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时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渗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时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时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渗透

[摘要]中华传统元素带动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对历史的传承,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动力,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传统元素融合到现代建筑中,打造带有中华传统元素的中国建筑风格,本文运用辩证主义思想,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正确还原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在建筑设计中海量构建现代建筑设计数据库、中华传统元素数据库,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建筑设计中中华传统元素的运用及设计效果,在建筑设计场景漫游中提取灵感,优化提炼传统元素及氛围设计,真正将中华传统元素合理应用到建筑中,创造具有新时代中华传统元素的传统、现代和谐共生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信息时代;现代建筑设计;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传承

0引言

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沉淀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生命发展印记。从建筑发展中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而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始末[1]。社会历史发展约束和影响了建筑结构、材料、样式等应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风格。人类文明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蒸汽时代、原子时代,在计算机技术驱动下,人类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2]。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建筑设计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碰撞,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3]。

1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探讨

1.1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动力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深远,现代建筑选择适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传统元素并加以提炼、改进,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碰撞与融合[4]。建筑设计是思想升华并融入建筑的艺术行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将功能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传承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理念,对古代建筑的精髓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指导了现代建筑设计实践[5]。北京的王府饭店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成功案例,运用了寓意吉祥的传统“田”字图案(图1),保留了琉璃瓦、斗拱(图2)等传统建筑样式,使用一种简练的线条完成屋顶与楼身的过渡,整体现代感十足,重新塑造了具有宫廷典雅气息的现代建筑风格。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从宫廷建筑到民居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及沉淀,留下了大量的优秀建筑,从大唐盛世的古都西安到明清故宫的北京,从江南民居、徽派建筑、北京四合院、土楼建筑、亚热带地区的吊脚楼等建筑形式,都见证了传统建筑的兴盛,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图3)。

1.2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对中华传统元素继承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名胜古迹建筑很好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我国对外展示历史厚重感的标志之一[6]。我国现代建筑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优点,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合理继承与创新,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的和谐共生,具体列举如下:(1)图案花纹元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纹样式寓意丰富、形式多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着吉祥如意,长寿龟、仙鹤是寓意长寿的动物,金、木、水、火、土代表的是一种表征世界万物间联系的哲学观,象征君子品格的梅、兰、竹、菊等植物元素,不胜枚举[7]。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被高度凝练、抽象简化渗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图4、图5分别为祥云与梅花设计图案,常被用在建筑设计中。(2)建筑元素———墙面。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墙面样式繁多,其中“出砖入石”墙体流传自闽南传统建筑,具有坚固防盗、冬暖夏凉等优点,墙面厚重古朴,使用大量不规则的砖石、瓦砾堆砌而成[8]。不规则性的墙体材料,大小不一的瓦砾视觉效果,形成了起伏的颜色对比。闽台缘博物馆是使用“出砖入石”墙体最为典型的建筑,休息区使用了“出砖入石”的墙体形态,不规则的墙体结构展示出建筑刚毅、浑厚的气息。(3)色彩元素。我国传统色彩体系以哲学思想、封建等级观念等具有时代特质的文化为基础,形成具有丰富民族气息的传统色彩体系。最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源自于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对血液、火种、太阳的崇尚,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年”更是以红色装扮,象征着来年日子红红火火,展现了中国人对红色的热爱之情[9]。黄皮肤为主的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在黄色为贵的古代封建社会,黄色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典型代表颜色之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红、黄色搭配的建筑具有浓烈的中国风格。(4)传统思想元素。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是传统元素的重要基础,是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中特别是园林建筑中应用广泛,在坚持人文精神前提下重构了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表现形式,对我国现代建筑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启迪灵感、美化外观,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建筑的思想高度,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一种具有民族特征的设计方法[10]。

2信息时代渗透中华传统元素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

2.1使用辩证主义思想,虚拟现实技术在还原传统文化元素

中的缺点和优点信息时代推动了建筑设计方式的智能、便捷、多样化,以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将现代信息传播提升到崭新的层次与高度[11]。但存在如下问题,(1)在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因虚拟现实技术的便利性,导致传统文化元素可能会被简化、扭曲甚至被篡改;(2)信息时代的垃圾信息、冗余信息难以杜绝,在现代信息符号的冲击下难以从中寻求质的突破,反而时常遭受图像、视频等视觉符号的暴力侵蚀[12];(3)信息时代人们采用智能技术交流,缺乏人文情怀,使得人际交往封闭隔绝,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所以,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避免上述问题,正确还原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用辩证主义思想看待古今文化的交融[1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突破口。

2.2构建现代建筑设计数据库,提供中华传统元素渗透的数据支持

信息时代形成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素材,需要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Banage⁃mentSystem,DBMS)可以完成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建筑信息数据处于安全和完整存储的状态。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数据控制对象的差异细分为不同功能的管理工具,与建筑设计客户进行交互行为的工具称为前台工具,可进行建筑设计方案、传统文化元素素材、设计理念等信息的沟通与交互;对前台交流、组织内部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工具则为后台工具。信息时代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在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设计功能。而数据库及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等智能设计方法实现的基础,在VR建筑设计系统中,产生的三维建筑模型以及传统元素纹理素材信息均存储在数据库中[14]。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包括VR设计技术在内的多种智能设计技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沟通的交互整体,可共享数据库信息、形成在同一空间协同工作的和谐局面。图6描述了现代建筑设计数据库存储数据的主要构成形式。由图可知,中华传统元素渗透于现代建筑设计使用的数据分为属性数据与图像数据两种类型,有关传统文化元素的信息在各种数据类型中均有体现。

2.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优化中华传统元素渗透于建筑设计的效果

信息时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等智能技术集成发展,形成了具有模拟现实场景的虚拟现实技术,令差异性学科、专业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成为现实,为现代建筑设计融入中华传统元素创造了数字化条件。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专业设计人员与非专业用户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驱动理想建筑设计作品的生成[15]。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总体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构建主体模型,其次选取合适的传统元素和纹理样式对模型进行渲染,增强建筑设计效果的可视化。渲染建筑外观是虚拟体验展现建筑元素的重要方式。图10建筑设计动画制作流程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现代建筑模型具备交互功能,用户现代建筑设计数据库为设计人员、管理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提供良好的数据。数据库内部存储大量关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背景、理念等重要信息,关联大量历史设计信息、客户资源信息,设计人员利用安全存储的信息数据进行设计工作。如故宫博物院正式在互联网上推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VR全景,希望借助北京故宫博物院VR全景让更多无法亲临的人,可以在互联网上身临其境般地欣赏故宫博物院的壮观景象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场景、建筑细部资料(图7、8、9)。可自由表述“对中华传统元素的偏好”“采用何种元素、理念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等。和以往忽略用户体验与感受的方法不同,信息时代的虚拟现实技术更加注重客户需求与感受[16]。用户通过虚拟漫游功能直接在空间内进行切换视角的方式随意浏览场景,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体验建筑环境。体验者感受到强烈视觉冲击与现场沉浸感,最终得到用户满意的设计方案。此外,依托虚拟现实技术的设计方法支持生成动画,动画制作流程见图10。结合图10分析建筑设计动画制作流程可知,动画设计中的曲线与折线相机路径通过多视窗交互方式设计实现,动画场景切换通过改变路径关键点的方式完成,以外部播放器为中介即可播放观看。

3结论

本文综合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与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并对信息时代中华传统元素渗透于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展开探究,希望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从不同历史时期精神面貌、时代背景、生活情形角度寻找大众情感的共鸣,形成新的独特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做好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方式如下:(1)总结、提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但不局限于空间布局、元素式样,并根据区域整理成类,形成新时代的带有区域传统元素的建筑风格,而不能一个风格适用全国;(2)要时时总结,真正了解传统元素的文化、人文内涵,精雕建筑细部,摒弃粗制滥造,杜绝简单的模仿;(3)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完成各地保留的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复制场景,供各高校建筑院系学习,并能切实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在实践中总结模数、比例、材质,做到有文化内涵的提升;(4)要学会使用辩证主义思想,面对信息时代的弊端要自动清洗、过滤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糟粕,选取有益于社会进步革新的元素加以创新与完善,通过智能媒介和关联方式重新聚合、融于一体。在大众智慧的共同努力下,必定会构建一条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价值观的现代建筑设计途径。

作者:于华涛 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绿色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