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木雕传统建筑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木雕传统建筑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木雕传统建筑论文

一、木雕中所蕴含的忠义精神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人们在表达情感时都是较为含蓄和内敛的,并且善于通过借景、借物等方式来抒发情感,激励自我。这种语言的含蓄内敛与艺术作品所表达的言外之意联系在一起容易使观赏者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情感交流。正如司空图《诗品》所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中国传统建筑木雕就是这一载体,它将各种不同题材的故事,不同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内容呈现在有限的图幅里,以此借物言志,借景抒情,意在画外,情在景中,许多不可言传的情感和愿望都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木雕作为传统建筑中的小木作,不仅具有功能性更有观赏性,尤其是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更具有教化功能,它蛰伏了儒家思想的影子,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儒家文化的基本内容。“忠义”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伦理范畴,又是政治范畴。中国封建社会臣对君的责任与义务就是忠义。作为臣子,必须竭尽全力去维护君王的权益,并以此作为人生追求。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中有许多表现忠义类的题材,如《赵子龙救孤》《三国英烈》《桃园三结义》《苏武牧羊》《杨家将》《关公千里送嫂》等。这些反映臣子如何守节,尽忠讲义的千古流传故事都十分清晰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崇人伦助教化的道德原则。

二、木雕中所蕴含的孝道思想

中国文字有六书之说,一是指事;二是象形;三是形声;四是会意;五是转注;六是假借。其中指事与象形是造字的基础,也是很生活化的形容词与名词,形声与会意是文字的架构,转注与假借是文意的扩充。如我们常说的前后左右等就是由“指事”而造成;山河日月、猪狗牛羊是“象形”造成。而“形声”与“会意”则是为了表达多种事物与不同的抽象观念。“孝”就是个会意字,其意是年幼者搀扶着长者,可见孝道是自古有之,任何时代都视其为根本,它不仅是道德伦理条规,更是人性的根本。孝道也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历代君王都提倡以“孝”治天下,把孝道视为立身教民之本,建国安邦之基。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中反映孝道的题材也很多,如《扼虎救父》《怀橘遗亲》《鹿乳奉亲》《乳姑不怠》《啮指心痛》《刻木事亲》《单衣顺母》《亲尝汤药》《哭竹生笋》《扇枕温衾》《孝感动天》《恣蚊饱血》《为亲负米》等,这些戏曲故事都是反映父慈子孝等内容,不论这些故事是否属实,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体会出它的言外之意,人们对于孝道的态度,不只是挂在口头,更是深入到内心,成为一种道德标准。在中国封建社会,孝悌观念也是统治阶级善用的方式,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他们推出“举孝廉”的制度,由此发生了很多愚孝的故事,如“割股馈羹,以愈父病”等。上述这些有关孝道的故事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能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部分对于现实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木雕中蕴含的忍让精神

“忍”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涵养与修为,它是克己爱人,是忠恕、是体谅、是舍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国语•周语下》说:“爱人能仁”,仁爱是以宽容,忍让之心去对待别人,是要人与人之间互相谦让。《论语•里仁》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忍让不仅体现在亲人间,它也体现在朋友,同事、乃至整个社会关系。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之道的处世方式,而这一方式的具体体现就是忍让、宽容、仁爱等思想,它起到的教化作用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稳定有序,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所希望的景象。

四、木雕中所蕴涵的读书及第观念

中国封建社会将人分成几个等级,所谓人分士、农、工、商四等,以士为贵,可见其重要性。儒家也十分重视读书,《论语》中开篇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说。而“学而优则仕”就是儒家为中国文人选定的人生道路。因此古人将读书考状元视作整个家族的荣誉和责任,不论是有钱的商贾、贫穷的农夫或是其它行业,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刻苦学习,鲤鱼跳龙门,考取功名以耀门楣。这种观念已经渗入到他们的骨髓里,成为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也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题材中。如《三进士》《喜报临门》《庆加冠》的故事就是讲述过去文人十年寒窗苦读,最终鱼跃龙门的故事。还有《皓首穷经》《三进士》《车胤囊萤》《魁星点斗》《十八学士》《蟾宫折桂》《五子登科》等,这些都是描述古时文人埋头苦读,毕生追求就是为了考取功名的真实写照。从上述木雕装饰题材内容可以看出,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义、孝道、忍让、读书及第等精神已深入人心,已成为人们行为处事的一种标准、准则。为了警示和教育后人,它借用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这一特殊平台,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儒家文化含蓄而间接的表达出来,从而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学习、熏陶。

作者:罗瑞娟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美术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