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窗棂纹样的运用与启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周会科、谭良斌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棂纹样大致可分作平棂及菱花两种;最简单的平棂当推直棂或版棂(如图1),破子棂(如图2);其次是斜或正方格眼;再复杂一点的是什锦窗,又称步步紧(如图3)。每当棂子太空之处常加花头如工字卧蚕花草方胜等(如图4)。以上数种棂纹全平直不弯。拐弯的称拐子纹,最常见式样是灯笼框;此外尚有冰裂纹,正卍字,斜卍字,亞字,盘长,井口字,回字等。又有圆框内作平棂或平棂内作方圆光者。又有将棂子作成各种写生花者,如故宫钟粹宫横披上的竹纹棂子[2]。以上所述纹样只是中国几千年来众多窗棂纹样中的代表,那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纹样更是多不胜举。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在当代中国风建筑中的应用
自1929年由当时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的中山陵建成时,这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大型建筑组群就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样式。文化是历史的映射和沉淀;文化传统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推动民族车轮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和沉淀下来的精华。采用传统的建筑样式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为了树立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一直以来许多建筑师都在尝试中国风的建筑形式,建筑师通常将传统符号进行加工,采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更是这传统符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2年落成的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尽管香山饭店建成后贝聿铭先生认为因其破坏了香山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件失败的作品,因此从未再次造访。但是这座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交融的新古典主义作品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师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这座建筑除采用白墙灰瓦外还大量采用方形、圆形、菱形、扇形窗,并直接采用了如斜方格眼、冰纹等窗棂样式。尤其在立面处理上采用类似什锦窗的窗棂纹样作为墙面装饰,而在大厅的玻璃屋顶的钢架处理上则采用直棂纹样。作为贝聿铭先生在大陆的另外一件作品,同时也是其封山之作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他为其家乡设计的一件精品。苏州博物馆新馆除了和香山饭店一样采用白墙灰瓦和大量采用方形、圆形、菱形、正六边形窗外,在其立面和屋顶处理上同样采用了窗棂纹样最为常见的方形与菱形的组合(如图5),而在大厅的玻璃屋顶的钢架处理上则是采用直棂纹样与菱形相结合的样式。在广受赞誉的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设计上,在一些细节处同样能够看到传统窗棂纹样的影子(如图6)。由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设计的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在其一侧立面上开的三个小窗(如图7),则是采用冰纹纹样,窗户虽小,线条虽简单,但却很具传统意味。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当代的建筑设计需要历史积淀作为背景,使这些传统的元素来反映当代的民族文化精神[4](p20)。窗棂纹样的美学意义在于阐明了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值得当代建筑师从中引用和学习。
在设计中,建筑师可以直接运用传统窗棂纹样到自己设计的门窗之上。也可以将其拓展运用到建筑的其他部位,例如运用冰纹到玻璃幕墙之上(如图8)。或者对这些窗棂纹样进行简化或抽象的艺术化处理,甚至可以提炼其传统的精神意义,并运用到当代设计中。不仅在建筑设计上可以应用,在城市规划中例如利用图底理论观察这些窗棂纹样(如图9),或者一些其他的方法或理论,我们同样可以受到一些特殊的启发。或者是在景观设计中(如图10),仍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窗棂纹样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文化也必将会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设计这个平台将其延续,现代设计更需要传统文化来为之指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要做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民族的东西传承下去,才能使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有所突破[4(]P40)。国外的现代建筑,是外国民族的现代文化。其时代性的内容,反映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水平;其民族性的内容,只可供其他民族欣赏和借鉴[5]。在整个人类奔向现代化的洪流中,每个民族都能够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沿着自己的道路,创造出自己的具体民族性和当今时代性的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