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营改增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内控体系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营改增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内控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营改增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内控体系构建

摘要:“营改增”政策的落实,有效解决了建筑施工企业的重复征税问题,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防范企业风险,文章着重阐述了增值税税制下完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通过构建内控体系,降低企业风险。

关键词:“营改增”;内部控制;构建

一、引言

“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并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审时度势启动的一个重要税改项目,“营改增”作为政府的一项结构性减税改革,于2016年5月1日起在全行业进行了推广实施,作为营业税制下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营改增”税制改革政策的波及,至此进入了增值税制的新阶段。毫无疑问,实行“营改增”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对企业会计核算、税务管理、招投标管理、项目成本管控等各个方面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因此,在新的形式下,如何更好地防范税制改革带给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亟待探索的关键问题。而从另一方面而言,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参建的工程规模较大,生产经营工序复杂,涉及施工部门和人员较多,极易造成企业在管理方面存有混乱松散的问题,再加上增值税核算有着较高的税收管理体制,企业的健康运行难以离开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严格而规范的内控体系便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理论分析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80757亿元,从业人员更是突破5000万人大关。然而尽管建筑业的产业规模较为庞大,但其门槛较低,企业数量较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以劳务输出为主的第二产业,在此次“营改增”之前采用了与其相对应的制度体系——营业税制度体系,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营业税体制下对企业内控管理方面的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运营。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先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与新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迫使我国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上都要发生转变,进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首要任务便是税制改革。先前,交通运输业、电信业都已启动了营改增改革,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此次全行业增值税改革中便排在了前面。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目的便是统一我国的流转税制度,完善增值税税制,实行完全的增值税法,避免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双重征收。营业税与增值税在计税方式、纳税原理、纳税人身份、纳税地点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营业税在税目税率上较为明确,税率固定,计算方式相对简单。而增值税在设计上采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这就对纳税人在会计核算制度与能力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才能准确核算进、销项税额,进而确定当期应纳增值税额。而在此次税改前,增值税恰恰是建筑企业中的次要税种,与增值税相配套的内控管理制度存在缺失,难以防范营改增后企业产生的新的经营风险。实际上,对于内部控制而言,我国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从多范围和多角度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框架结构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是从安然、银广夏事件中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按照COSO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和我国财政部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都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防范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产生等风险,并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成果。从上不难看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基础构建内部控制,在营改增背景下,改变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增值税体制下对企业财务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确保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状态。

三、内控体系构建

“营改增”对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要紧密结合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按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核心———内部控制缺陷,完善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若干薄弱环节,从而上升到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建设方面,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相关规则与业务流程,对各职能的日常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COSO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于1992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则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借鉴了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报告为代表的国际内部控制框架,并结合我国国情,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包含上述五大基本要素,以便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基于此种规定,本文在整合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了适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具体如下:

(一)控制环境要素分析在增值税税制下,建筑施工企业控制环境这一要素主要包括风险防范意识、员工诚信度和工作职业道德、组织结构、权责划分、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内控体系的构建上,通过控制环境这一要素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要着重建立两个关键点:一是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岗位职责,树立风险意识;二是降低税务风险,享受税改利益以实现企业增值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比较复杂,此次“营改增”的涉及面较广,对企业的冲击力较大。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管理稍有不慎将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或者将大幅增加企业税收负担,从而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这势必促使企业在管理模式已经管理意识方面都要发生重大改变。由于目前企业中对国家“营改增”政策及文件的接触较少,与增值税相关的专业知识更加匮乏,并且也没有相应的内控制度相匹配,因此,在考虑内部环境的构建时,首先应该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岗位职责,树立风险意识。在增值税税制下,增值税税负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还要依靠市场营销部、物资采购部、工程管理部等诸多部门协同作战。明确参与主体的岗位职责就是让所有员工了解自己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处的位置,自己职责的履行将会对公司整体层面的税务风险有着显著的降低,这便与内控建设的目的不谋而合,使内部控制在后续的执行层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增值税税制的改革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贯穿于每一个层面,从招投标管理、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财务核算等多方面都要全员参与,为了更好地降低税务风险,更高的享受税改收益,那么增加企业价值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势在必行。内部控制的本质是防范税务风险、使企业税收负担得以降低,以使企业达到增值的目的,而创造价值的主体便是企业员工,他们在自身岗位职责的履行过程中对企业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建立以增值型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对企业员工产生较强的驱动力,促使其自觉维护企业利益。

(二)风险控制要素分析风险控制是在既定的目标下分析并减少风险,制定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实施从而削弱风险的政策和程序。无论是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还是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风险控制都是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所以内部控制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便是风险控制,这一要素的建立也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各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建立相互协调的控制工作机制。风险控制的前提条件是设立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者才能针对目标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增值税税制下,税制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税务风险增加,控制税务风险,享受税改收益是建筑施工企业当前的工作要点。然而税务方面的收益归根结底体现在企业经营业绩的积累上,反映为企业价值的增加。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应该以最终的企业价值增加为目标,而不只是单一针对税务收益,要以税务风险防范为起点,实现税务收益的增加,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公司招投标、工程管理到物资采购阶段,相对应的市场营销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和物资采购部门都应做到相应的测算,市场部门负责投标报价的税负测算,力争取得最大销项增值税预算价款;工程管理部门劳务分包商的管理,把控增值税进项发票入口关,及时取得抵扣票,缓解资金风险;物资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清单,同时比对专票价格和普票价格,争取利润最大化。建立相互协调的控制工作机制是风险控制要素的另一个关键点。企业管理者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便称之为控制机制。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运用一定的方式,合理配置企业的相关权力,从而形成有效的相互约束和制衡的控制体系,促使部门之前长期合作,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在增值税税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在涉税业务范围、涉税环节、涉税岗位及人员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目前的增值税政策和考虑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需求,参照协同控制工作机制的要求,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具体如下:相互协调的控制工作机制将有助于解决在增值税税制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识别出可能造成企业经营损失的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发生。

(三)内部监督要素分析内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内部控制得到长期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当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持续性的日常监控行为、不定期内部审计行为来实现对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评价和监督。持续性的监控行为要涵盖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但不局限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员工履行各自职责的行为。最终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出的缺陷披露出来,将未涵盖的风险点罗列出来,以便采取措施对内控体系加以改进,进行优化。

四、结语

营业税改增值税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随之受到冲击,因此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更有助于企业防范税务风险,享受税改收益,增加企业价值。企业构建增值税税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保证存在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控制环境是企业的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以实施的最基本保障。企业内部要增强对此次“营改增”所带来的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促使每一个员工都能重视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其次要加强风险控制,企业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测评,初步了解企业自身在这场改革中的税务风险状况,并优化自己的业务流程,对企业涉及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对重大风险进行控制;最后要强化自我监督,在公司治理层面,建立完备的内部审计机制、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做出评价。

参考文献:

[1]吴方红.基于内部控制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建筑经济2016.

[2]王睿.“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ZG建筑集团公司为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

[3]黄汉勇.论“营改增”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MCC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云南财经大学2015.

[4]李庆玲,沈烈.近年国际内部控制研究动态:一个文献综述.经济管理2016.

[5]佟爱琴,毕雪娇.产权视角的内部控制分析.财会通讯2009.

作者:赵新生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分行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