将轴线、秩序等特质大胆运用到医疗园区中,凝聚成全新的现代医疗建筑群。(一)轴线——形制的根基“纵轴”——医疗轴线,将门诊、医技集中置于此轴上,形成整个建筑群体的“厅”和“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二)秩序——中轴对称以“厅”“堂”为核心,住院区和康复养老区沿其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东西“两园”,双双相对;以“舍”“院”相呼应,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均衡的轴线布局与散点构成将“厅”“堂”“舍”“院”诠释得淋漓尽致,轴线上的建筑严肃、庄严、壮丽、雄伟,象征中医技术的博大精深。两侧建筑群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自成院落,围合形成不同功能的医养花园,古老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濮阳县中医院建筑形象得到升华。
三、总体规划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静”和“净”,重视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的含蓄,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医疗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一)规划结构采用“一纵一横多中心”的规划布局。“一纵”指南北向的医疗轴线,这条中轴线贯穿了整个建筑群组,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门诊楼、医技楼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一横”指东西向的景观轴线,住院楼与康复养老楼沿此轴线左右对称展开。“多中心”指建筑内部以及建筑之间形成的内外庭院,医疗轴线严肃、庄严、壮丽、雄伟,象征中医医学的严谨,景观轴线极具生活气息,营造出温馨宜人的康复环境,两条轴线构成了医与养的辩证与和谐。(二)建筑布局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将建筑组合成一个整体,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入口广场明朗开阔,两侧院落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建筑群组自成一体,相对排列,秩序井然,体现现代中医院功能需要。庭院掩映其间,展现出幽美而恬静的园林风光,达到医养结合的目的。(三)功能分区地块中间为门急诊和医技楼,西侧为住院楼和康复养老楼,东侧为住院楼及附属用房。(四)出入口设置及流线车流、人流、物流、消防流线等设置是否合理决定了未来医院是否能够高效运行。用地南侧设置门诊、急诊主入口。北侧设置体检、儿科主入口及污物出口。东侧设置一期住院主入口兼做后勤保障入口。西侧设置二期住院楼及康复养老楼主入口。车辆进入院区后,就近进入地下车库,以减少院内地面车流量。消防车道环绕用地四周,必要时,消防车可通过景观路到达建筑各个角落,实现及时扑救。通过科学合理的医疗事业规划和建筑总体规划,实现了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保证了复杂的医疗体系高效、有序、持续地运行。(五)分期建设分期建设具有弹性化,院区分为二期建成:方案一,一期建设东侧,二期建设西侧。一期建设门诊、急诊、医技、400床住院楼及附属用房;二期建设200床住院楼及康复养老楼。方案二,一期建设南侧,二期建设北侧。一期建设门诊、急诊、医技、400床住院楼及附属用房;二期建设200床住院楼及康复养老楼。
四、平面设计
(一)“共享”空间引入“十”字形医疗街,一条为主街,另一条为次要街,主街上设置公共交通及共享空间体系,大大减小了流线长度。各科室紧密相连,以最短路线方便患者轻松完成相应的就医行为。沿医院街布置迥异的景观内院,既解决了建筑的通风采光问题,又增添了建筑空间的人性化情调,形成一个清晰而丰富的空间层次。(二)“模块”设计在项目中,门诊、医技、住院采用相应的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使其对功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并满足医院不同时段的需要。内部墙体采用轻质隔墙、玻璃隔断等方式,使建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适应远期医疗功能大的调整和特殊情况的应对。(三)“院落”布局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各个功能模块采用院落式布局,使多数房间均有外窗,可自然采光、通风。有效控制了医院的交叉感染,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既符合国家对建筑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也为营造绿色健康医院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造型设计
通过现代材料和设计手法,萃取传统建筑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外形上看不到传统建筑原来的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传承了传统建筑的神韵和精髓。主体建筑构建形式借鉴中国古典建筑大屋顶形制,融入现代感的平屋顶,挑檐深远,微微起翘,优美大气,舒展开阔。通过对中国古建模数制的引入,迎面设计五个开间的大柱廊灰空间,凸显了主入口空间的恢宏气势。秉承传统兼具创新所产生的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形式上延续传统建筑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并进行演化,吸收传统建筑形式及建筑风格,自成特色。在此设计上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结合现代构造做法,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屋顶特色。中轴线建筑采用大型挑檐平屋顶,根据平面设计需要,局部设计采光天井,配合传统元素的花格天窗,显现出生动活泼的第五立面;东西两侧建筑群则采用现代钢架坡屋顶,根据功能需要,坡屋顶局部退台设计,增加了空间的多变性,富有情趣。材质上多选用木质百叶窗、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铺地、挂落飞罩坡屋顶的形制,形成用传统建筑语言写就现代中医院的风格。
六、景观设计
景观穿插于建筑及场地之中,形成了外向性、内向性及中医特色的景观空间,由动至静,满足了医患对于空间环境的不同需求。(一)外向性景观空间院区主入口位于基地南侧,为门诊的主入口广场。住院部广场位于基地东侧,外向型广场被周围绿色环境所包围,营造出环境优美、高效的入流空间,并且实现人车分流、人流集散的作用。(二)内向性景观空间庭院空间被建筑自然地围合起来,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相对私密且安静的休闲空间。庭院本身特色不同,彼此之间相互联通,并辅以水系、小桥等颇具园林特色的元素,借助对景、借景等手法,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三)中医特色景观空间斑驳的草地树影、淡雅的草药花香、温馨的疗愈环境,独具特色的百草园既是一道隔离景观,又是一条流动的科普园区。
七、结束语
建筑风格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医疗建筑的精雕细刻。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医疗建筑除了着力提高医、养的舒适度外,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使中式建筑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方正严整的群体布局,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独具魅力的单体造型,表达着对中原中医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参考文献
[1]王旭,黄春华,高宜生.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方法[J].中外建筑,2017(4):57-60.
[2]平旭亮.河北迁安中医院导视系统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3):48-50.
[3]杜雪岩.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的中医诊疗空间及其设计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作者:王波 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