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介入传统建筑景观空间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作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庭院景观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传统教学中由于缺乏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效益。通过对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的数字媒体教学平台的搭建,运用新媒体渠道传递课程信息,展开即时、有效的师生双向信息交流,以便于转变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实践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景观空间;新媒体;传统建筑庭院;教学改革
2018年4月,在会议上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占据信息化发展制高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兴环境,一种开放性的综合媒介,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以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并且新媒体在课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频率和应用范畴不断扩增,尤其在面临一些特殊的社会情况下,可起到远程、高效、无接触教育,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持续开展。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庭院景观设计》为代表,将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一方面,信息数据长期处于滞后状态,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轨;另一方面,传统教学形式缺乏交互,且教学主体与教学信息来源单一,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与信息化社会接轨,实现庭院景观空间教学智慧化;从而更好地转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能动性地认知景观空间,设计景观空间,并将其有效管理与传播。
1新媒体介入景观空间教学可行性分析
伴随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展开,教育信息化的问题被广泛提及,发展到现今实际上已建成一大批基于新媒体的教学资源;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多数高校也逐渐设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作为支撑。可见新媒体介入教学已成势在必行之趋势,但针对景观空间教学而设计的新媒体教学方式却寥寥无几,且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多数相关研究缺乏新媒体时效性、信息化的特征,甚至存在资源库及应用滞后性明显的情况,这严重导致教学与社会实际情况的脱节,更无法发挥新媒体对景观空间教学的辅助效用。尤其是在传统建筑庭院的一些基础参数信息更新上,滞后性显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景观空间数字化,更影响了学生对传统庭院景观空间的再利用与更新设计。加快新媒体介入景观空间教学,可确保数据的实时性、海量性,并且便于师生数据整理以及后期设计的运用。其二,长期保持传统教学方式,依赖老师课堂教学的“教”,忽视学生自主的“学”,缺乏新媒体介入式教学设计,缺少课堂交互性,使学生普遍面临缺乏自主掌控实际空间的能力。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层面的介入,借助互联网等渠道以电脑与手机作为输出终端输出,达到教师与学生双向数据信息交流,以此有助于转变传统教学主体。其三,对庭院景观的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多从空间营造、基本分类、构成要素等方面展开教学,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与构成能力,很多都属于“纸上谈兵”。开展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数字化平台搭建,将平面空间直接转换为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实时讲解与分析;或将相应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数字化教学实例,并基于沉浸式虚拟技术营造传统庭院景观空间体验感教学模块,以达到“身临其境”的实际空间体验感。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分析,新媒体介入景观空间教学旨在改变当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育现状,培养结合社会发展的实践性人才。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可达到教学信息管理智慧化以及科研成果与教学一体化。再则,形成教学双主体,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形成平等与融合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能动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景观空间教学真正做到信息化,智能化的愿景。
2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数字媒体教学平台搭建
2.1二维基础信息数据管理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古有北宋学者欧阳修在诗词中写到“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通过三个“深”字强调庭院景观空间的悠远进深,再用杨柳、帘幕描绘丰富的景观空间构成,可见传统庭院景观空间变幻莫测,曲径通幽,蕴含博大的文化与哲学理念。二维数据管理可将传统建筑庭院景观分为宫苑、典型私家庭院以及传统民居庭院三大类型,运用互联网平台管理空间组合各要素、尺度、功能以及平面组合方式等数据,并设计互联网平台相应检索窗口。例如,统计与录入典型私家庭院空间中植物的种类、冠幅、高度、坐标定位等数据。首先,运用平台检索可提取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数据,促进三维模型的搭建,确保三维信息可视化的实现。其次,提供高效、即时、共享的检索窗口,师生双方可合理调整数据,使师生双方共享、共建基础数据,有利于实现老师、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三者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再则,通过搭建科研成果与媒体检索平台的信息桥梁,将教师的科研数据直接录入平台,使“研”用于“教”,以拓展教学基础资源并使教学信息实时化。
2.2多维空间转换平台搭建
基于二维基础数据,生成传统建筑庭院景观三维信息模型,使多维数据可视化转换。第一步采用SketchUp、3DMAX、Revit等三维建模软件按上文所述分别搭建3种类型庭院景观空间数字化模型,并借助Lumion、Premiere完成相应视频制作。其后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制作完成的数字化模型与动态视频加载入传统课本及教学主要采用的二维图示中,运用互联网作为转换平台,手机或电脑作输出终端,使学生通过扫描课本图片即可从手机中识别相应的三维动态模型,了解景观空间实际比例尺度。通过基础二维数据———三维数字化模型———互联网平台———输出终端的模式搭建多维空间转换平台,以达到对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的深入性认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化,增强教学内容的交互性,改善学生对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的惯性思维。
2.3沉浸式体验模块嵌入
再将VR虚拟技术嵌入多维空间转换平台,通过创建传统庭院景观虚拟空间,使学生能够沉浸式体验景观空间关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多依赖实地考察与测绘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然而受教学环境等条件的影响,通常学生难以即时、高效地体验各个类型的庭院景观空间,多数情况下每个教学班最多可开展一次实地调研。因此,在多维空间转换平台的基础上,嵌入沉浸式虚拟技术,借助虚拟环境体验设备,在短时间内提供各种景观空间的360度仿真性空间,在仿真空间中观测点一般位于1.60m的视高且为第一视角,可增强虚拟空间的体验感与现场感,从而达到仿真效果。采用“多维空间平台+VR虚拟技术”的方式最终搭建一套完整的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数字媒体教学平台,使教学方式更具交互性,从而便于发现教学问题及学生薄弱环节并有利于展开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智慧化应用
该项完整的教学平台受众主要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该专业结合景观、建筑、室内等学科为一体,需要学生有较好空间尺度感以及深入了解空间组成要素。尤其在《庭院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传统庭院景观空间的解读作为重点内容,通常难以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因此,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其实是较难吸收、运用的一个部分,学生无法较好地将课堂知识有效运用到新的设计创新中,造成了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该项教学平台首先可进行二维数据应用,对基础数据录入与检索;其次,通过终端识别三维模型,将二维数据与图片转化为三维空间应用;再则,借助三维模型使虚拟环境得以运用。在整个智慧化平台应用过程中,同时还能够通过数据真实有效地评估传统庭院的空间尺度、适宜性、开敞性等,例如,通过植物的密闭度评估空间围合情况及是否符合人体工程的需求。亦可以测验学生对空间结构掌握的准确性,如在虚拟环境中从垂直、水平、密度等方向考核学生是否能计算出具体参数,当然在测试中会给予一定的基准参数,运用此类测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景观空间的把握。因此,将该项教学平台进行实际课堂教学运用,并收集反馈信息、建立评价体系、多方位优化,最终可以达到教学内容全面、生动、交互的智慧化应用。
4结语
新媒体介入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的教学研究以解决传统教学问题、转变教学主体以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借助数字化手段辅助学生能动性地认知景观空间,从而设计具有文化含义、文化传承的新景观空间,以便于当前社会景观空间体验感的提升。同时也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依据与有效策略,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以及相关课程的优化,培育优秀人才。当然现阶段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景观空间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多维空间转化需要大量模型搭建;二维数据库整理还不够系统化,涉及面不够广;虚拟环境仿真性仍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新媒体介入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的教学,今后还需要更深层次地研究与营建;但新媒体的介入必将为传统建筑庭院景观空间的教学带来崭新的开端。
参考文献
[1]万蕾.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教育(社会科学版),2013(4).
[2]于琦.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解析与应用探究[J].艺术科技,2018(5).
[3]徐敏.互联网+时代下景观植物设计课程“4H”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19(5).
[4]蒋贻轮,丁琼.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村落型古建筑保护探究[J].新媒体,2019(7).
[5]李莹.追求“教学合一”的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6]翟宇佳.基于浸入式虚拟环境技术的景观空间尺度感教学模块构建与应用[J].中国园林,2018(4).
作者:何丹秋 单位: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