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摘要]随着广西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逐渐被破坏,地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备受重视。本文重点探讨在数字化背景下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资源库建设问题,通过不同历史阶段古籍资料的研究,并进行纵横向比较,以及提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数据库建设的思路,厘清建筑装饰艺术规范化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依据,提出基于数字化技术平台的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新思路。以探究具有广泛利用价值且可视化的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原型数据建设与活化应用,有效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资源库建设

1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内容和方向

建筑装饰做为一种文化表现手法,成为广西各地文化的表现载体与缩影。虽然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着“繁琐”、“极简”、“无装饰”等不同呈现,但作为一项重要建筑语言,广西传统建筑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同样也是不同地域长久以来形成的审美与意志的体现,极大程度上承载着地域的文化。资源库以广西传统建筑装饰图像与传统技艺为主要对象,建构完整的资源数据库。一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居者的人生态度在传统建筑装饰中得到充分体现,形成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现有遗存的传统建筑大多为明末至民国时期所建,将各地代表性村落建筑装饰作为研究对象,对装饰的历史性演变进行断代分期整理;二是从美术学的角度反应广西传统建筑装饰的图形、色彩、造型等进行分类收集整理;三是从工艺技艺的角度,从制作技艺与特色技法等入手分类整理。对广西各地区有代表性传统建筑进行最大限度地搜集整理拍摄、制图,并使其数字化。

2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原则

(1)广西传统建筑装饰秉承采集点广泛、研究内容真实和图像收集完整性的原则。此外,还需兼顾私人收藏的资源进行收集。对相关资源采取拍摄、扫描、文字录入等方式进行整理,对相关建筑装饰资料需有说明性文字。如没有准确文字说明,还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考证与编撰。

(2)资源编排结构上遵循方便检索的原则。由于广西建筑装饰艺术悠久,又涵盖众多的工艺美术、技艺门类。因此在数字化资源库的主要目标是能通过数字化模块对庞大的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资源进行技术处理,建成以广西传统建筑装饰多功能动态数据库,用户能通过不同的检索词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并能实现各个子库间彼此独立又相互链接的关联设置。通过装饰图案名、内容、类型、所处结构、年代、所在建筑、地名、雕刻技法、制作人等检索词进行图像与图像链接,通过雕刻技法、装饰名称、关键词、主题、来源、装饰尺寸和现存藏地等检索点进行文字与图像等子库之间的链接,实现系统自动检索,并显示相关内容[1]。

(3)构建数字化数据库技术标准化和流程规范化原则。在广西传统建筑装饰数据库建设中,要以今后的长久使用为原则。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与保障。具体包括技术流程规范化、录入方法科学化、元数据设置与字符编码标准化。以此保证数据库运行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平台建设技术人员,由专门系统平台建设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所涉及的建筑研究和相关工艺美术研究人员组成。分为数字资源技术框架建构与框架内容填充,通过两者的密切配合,实现项目的建设。在挖掘与整理广西传统建筑装饰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资源进行信息化加工,使其成为有效数据信息。在设定数据库结构中合理运用TPI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从众多广西传统建筑装饰信息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元数据字符。

3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思路

(1)从中国历史古籍及相关文献进行借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装饰艺术”这种非建筑承重的构建制作,称为“小木作”。虽然在古籍中建筑装饰描述较少,但仍可通过现有记载可见当时古人对于建筑装饰这类小木作在设计制作中的规范性,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建筑装饰数据化规范的雏形。明代末期造园家计成在其所著的《园冶》一书中,通过屋宇、装折、门窗、铺地、选石、借景等十篇,阐述了造园观点,并绘制了235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图案。既有实践总结,也有对建筑艺术的见解和论述。而北宋《营造法式》一书更明确地提出将建筑装饰艺术设计进行规范控制。“营造”一词,便是将“材”做标准,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可视的规范。作者李诫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整理大量古代文献和旧有的规范制度,并结合工匠智慧和具体实践经验对北宋的建筑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形成具体制度。书中详细记载了建筑构件详图及各种雕饰与绘制的彩画图案。《营造法式》为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模数思想的整理和运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此类古籍的研究有利于对古建筑的数据整理与规范有基础地了解及借鉴,为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内在的文化传承奠定基础(见图1)。

(2)从资料量化形成研究基础。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基于对广西传统建筑装饰海量基础资料的搜集。随着数字化科技的日趋成熟,高质量的图像与采集设备的广泛运用,可借助虚拟数字化的方式,如图像、声音、视频、三维测绘数据等多媒体技术同步整合对广西各地代表性传统建筑装饰进行搜集。搜集的途径主要包括田野调研、数据测绘以及对已有相关研究资料的整理,并在明确研究所涉及到的变量对象之后对前期调研资料进行系统地层级化分类。可按照不同的建筑属性、建造年代、装饰风格、所属位置、制作技艺等进行分类归总。最后将量化的广西传统建筑装饰数据构建以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为分析平台的建筑装饰艺术数据库。

(3)以数字化思维建构数据库原型模组。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不久,数字化被运用到许多研究领域。随之出现的是在数字化语境下,设计也由传统的手绘图像表现转向由参数控制设计的数字设计时代。而当前基于“数字化”理念的CAD、SketchUp、illustrator等一系列精确量化软件技术正是设计的重要力量,极大推动与加速艺术设计的相关研究。近几年,我国在数字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展,“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相关研究相继出现。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包含了地域信息角度和空间营造两个大方向。其中地域的数字化研究主要采3S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通过多学科的高度配合,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整理、分析和应用。基于对广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整理归纳的理念与“数字化”技术的大背景下,在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建立完善的数据化平台进行归纳整理尤为重要。当前数字化技术直接应用于建筑装饰艺术之上且制成数据库案列相对较少,仅有的装饰的数字运用也相对较简单,这类实例往往通过前期资料搜集、借助数据化平台进行图形录入,仅能实现装饰纹样的分类、图案查询及简单应用,显然并未充分发挥数字化分析与数据库建设技术的优势。由此可见在广西传统建筑装饰领域中数字化研究仍存有较大深入的空间,可进一步探究数字化对广西传统建筑装饰保护与应用更大的可能性。根据目前考察广西各地传统建筑装饰数据,根据建筑装饰年代、区域位置、题材、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前期基础模块分类,主要由广西传统建筑装饰图像资料库、研究文献资料库与影像资料库三大模块构成。图像资料库以各地田野调研、广西省各博物馆藏品及民间收集广西所属传统建筑资料为主,分为内容题材、图案来源、制作年代、制作技艺四个子模块,图像采用照片、测绘制图、数字绘制还原等记录形式,研究文献资料库主要是收集各地地方通志以及近50年来对广西传统建筑及建筑装饰相关历史文化、艺术风格、制作技艺等方面研究的相关著述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库是反映传统建筑装饰的现存状况,通过所处地域自然环境、建筑形态、制作流程及现代工匠访谈,全方面呈现现阶段广西各地传统建筑装饰现状。基于综上模块构建,通过运用GIS平台的大数据综合分析功能,分析寻找相似的模组进一步构建建筑装饰艺术数据库。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平台数据库中不同图层的联合和叠合等相关工具进行深入数据量化分析,并对分析后产生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与归纳,以此寻找到广西不同地域传统建筑装饰是否存在内部的规律性和关联性,并探寻与总结内在更深层次的艺术特征与相关的设计原型模组。

(4)科学化建立数字资源检索体系。数字资源需要保持其开放性,从而使广西传统建筑装饰文化拥有持久的活力。以目前图书馆常用资源检索体系作为参考可分为:第一,基于文本的资源检索方式。基于文本的资源检索方式在早期运用较多,但由于资源信息需要人工进行标注,从而时间、人力成本较高。同时,标注信息的准确性、不同类型资源数量的大小以及资源内容理解的差异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到检索的结果,使其当今不再成为检索技术的主流方式。第二,基于语义的资源检索方式。基于语义的资源检索方式主要是对本体的词汇进行整理与分析,在原概念中的表述与文化逻辑的基础上,对内在特征加以呈现。再根据设定的研究目标,通过学术分析,对其内容中的关键词进行选择、分类以及进一步阐释,按照类别归纳成条目,形成语义式的资源检索体系。由于语义式的资源检索方式具有良好的概念层次结构与强大的逻辑推理支持,因而其被广泛运用并具有良好的前景。第三,基于内容的资源检索方式。基于内容的资源检索方式区别于之前传统的基于关键字或词的检索手段,它是将多媒体内容理解、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进行融合,同时将人工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人机交互等相关领域研究并入媒体数据表示与数据模型建立。以元数据目录与数据库字段为基础,对广西建筑装饰艺术元素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和再表述,集合成一个高能效的检索系统。综上所述,广西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任务,技术性强、周期长、投入大。但它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基因,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构建这一“基因图谱”,借助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本文提出保护路径的设想,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历史建筑的文化保护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引导作用,并以此引起政府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关注,让更多专业人员加入到此类项目探索与研究中,共同推动广西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启动实施,使其走向可持续的科学保护之路。

参考文献

[1]蔡晓来,夏绍模.学科特色数据库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构建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0(7):45-48.

作者:黄荣川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