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传统建筑继承与发展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传统建筑继承与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继承与发展思考

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凝固的文化。建筑除了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定居场所以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与艺术精神早已发展到了可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程度。但是如今在物质需求飞速发展的中国,许多国人早已忘记先人留下的文化精神,大批大批的历史文化建筑遗迹被拆毁,建起来的是一栋栋毫无中国特色的西式建筑。但也有不少人开始觉醒,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应该何去何从?

北京如今已成为中国古建筑文化名城中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美丽的古代都城中的其中一座。然而古都北京如今的发展状况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在皇家建筑的修复与保护方面,北京确实已经做得十分出色,无论是皇宫的开发修复,还是皇家园林的保护,都做的相对较为完善。但是在民居建筑的发展与保留中,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北京最具特色的民居非“四合院”莫属。北京的四合院具有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但是眼下看四合院的更新发展状况来看,实在是不容乐观。许许多多有着上百年甚至更久历史的四合院说拆就拆,然而文物鉴定局却以是不是“文物”来决定这些有着极深的历史文化意义甚至更多意义的建筑的去留。许多的四合院被拆毁也只因文物局的“是不是文物不好说”一句话而面临被拆的命运。可以说文物局这样含糊其辞的说法实在没有对中国文化历史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工作。如今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也还存留很多,但是保存完整并且极具文化价值的却已经为数不多。现在北京所有的四合院,不管大的小的,除去一些特殊人士居住的院落以外,几乎所有的院子里都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屋,没有一处是有“院子”的,可以说四合院的院落已经不复存在。其次,拆除文物建筑,更多的是开发商的利益取舍,开发商只顾眼前利益,假借民生工程,炒作房地产项目,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四合院”问题不仅仅是只有存在于北京,它映射了中国许多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古建筑民居的留还是拆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今中国大部分建筑可以说已经走进了“标新立异”的死胡同。

眼下的中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城市发展千篇一律,每一座城市缺乏自己应该有的个性与内涵。梁思成曾经在著作中声明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心痛的。”北京虽然在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成就毋庸置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也许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变化会左右着未来北京发展的方向。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梁思成与陈占祥就已经提出过“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对首都做了科学的规划,整体保留北京古城,在旧城西重建新北京,今天看来这才是高瞻远瞩的大手笔。而如今的北京要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的结合起来,具体得讲既要保持北京的故都风貌,又要加快城市现代化的步伐,这种结合确实是一个复杂、艰难的工作。但是如今许多建筑师把中国建筑的发展仅局限于“现代化”一词。他们一味的追随西方建筑的脚步,将西式建筑硬生生的搬到了中国。但是他们却没意识到中国用短短的几十年实现了西方国家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实现的现代化,急功近利的发展使得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已经丢失了太多自身的文化。可以说中国的建筑来不及思考就已经跨入了下一个世纪,以至于许多方面中国已经被西化的十分厉害。我国也有许多一线建筑师极力推崇许多国外建筑师所喊的生态、仿生、绿色等口号,却越来越没了自己的主见,失去了一个民族的血性和人类本身所具备的感性。改革开放使得西方建筑文化和思想不断涌入中国,新一代建筑师认识上的浅薄使得西方建筑文化填补了我们发展的空间,由此引发出的建筑文化问题不是偶然的。有一位著名的外国的建筑师曾这样说,“我在中国的看到的建筑基本只有两种:要么是模仿、要么是彻底的破坏。”

那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交融,讲究的是中庸之道。这在中国园林景观中可以说表现地淋漓尽致。无论是江南的苏州园林,还是皇家园林,比如颐和园、圆明园,都崇尚自然美和人性文化所演绎的悟性共鸣。它没有单纯的追求某方面的极致,过而不及,点到即止才是恰到好处。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建筑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钢筋混凝土取代了青砖木材广泛应用在建筑领域,但是却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建筑因此没落。中山清华坊很好的融入了中国院落式建筑的风格样式,让人的生活空间与自然更加贴近。观唐别墅在回归中式院落的生活意念和精神境界同时,又吸纳了西式别墅的现代生活流线,以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室内居住空间实现舒适的居住生活。这些无不例外在中国传统建筑理念中融入了新的元素,重新阐释了传统建筑的定义,赋予了中国传统建筑新的内涵。中国建筑的发展只有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心系民族文化精神,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这样的建筑才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作者:宋志涛 刘彦辰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