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发扬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建筑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对我国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元素提取分析,阐述传统中式建筑与新中式建筑的关系,解析传统中式元素在现代建筑造型及空间的应用,同时对新中式建筑形态未来发展进行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同源于自然,中国古人通过对自然的模仿、类比,经验化成本能的认识,成就了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在设计创作思想方面,也源于古典文化在建筑领域的延展。
1.1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
我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到“凿户牖以为室”的简单居住建筑,再到“秦砖汉瓦唐木架”的渐趋成熟,最后到宋元明清成熟的体系几个阶段,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1)在整体造型上,传统建筑物一般有三个主要构成部分:下部台基,中间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屋身,上部是大屋顶。屋顶作为传统建筑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而且与等级有关。(2)在空间布局上,传统建筑擅长运用院落式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需求,而人们对建筑的精神体验是通过进入不同的院落可以真正得到。其中一些大体量的建筑群会通过一条轴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从而烘托不同的建筑气氛。(3)在建筑细部处理上,可谓做到极致,颇费心机。斗拱的运用是传统建筑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不仅起到承重作用,也具有装饰作用。屋架造型处理形成缓和的屋面曲线,既美观又利于排水。而在一些建筑额枋上有精美的彩绘,巧夺天工。(4)在建筑材料上,琉璃瓦、砖、石、木等大量使用在建筑上,并在其上刻有精美的雕刻。主要使用色彩有朱红色,灰色,黄色等。
1.2传统建筑的文化精髓
(1)尊重自然,力求“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师注重周围环境讲求“天然合一”、“依山抱水”、“师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是最佳典范。园林虽然是人为,但却是自然环境的缩影,其中应用的障景、借景、对景等手法不仅将自然天成的形式美展现出来,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2)构件、符号、装饰等文化元素的丰富多彩:构件、符号、装饰等文化元素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从总体环境到单体房屋,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空间,无一不体现当时精湛的技艺做工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2“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发展
2.1“新中式”建筑产生的必要性
如何将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成为现代的而又能回归到自己的经典,如何展现古老的文化内涵而又不失有全球文明的特质是当下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现代建筑应具有的建筑风格是这样的:“中而新”是上乘、“西而新”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是下乘之下的建筑设计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建筑风格涌入中国,中国成为了外国建筑的“实验场”,风格迥异的外来建筑充斥的中国市场,中国需要自己的建筑师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中式建筑”;再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上材料、材质的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形式上不再拘泥于“后墙方窗大屋顶”,结构、保温、隔热上也不在仅仅依靠砖石木构,有了新的技术和形式。因此无论是从文化演进的角度还是技术发展的层面来考虑,中国需要“中而新”的上品建筑,“新中式”建筑产生是必要的。
2.2“新中式”建筑风格的表现形式
(1)在空间布局上,“新中式”建筑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内涵,又体现了时代特色,打破中国传统布局上死板、不灵活的格调。例如万科第五园,其整个住区的布局是由中央景观带分隔而成的两个大的“院落”组成,各组团内部又由深幽的街巷或步行小路以及大小不同的院落组合而成,形成了舒适宜人、亲切有人情味的邻里居住空间。(2)在建筑形体上,“新中式”建筑要通过建筑本身形态的回归寻找传统文化的底蕴,也就是将传统元素加以改造和创新用于新建筑,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新建筑。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选取了传统建筑中斗拱这一元素作为整个建筑形象,造型既新颖独特又体现出中华精神。(3)在色彩搭配上,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青砖体现了南方山清水秀的环境色彩,而北方的琉璃瓦,红院墙则体现了与环境强烈的对比。中国红、长城灰、玉脂白等已成为“新中式”建筑色彩的标志。
2.3“新中式”建筑未来发展的探索
(1)“新中式”存在的问题。虽然“新中式”建筑发展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大多数是在经典案例基础上去借鉴,从而出现了乱用,套用的现象;②许多项目往往追求传统建筑的经典形式,忽略了空间的本质;③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与周围环境的结合,显得非常生硬。景观也应该是建筑的一部分,不能各自为政。(2)未来发展的探索。针对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中式”建筑的风格发展应该是:①对于新中式元素的应用,已有十分成熟的抽象和概括,在对其加以利用的同时,要注意建筑与建筑风格的完整性,避免乱用、套用、形成混杂,不伦不类的形式;②与空间、环境的组合方面,讲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强调景观与建筑的整体性,使景观和建筑共同营造实用、人性化的环境;③在材质选用上,利用现代新建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玻璃等,通过现代设计理念与手法,创造出具有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形式新颖的新中式建筑。
3结束语
总之,新中式建筑可以说是对中国式传统建筑建筑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产物。现代新中式建筑不是单纯模仿古建形式,而是在传统建筑形态的基础上,在建筑师理性科学的分析的前提上,通过对传统文化及现状时展要素去有所创新。新中式建筑只有不断的追随时代的步伐,展望未来,才能更好的被人们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汪任平.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传统聚落研究初探——村落人居环境与建筑朝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昆明理工大学,2002.
[2]卞三强.继承和发扬传统实现中国建筑文化现代化[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1):78-80.
[3]陈晓舟.论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传统人性回归[J].工程技术研究,2016,(6):243.
作者:王丙赛 杜义明 赵雷 仲丽晨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